大学生政治思想特点与分析

2016-02-26 10:42梁明月
学术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课政治思想

梁明月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大学生政治思想特点与分析

梁明月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大学生政治思想的状况关系着国家政治发展的前景,影响着国家的和谐稳定。总体上大学生对国家整体的评价很好,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可度较高。通过加大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政治思想发展所遭遇的道德性危机和教育性危机,从而促进大学生构筑更加良好的政治思想观念。

大学生;政治思想特点;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关系着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发展。亚里士多德说过,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参加且怀抱着让他存在和延续的意愿。[1](P188)这种良好的意愿、态度、情感和观念即是人们在主观意识上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政治思想。一个人只有在产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2]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国家未来政治生活的参与者,他们的政治思想发展特点值得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的特点

良好的政治思想指的是一个人对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地理区域或政治团体(阶级、政党)有积极的归属感,能够深刻地认同自己作为“政治群体”中的成员身份,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治组织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并自觉地以组织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从而对那些政治单位或团体有强烈效忠、尽义务和履行责任。[3](P67)积极的政治思想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从内容的角度可以概括出政治思想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人们对国家整体的态度,如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等;第二,人们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主要包括对国家性质、国体、政体、政党、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态度和评价;第三,人们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政治现状等方面的观念[4]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际调查等方法可以大致把握大学生政治思想的一般特点。

(一)大学生对国家整体评价很好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国家有深厚感情。他们尊敬国家标志,如在谈到国旗国歌时,大学生往往会联想到“奥运会”、“足球比赛”等体现国家荣誉的场景,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同时,大学生有很强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在评价“如何看待移民”时,很多大学生表示“以前人们觉得移民很了不起,但是现在我们并不这么认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表示在出国旅游时会考虑中国人的形象而注意自身言行。这说明他们有很强的主动维护国家及中国人形象的意识。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对国家经济和政治的重大进步感到骄傲,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当谈及“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时,大学生均表示国家发展的非常好,并举出非常真切的案例来论述这一观点,如“我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乡现在变化太大了”等等。尽管大学生们会提及伴随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困境,如环境问题、社会伦理失范、价值观错误,等等。但是他们普遍认为这些困境并不能掩盖国家繁荣发展的光荣。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对国家整体的评价非常积极。

(二)大学生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比较正确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和国情的正确选择。大学生能够比较辩证地看待“不同社会制度”,在讨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时候,大学生能够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势等角度较为全面地论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他们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稳定和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很好。”同时,大学生对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基本持较为积极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政治思维的成熟,大学生的政治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加理智、客观和圆融。他们在讨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时往往可以从多个维度看待政治问题,可以理解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能够根据国情、现实,审慎地对待重大政治命题。如在讨论政党命题时,大学生们认可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和社会改革中的卓越贡献,赞赏共产党对国家当前发展的引领作用。他们能够比较理性地分析“某些共产党员的腐败”和“整体共产党团体的优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

(三)大学生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的评价值得关注

与前两个维度相比,大学生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大学生被要求谈谈“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时,他们大多列举出与政府行为有关的具有争议性社会事件,如官员腐败、政府失当行为等。当被要求谈谈“你最近参与的社会政治活动”时,他们大多提及“选举”、“党团活动”等,但他们对自己所参与“选举”或“党团活动”的评价并不高。大学生已经普遍开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他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了解和体验远远高于中小学生。他们已经从“不闻窗外事”的学生逐渐变成了社会从业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敏感地看待社会事件,捕捉政治话题,体察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潜规则”。尽管他们在大是大非的政治命题上有着鲜明而正确的态度,但是在涉及他们日常政治生活感受时,也毫不掩饰他们对所遭遇的不良社会现象的反感。他们诉求依法依制、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工作方式。因此,相对于国家整体观念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来说,大学生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的态度和评价值得人们关注。

二、大学生政治思想发展所面临的两大危机:道德性危机与教育性危机

影响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因素有很多。宏观上,与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从这个层面上说,大学生政治思想表现是社会整体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这给一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5]中观上,与大学的文化生态有关。大学生在大学特定的文化境遇中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说,政治思想是大学生众多价值观的一个维度。微观上,与大学生的个人经历有关。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职业者,从依赖成人到自我独立。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很多事件都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本研究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因为个人的主观感受、主体经验是塑造个人政治思想的关键因素。正如约翰·罗尔斯所说:对某一地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主观感受,向来是人们忠于自己的政治理想、采取政治行动的一种最强大的动力。[6](P134~135)

