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冲击

2016-02-26 01:03:40宋双如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产生网络语言特点

宋双如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冲击

宋双如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网络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其产生及流行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语言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关键词:网络语言;产生;原因;特点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

1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2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2.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汉语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2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网络语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一些网民为减少开支,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就创造了不少网络语言。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事实上无论是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网络语言新词汇的诞生另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ABC和全拼输入系统,网民使用智能ABC特别多,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等。在网络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与费用,网民会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才创造出英文极简缩略语、拼音极简缩略语、数字代码谐意语。等。如果文字输入速度太慢,就无法调动别人与你聊天的兴趣。

2.3掩饰身份,重塑自我

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往往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为菜鸟。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愿意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大家相互不见面,因此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份在网上,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借机满足各种奇怪的、或在其它地方难以满足或不可能满足的愿望。网络语言就满足人们这种需要而应运而生。

2.4追求新奇,崇尚创新

由于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喜欢创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真正的网络高手是不屑于徘徊于已有网语的。这样使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含义,如:斑竹、大虾等。最有创造力也最为传神的是新造词语:美眉、东东等都是其中代表。网络给了每个人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民们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网络新词语的简洁、趣味和随意,是它相对于传统语言的优势和特色。成千上万的网民在使用着网络语言,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一味地鄙视恐怕只能让语言研究脱离实际而曲高和寡。网民比较愿意故意显得另类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创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词汇和网名。随着这些个性张扬的人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的不断延长和他们的种种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差异的性格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他们所使用的语汇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爱屋及乌”了。

网络语言最大支持者就在学生群,在电脑普及的年代,他们接受新事物更多、更快。上网时,字母简写和QQ表情两种网络语言是学生常使用的,因为简便又不单调。令人佩服的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因为每个新词汇、新符号的出现,背后总有一个闪亮的创意,让人意想不到。

在语言的交流过程和在对传统媒体的阅读过程中,人们有一种追求新奇的心理预期。这种求新的心理预期使得年轻人难以坚持使用固定完整的语言本义。同时,汉语本身就是一种一字多义,一词多义,适用语境非常宽泛的领会式语言,于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将汉字中的词语信手拈来,随意改造,或是与一些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新词表新意或新词表旧意的极富个性色彩的新词汇。

这些伴随着社会新事物,极具原始生命力的网络新词汇一经出现,即因符合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而迅速被反映到网络媒体上。网民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标准的约束,因此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

3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冲击和影响

网络语言作为网际交流的工具,其与传统的语言学必有明显的区别,在虚拟空间使用的网络语言,正以其独有的特点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交往,尤其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当然,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消极的一面。网络语言符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比较好奇,求知欲强,渴望交流,电脑网络成为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最佳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自己交流的隐性空间,因而随着城市独生子女群体的扩大和青春期烦恼的到来,学生更愿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宣泄自己的情感。网络语言不讲究文句的修饰,构成简单的语句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只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主要精力不放在游戏、聊天和下载上,网络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可以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自由天空。然而,学生们不仅在网上接受、传播、创造网络语言,而且还将网络语言运用进了他们的写作、日记、随笔和班级黑板报等中,这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值得语文教师、语言学研究者、网络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世间任何东西都不是完美的,绝对的。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也同样有消极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的使用在方便快捷交流的同时,实际上也制约着网民与非网民的交流,容易让不同年代的人,甚至是同龄人之间交流产生代沟。如:问:“咳!今天你偷了没有?”答:“真倒霉,就晚那么一会,就被他们偷得差不多了。明天我可要起早点!”显而易见,不会上网的人,听了还不给吓个半死啊,难道他们是一个偷盗团伙么?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使用网络语言和不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割裂开来。

(一)大学生摒弃传统的语言规则而不顾,一旦有了长期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会导致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的下降。从而表现在态度上就是不严肃,进而影响到阅读注意力,也使鉴赏力弱化或退化。

(二)当代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生如果将网络语言运用在教学上,对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把“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这种故意写错别字、故意歪曲字词的本义,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淆甚至障碍,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表达要求准确而严肃的公文里,如到“网民”的大军中来了。特别是学习负担不太重,又处于叛逆年龄的初中生也算是网虫一族的主要群体。十三四岁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特别的快,而且一旦接受了马上就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网络语言也不例外。有些网络语言已经迅速的成为他们的口头语,如:“我靠”、“我晕”、“犀利哥”、“你在玩什么东东呀?”、“哥做的不是作业,做的是烦恼”等等。甚至他们用网络语言作为老师的外号,如“剩女”老师、“青蛙”老师、“很S”老师,听了这样的话,老师真是胆战心惊。他们已经视会说网络语言为时尚前卫的象征,谁不会说网络语言那他就太落伍了,同学们会笑话他的。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还不懂网络,你原始人啊。

(三)网络语言已经冲击了语文教学

1、学生已经将网络语言搬到了作文当中。如“酱紫”、“大虾”、“886”、“0”果同样使用网络语言就会影响到应用文的运用效果;还有网络语言中的一些“无厘头”格式,也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放眼望去,上网的不仅仅是大学生,那些数理化公式还记不牢的初高中学生也悄无声息的加入(噢)、“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人生就是刷牙,一手端着杯具,一手握着洗具”,诸如此类。年轻老师也还读得懂,可是年纪大的老师就根本搞不懂是什么意思。批阅作文时给他指出来,他们还振振有词,老师你不是要求作文语言要口语化么?你不是要作文语句要生动形象么?能说的话,为什么就不能写啊?殊不知这是一种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坏习惯。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150分的语文试卷其中作文占60分,像这样一味的乱用网络词语,阅卷老师可能就不会买账了。结果影响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他们的前途了,用遗憾终生来形容也绝不是夸大其辞。

2、学生作业中错别字现象很严重。学生在网上聊天时,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去注意字的准确与否(多用谐音字),只要对方能明白就行了。所以这种坏习惯也在作业中淋漓尽致的反映出来了,像出现错别字,歪曲词的意思的状况在学生作业中时常发生。长期下去,字,词的正确写法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正规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大学生一样也就要下降,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3、影响了青少年的书写能力。近几年来不同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差不多就有一项考察学生书写能力的题目。人们已经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对于书写的态度已很漠然。学生认为文字以后就是敲出来的,谁还写字啊?所以对汉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已很陌生。

当然,瑕不掩瑜,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方面的。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在追逐前卫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动的、新鲜的、与传统已完全不同的养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于是,花样另类、异彩纷呈、极具想象力创造力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网络语言极大地发挥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创新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另外,网络语言更便于交流,现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上网,并乐此不疲的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接触外界,与外界交流。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266-02

作者简介:宋双如,辽阳人,渤海大学文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产生网络语言特点
论分镜头脚本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应用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29:08
当代城市综合管理形成的背景分析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1:27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6:19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