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俊钗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现代设计与商战的联系
庞俊钗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没有特定的界限。科学技术带动经济的发展,设计带动科学技术的提升,设计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经济的载体。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的,本篇文章根据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市场经济与设计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设计;市场;战争;经济
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就字义而言它是一种设想、计划,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创造活动就是造物。
1设计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就有了设计意识,起初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设计工具和建筑,正如埃及、两河流域的设计——石器、金字塔陵墓和神庙。在文艺复兴时期,设计和生产是相融的,设计师被称为“匠人”,他们既是设计者,又是制造者,也是销售者。工业革命以后,新能源技术材料的运用使得产品机械化、工业化、批量化,导致设计逐渐与生产分离。这使“设计——生产——消费”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转变成了设计、生产和消费一分为三的模式。设计师登上历史舞台,并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和职业,所以,设计是社会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实践的统一。
2商战理念及演变
“商战”即商场的战争,在某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市场战争。就“市场”而言,远古时期,市场是指人们交换物品的场所即经济活动的地方,强调的是它的客观属性。经济的发展使得交易活动不受时间、地点和交易内容的限制,其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步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战争”而言,虽然西方近代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马列主义政治家列宁和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为了维护政治利益。但是,政治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由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的需求者构成的。所以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不可能存在战争的,市场只存在双方的交换物品活动。交换是一个过程,交换行为的发生至少要有能传播信息和传递东西或可以自由地接受或拒绝对手的双方,并且都有被对手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认为与对方进行交易是适当的。然而,如果参与交换的不止两方,而是有多方,两方都要与第三方交换物品,即出现了对抗行为,这种对抗行为经济学家称为“市场竞争”。
在农业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和一系列的手工业活动,几乎不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壤。但交换活动一直存在着,这时期主要是一些农业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
工业时代,由于机器和工厂的出现使得各种物品大规模生产,市场交换的物品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是社会科学技术得到革命性发展的时代。而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农业时代,其工业化建设刚开始,与西方世界的市场交换仍然处于以资源换取产品的阶段。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难以明确界定其内涵的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人类逐步开始从野蛮走向文明。全球化使分散的全球市场通过信息网络有机地连为一体,工具的智能化使得人类的市场需求逐步的从生存和物质的需求转向了发展和精神的需求。此时市场战争是以供应方之间的对抗为直接目的,以与需求方之间的市场交换为最终目标的市场对抗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有目的的非暴力对抗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市场、客户和资源。
3设计与市场的联系
设计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的统一。在现代设计的历史潮流中,其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脱离社会实质的设计毫无价值,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现代设计发源于德国,德国的“工业同盟”、“包豪斯”、“乌尔姆设计学院”为现代设计做出重要的贡献,其设计理念是形式追随功能。美国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现代设计,并与本国的多民族特色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设计职业化在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在美国,设计存在于小到一个糖果包装,大到航天飞船,其设计师的理念是形式追随市场,主要工作是开发新兴的工业产品。市场决定设计被运用到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公司企业在开发研究新的产品时,首先需要调研,再确定产品调性并设计此类产品,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创造经济效益是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质量的提高的最终目标,市场则成为设计成败的试金石。
企业的设计部门首先成立在美国,厄尔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造型设计师,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销售良好,其他品牌的车根本无法与它竞争。因此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外形样式设计部门,并且提出了“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追逐新的潮流而放弃旧式样的积极的市场促销方式来与福特公司竞争,产生了丰厚的效益。但是这种单纯强调式样的变化持续了近50年,并不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被后起之秀日本的“小而精”的汽车所击垮。由此可见,设计引导作用于市场需求,并且科技的发展走向决定了设计方向。设计在材料运用、产品造型以及装饰技巧上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技术本身的提高与改进也离不开设计,并且设计与科技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设计就是将生产力物化的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设计与经济都有着瞬息万变的特点。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她这样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如果忘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德国在一战结束后的综合国力明显超过英法美等国,是因为德国将有限的精力充分转化为商品,大力发展设计。日本政府注重设计,虽然在二战以后的日本百废待兴,但将设计作为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重要发展战略,使日本成为与美国和欧盟共体并肩的经济大国,可以说日本的经济等于设计力。
如日本品牌优衣库,深刻理解消费者优先主义的精髓,其商品与销售方式让新的市场浮出水面。孕育出新的消费观,扩大了内需,满足最根本的、实际的需求,其本质是买家主导型市,充分体现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便宜,更多的是它发现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拥有更多附加价值,创造了新的市场,正如索尼公司曾提出“创造市场”而不是“扩大市场”。
4我国的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我国以前对于产品的造型、包装等一系列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我国的产品出口一直都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价格。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价值链一直处于制造的最低谷,丢失了很多的附加价值。以前我国是阿迪达斯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现在,“最大的生产基地”已经搬迁到了印度。现在是一个充满个性、要求满足自我精神需求的时代,必然要求高附加值的商品。我国在加入WTO后的经济运营模式和产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设计以及一系列的管理姿态运作也逐步追求最新的国际化原则,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我国的设计以往都是以“拿他主义”的方式直接进入市场,对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社会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性并没有深入的探究,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文化艺术含量。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科学的分析市场,把握设计实物在市场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体现,认真的诊断,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我国领导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现象,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在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了我国今后的设计发展之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它必须不断吸取其他科学最新的成果。我们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的文化发展背景、科学技术,发展属于我们的特色,注重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产业。
我们的设计发展可以参考借鉴日本,日本发展成为经济强国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古时,日本依附于我国,学习我国盛唐时期的文明,并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其设计将日本的民族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创属于日本本国的设计品牌,创立新的创新模式。
对于中国而言,我国人口众多,内需市场广大,广大的内需市场的成长与竞争也带动力企业对设计的重视。并且我国地大物博,资源、领土丰厚,具有浓厚的文化资产。我们独具特色的优势,在设计发展之路上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我们要做民族的设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应该注意多方面的统一,注意文艺以及大众流行时尚的变化,倡导设计与经济结合,开拓新的“战场”。设计与经济之间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设计的价值必须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设计就是经济效益,设计产生更多的商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张天平.市场战争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查理德·佛罗里达.创意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吴世经,曾国安.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j 5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