(一)大学生政治思想发展所面临的道德性危机

大学生政治思想发展总是隐含着对大学生的德性诉求,依赖于大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如爱国、爱党、守法、仁爱、明礼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个体道德能够引发良好的政治思想。然而,目前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大多数大学生缺乏中国传统文人所崇尚的“文人情怀”

文人情怀的削弱并不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政治思想观念。“情怀”自古以来为文人大夫所执守,是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气度,是知识分子应当存有的为大众获得更好的福祉而努力的情操,是新一代“读书人”必备的为国为民之责任与担当。然而这种“理想”往往被很多大学生们嘲讽为“飘在云端”(受访学生语),而怀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则被他们斥为“虚伪”。当一个人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国家政治时,必然稍遇不顺便苛责抱怨。大学四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化阶段,他们进入职场,获得了职业身份,并以成人的姿态登上了社会生产的舞台,这场蜕变难免遭遇现实困境,每一次受挫都会引起他们对政治环境的质疑。因此,大学生对政治过程和政府行为方面的态度和观念表现得尤其令人忧虑。

2.大学生对公德的忽视影响了大学生良好政治思想的建立

大学生政治思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属于社会公共视域中的话题。政治通过将个人与他人连接在一起或者至少让人们相互了解和认知彼此,从而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政治集体。它意味着我们属于一个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发现自我和他人有着一些超越个体差异的共同遵守的思想和价值观。[7]如存有普世的道义原则,以仁爱心对待同胞,以正义心对待社会事件,以责任心对待自己的言行等,此之谓“公德”。然而中国道德长于私德而最缺公德,亟待发明和提倡公德,以破除传统私德一个人、一家人、一族人的习惯,而公德之目的,即利群。[8](P222)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新公民,肩负着促进政治改良、文化更新、制度改善和建立公民社会的重任。过去十年西方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便是青年一代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等)广泛参与政治。[9]然而我们的大多数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兴趣并没有非常高,对公共福祉也缺乏主动的关心。

(二)大学生政治思想发展所面临的教育性危机

在我国,普通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开设“思想政治课程”。这是一科旨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被寄望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政治思想观念。然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正面临重重困境,成效不容乐观。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任务》所指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5]具体来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班授课的形式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目前不少思想政治课采取的是大班授课。这种“大课”效率高,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不足和学校课程配套资源有限的问题。然而其问题也很明显:一是,“大课”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面对一两百人的课堂,教师很难开展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二是,大学生往往对“大课”存有偏见。因为人数太多,个体被隐藏在群体之中,学生难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这种课程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得不到尊重。这也是很多学者所诟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没有以受教育者为本的问题。[10]

2.“专著式教材”伤害了课程的美感和现实感

所谓“专著式教材”指的是专门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而建构的理论。这类教材有两个特点:一是教材内容被肢解成片段化的文字,来龙去脉不清,往往显得“语焉不详”或“牵强附会”。学生学习之后的结果往往是“只记得知识点,考完就忘了”。二是教材有着专著的深度和厚度,但是现实性较弱。随着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的变化,“老把式”的经验虽然仍有效,但却难以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难以应对90后的思想问题,容易陷入“空洞”与“盲目”的双重窠臼。[10]

3.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的政治素养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良好政治思想的形成

不得不承认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的政治素养不够,对政治命题的评价有失偏颇,对某些政治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甚至缺少必要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因而难以成为值得大学生们效仿的榜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掀起全党深入学习党的章程纲领、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热潮。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顺应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坚定的党性立场和过硬的政治素养成为推进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最重要的动力。

4.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知识层面,思想政治课没有很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很多大学生表示“通过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依然不太了解中国的政治情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主要是“通过手机和电脑来了解国家政治发展”。在情感层面,大学思想政治课也没有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不赞同“大学思想政治课能够激发我的爱国热情”。有学生表示“我们的‘马原'课讲的都是高中政治课历史课上过的内容。老师上课讲话没有起伏,晚上(上课时间是晚上6点半至8点——笔者注)容易困。”“感觉没什么收获,因为考完试就不会记得了。”可见,尽管大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开展,然而其成效并不理想。

三、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提升策略: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

促进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政治思想观念需要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入手。前者是激励大学生内生出政治道德情操的源动力,后者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思想观念的外在力量。此二者有机结合,互生互存,将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政治思想。

