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辽宁职业学院
辽宁省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孙芳
辽宁职业学院
葡萄为世界四大果树之一,其产品美味可口且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抗癌、软化血管、美容等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20余年来葡萄发展很快的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列,2005年中国按葡萄面积和产量列世界第5位。在鲜食葡萄生产方面中国居世界首位。根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5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453.2千公顷和569.8万吨。分别是1980年面积(31.7千公顷)和产量(11.0万吨)的14.3倍和61.8倍。而中国的葡萄出口量为111,368吨,占第14位;葡萄的进口量为240,282吨,占第9位。
葡萄产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到世界葡萄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特点,应具有当地的特色。
立足于辽宁省葡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力图提出合理的、适合辽宁省葡萄发展的相关对策。将对促进辽宁省葡萄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速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省14个市均有葡萄栽培。主要分布在锦州、营口、沈阳、葫芦岛、辽阳、大连和铁岭7个市,其产量合计为74万吨,占全省葡萄总产量的81.6%。大连、营口形成了辽南葡萄带,锦州、葫芦岛形成了辽西葡萄带,沈阳、铁岭、辽阳形成了中北部葡萄带,葡萄区域布局已经形成。
先前葡萄主栽品种为巨峰,名特优新稀品种比例偏小,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季节性供应大于市场需求,出现季节性相对过剩。一些中早熟品种,如京秀、粉红亚都蜜、高妻、无核白鸡心等品种虽有所发展,但面积不大。
葡萄适应性强,各地均可以栽培;又因其早结果、早丰产的特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近年发展的葡萄,新区较多,农民的技术水平较低,政府在技术部门人员与资金配备上有较大的缺口,不少地区果树技术宣传推广体系不健全或处于瘫痪状态,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有一定的影响。
新品种推广较慢,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基本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流通不畅,产业化水平低,品牌不亮,商品化处理差。
在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控制葡萄的产量,保证营养的供应,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发挥科技优势,从而来加速葡萄产业化进程,提高果农技术水平,增加产业科技含量。还可以大力发展葡萄贮藏加工业,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