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结果却不甚理想,于是得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结论;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学生不仅不感激反而疏离老师,于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假如说是教师的教育有问题,教师会非常委屈,难道学生犯了错误我能置之不理吗?难道学生遇到困难我不该关心吗?难道我为学生负责任错了吗?
诚然,教师是非常负责任的,也肯定是为了学生好。但“负责任”未必一定是“好教育”,还必须“会负责任”,那就需要智慧。有时,做得太多未必是好事,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也许效果会更好。
有位年轻教师曾经向我哭诉这样的烦恼:班里有位男生父母离异跟随爸爸生活,但爸爸经常出差,导致男生时常饿肚子上学,也越来越自卑。教师知道后非常心疼男生,恰巧教师跟学生同住一个社区,就常常到男生家里帮他做饭,陪他聊天,看到男生很贪玩、学习的自觉性很差,他就常在男生吃完饭后陪同一起学习。最初,男生感觉很温暖,遇到了一个像亲哥哥一样的老师,内心充满感激,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个学期过后,男生却寻找各种借口躲避老师的帮助和陪伴,实在躲不过了,就应付,甚至发脾气。用句常说的话来说,就像逆反期的孩子对抗父母,这让老师非常苦恼,我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他做饭、陪他学习,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他,他怎么会不领情?
我跟这位年轻教师分析:你是真的很关心学生,但你做得太多了!你无论做多少也替代不了他的父母,即便你像亲哥哥一样去爱他;再者,你做得越多,侵犯他的私域就越多,对他的限制就越多,就等于完全剥夺了他的自由,剥夺了他的隐私权,所以他要逃离、对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域,在私域之外怎么都好说,一旦越界进入了私域,必然会唤醒对方的防范意识。就中学生来说,尽管生活上他需要照顾,学习上需要帮助,但他有社交的自由、活动的自由,有属于自己的感情空间,当老师过多侵犯他的自由,时时事事都要管着他,哪怕你是全心全意为了他,他也会选择逃离。所以,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适当给予帮助,给些建议、引导,但不能帮助过度。成长是很个性的,任何他人都不能代替一个人的成长。
上课时总会遇到各种不守纪律的学生,年轻时会非常生气、粗暴处理,实在不行就请家长到校处理,结果影响了整个教学进程,师生关系还搞得紧张,学生依然还是犯错误,教师的心情变得十分糟糕。有时,真的没必要对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过于在意,更不要去给学生这样的小矛盾当判官,那是毫无意义的。
有时,会遇到学生上课打盹或睡觉,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学生会认为老师不负责任。我就“无意”中走过学生身边,悄悄问一句“有没有感冒不舒服?”或者“是不是昨天学习很晚熬夜了?”假如学生说病了,再问“要不要去看医生?”“能坚持吗?还是继续趴一会儿?”面对没带课本的学生,我直接把我的课本送去:“你先看我的书吧。”于是,学生就乖乖听课,绝不会跟老师顶撞。
说到底,就是要给学生留下成长的空间。上课,假如一堂课全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再生动有趣,学生也会疲惫,所以,要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空间,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体验学习的空间。教育亦然。无论是学生遇到困难还是犯错误,也要给学生留出自我反省与教育的空间——心灵才能获得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