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猫
看到一篇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埃及有一个关于狮身人面兽斯科芬斯的传说,据说她曾经给过往的路人出谜语:“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到了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答案已经家喻户晓,都知道是“人”,但就其内涵来讲,又有多少人心知而肚违?别的暂且不说,就从走路而言,人人皆知两条腿走路要比四条腿和三条腿快得多。最浅显的例子,演习场上的匍匐(四条腿)前进,尽管全速行进,也难以和直立前进竞争;运动场上,拄着拐杖的跑不过不用拐杖的;你再看两人三足游戏,这三条腿牵牵绊绊,比两条腿多了一条腿,可却偏偏摔倒。从谜语的表象来看,四条腿走路,那是在幼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是到了垂暮之年,相对来说,幼儿与垂暮之年,每个人的作为大都抵不过青壮年时期,即便青壮年时期作为也很小的情况下,能走得快的也还是两条腿。
在实际生活中,我越来越多地发现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用两条腿走路,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偏偏要用三条腿或四条腿走路。前几天,我看到有教师上体育课时,让孩子学着用一条腿走路,过后,我独自寻思,这些人究竟发什么神经?非让孩子偏离正常轨道去寻求一种极端的做法?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从QQ上咨询了几个远方的朋友。他们这样解释:教育要脱离传统,独辟蹊径,就是教育的一种创新。我不以为然。如果为了教育的创新,让孩子违背正常的生理机能需要,还能是教育吗?
至此,我终于发现——目前的小学教育或是家庭教育,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局限性,把传统的东西极端地全盘否定或者做畸形化的扭曲。比如课改这事好多地区都在搞,好多教师都在做,或者模仿,或者创新。本来,课改必须建立在一种传统模式上逐步改革,一部分教师却一口想吃出大胖子,心急,一下子把之前的做法统统丢掉,独创一种貌似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感觉云里雾里,大半个学期过去了,课改搞得一塌糊涂,竟然让教师也不知道课改究竟改什么,课改究竟要什么。这就犹如走路,本来两条腿走路好好的,非要一条腿或者三条腿走路,不单说感觉不对头,还是违反常规的事情。
这里,我就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教育改革之前,我们必须慎重地思考“如何对待传统的东西”。孔子距今几千年过去了,孔子的好多教育思想依然有用。这种传统我们就不能扔弃。为此,我觉得教育改革、教学改革是基于传统之上的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再如,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大家不接受,那就不要运用这种模式。什么形式有利于学生,就用什么形式,传统的并不一定就不好。改革的前提必须是适合、有用、有效。
好多处于基层的教育领导,评价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太注重教学形式是不是改变了。我认为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教育,看重的应该是实质,而这个“质”才是根本,形式的东西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在衡量权重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把实质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即两条腿走路和三条腿走路,看似形式不同,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育,更要重视感觉,不要总是把视角停留在形式上。华而不实这个词充分说明了形式容易诱惑一部分人上当。我们总是踏实地用两条腿走路,才会把该走的路走到尽头。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展示了上帝这个造物主决定了人的行走用两条腿最适合。八条腿是螃蟹,四条腿是畜生,一条腿是怪兽,如果我们背离了两条腿非要照着畜生或者野兽的行走模式,则会产生兽一般的残忍和无情,这一点绝不是我们教育需要的效果。
让孩子保持两条腿走路,首先要有一种放得开的勇气。一岁小孩开始直立行走,孩子的妈妈总是唯恐孩子摔倒,总是把孩子的手紧紧地牵住。当我们心里产生某些埋怨的时候,为什么不先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或教师,心中都要充满自信、勇气,要相信世界再大,也没有孩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