(一)以人文教育涵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

当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很少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哲学、伦理学、文学著作。他们很少能够从人类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也很少涉及并思考一些具有人文精神和人类价值的“宏大命题”。一些诸如人道精神、人性崇高、理想情怀、公共意识等话题极少进入大学生的视域。大学教育必须认识到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欠缺,鼓励大学生阅读、讨论、分享富有人文精神的经典著作,这是促进大学生形成人文精神和文人气节的重要途径。

1.高校应适当增加人文类通识课程

大学生应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尽管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素质的高低与其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并非成正比关系,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会直接影响其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11]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就很难谈得上有良好的其他方面的素质。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内容大致界定为:(1)文、史、哲,(2)艺术,(3)现代中外文化精品,(4)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对文科类的学生而言)。[12]高校必需大力提倡大学生阅读人文类经典著作,选修人文课程,涵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公共意识。杨叔子院士曾呼吁:应当把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列入教学计划,既有其独立的教育教学内容,又紧密地同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紧密结合。[12]人文文化素质教育主要应解决关于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高校需要通过推进大学生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底蕴,为教育大学生和感染大学生提供文化土壤。

2.加强文科类课程的人文精神渗透,营造立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除了适当增加专门的人文课程之外,大学要充分鼓励现有的各类文科课程在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挖掘课程的人文内涵,向大学生全面地渗透人文价值观念,让文科课程能够打动人心,震撼心灵,洗涤思想。让文科类的教育成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依托,成为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高校要给大学生提供践行人文素养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推进大学生自治,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班级管理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大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政治思想观念。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的改善。[5]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用以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指出,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倡导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13]

1.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现实问题

随着年级增长,大学生逐步开始接触社会现实。这是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的最佳机会。大学生非常关注现实的政治命题,尤其是与以前学习的理论相悖的问题,他们亟须得到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引导。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加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尤其要重视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大三大四阶段增加“现实政治命题”的主题讨论课。因为大学生已经从相对封闭的“象牙塔”走向了社会现实生活,遇到了一些与学校老师讲的不一致的“社会潜规则”。大学思想政治课应结合理论与现实,帮助学生审视现实,让学生在了解现实之后依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大学思想政治课要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在接触社会之后所感受到的价值冲突。教师应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引导,从而让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激荡的关键时期得到正确的教育。如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现实问题为切入口,从现实中来,回到现实中去,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构建大学生看待社会问题的正确框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新媒体中的社会热点事件,尽快干预此类事件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政治事件的了解大多是借助网络媒体,他们擅长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尤其是微博、微信、网络热帖等渠道。这些渠道一方面形成了社会热点问题的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又容易出现解读上的扭曲。在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非常迅速,误读的可能性很高,引发社会不良情绪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尽快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干预此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政治热点机会,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通过讨论、辩论、考证等方式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思辨和理性分析,将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解读思路,帮助大学生避免单纯依靠网络言论来判断政治事件的偏误。

3.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大学生的榜样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一定要真心信服自己所讲授的内容,真正地热爱国家、敬佩共产党、认同国家政治、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同样的政治内容,相信他的教师会表达出诚恳而真切的情感和语气,那些融化在表情、手势、语调中的“隐蔽语言”最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感染学生。而不相信它的教师尽管也在劝说大学生相信课本内容,但实际上学生们都会体悟到其中的敷衍和戏谑。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图影响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其要诀就是教师必须首先诚服于自己所宣扬的思想和价值观。只有这样,大学思想政治课才有可能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

总之,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高校通过人文教育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有赖于高校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二者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提升。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威尔特·A.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陈鸿瑜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

[4]周敏凯.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与面临的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6]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Jim Jose.Strangers in a stranger land: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era of the governance state[J].Social Identities,16:1,P119~133,2010.

[8]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9]Philippa Collin.The internet,youth participation polici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political identities in Australia[J]. Journalof Youth Studies Vol.11,No.5,October 2008,527-542.

[10]王习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发展趋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9):133-138.

[1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2]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13]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Z].

〔责任编辑:左安嵩〕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

LIANG Ming-yue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Zhejiang,China)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thoughts relate to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In general,their judgments of the nation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are good.By strengthening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tical education,wemay relieve,to some extent,themoral and educational crisis of our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thoughts and promote them to build better ones.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thoughts;humanistic education;political education

C913.4

A

1006-723X(2016)06-0042-0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EA130378)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EEA130378)

梁明月(1983—),女,安徽合肥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