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近日印发,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通过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首次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启义务教育发展的新里程。此次国务院通知,无疑是我国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创新。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此次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核心就是通过“三个统一、两个巩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根据通知,“三个统一”分别是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两个巩固”是指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和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如“两免一补”政策,此前仅针对农村义务教育施行,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再如,之前国家只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地方制定。调整后改为由国家统一制定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此外,之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城市由地方负责、中央适当奖补。调整后,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具体来讲,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两部门要求把思政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的优秀课程
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挑战。对此,《创新计划》提出,要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施《创新计划》的目标是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建设一批教学科研皆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反映传统文化课文将占三成
记者从全国小学语文(修订版)教学研讨会上获悉: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修订版即将出炉,将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比30%。
研讨会由语文出版社主办,来自广东、广西、吉林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700多名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探讨了修订版教材的教学。据悉,从2013年开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相关通知要求,语文出版社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并于2014年2月和12月分两批送审了小学阶段全部12册教材。目前,一至二年级教材已由教育部初审,正在复核中,三至六年级教材初审工作尚在进行。
该修订版教材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第一,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选文上,追求文质兼美;在课后练习上,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口语交际、习作(写话、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上,注重话题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巧妙结合。第二,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切实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第三,坚持听说读写整体推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设置全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此外,还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写话、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 为学区房降温
目前我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万所,在校生达1.38亿,在各级教育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为促进学校、区域均衡发展,从2013年开始,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并建立了复查监测机制,对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区进行监测和复查。
但是,县域均衡并不能满足学生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例如北京丰台区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到西城或海淀就读,而后两个区的家长又盯着实验二小或者中关村一小等名校。在收费择校、推优等形式相继被禁之后,学区房成为了家长们唯一的选择,择校也被形容为“过去凭条子,现在凭房子”。
“我觉得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同样是供给侧改革。”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认为,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就近入学是控制需求方面的措施,下一步教育系统应该适应需求,提供更多学校、开辟更多资源。比如上海推行的公办学校负责保基本,民办学校提供选择,北京的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都是很好的方法。
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择校热需标本兼治。“首先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市域均衡,同时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划分大学区等方式,迅速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这是根本之策。”王定华透露,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我们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为学区房降温,另一方面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曝光择校现象,务必把就近入学落到实处。”王定华说。
“十三五”期间将实现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期间将使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达到12年,实现高中阶段免费。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未来将重点考虑基层特教学校和残疾学生的实际,确保长效机制全面落地。
除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之外,还将继续增加特教学校生均公用费用,预计到2016年最低标准提高到6000元,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这一标准在2014年已达到4000元。
据介绍,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已从2011年的2500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4.1亿元,四年来累计投入5.4亿元。
民办高校可自主聘任校长 不需再报审批机关核准
教育部11月27日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删除了“校长报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行使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职权”“报经审批机关同意后可以连任”两项内容。这意味着,民办高校校长由民办学校自主聘任,不再需要报审批机关核准。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为适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要求,已取消下放了十多项教育行政审批。
《决定》删除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中“校长报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行使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职权”和“报经审批机关同意后可以连任”,保留了“民办高校校长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具有10年以上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年龄不超过70岁。校长任期原则上为4年”。
教育部方面称,此次修改是为与国务院规定保持一致。民办高校校长可自主聘任,不需要报审批机关核准。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要向融合教育转型
“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已顺利完成其历史任务,到了谢幕时间。如果不改革的话,融合教育始终停留在初始状态。”在岭南师范学院21日举办的海峡两岸特殊教育论坛高端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130多位特殊教育专家,共同探讨迈向多元优质的特殊教育方式方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会长邓猛教授认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要推进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的转型。邓猛指出,随班就读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的产物。他认为,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是全纳教育本土化的必然诉求,同班就读是我国对融合教育理论的中国式回应与探索,特殊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彻底告别隔离的、等级制教育体系,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合成为统一的教育体系。
来自台湾的特殊教授专家、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主任吴武典教授以台湾特殊教育为例,强调了特殊教育的均等性与公平性。他认为“有教无类”,对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不但要“零拒绝”,而且都要给予“适性的教育”,并充分发挥其潜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广学、美国俄亥俄州临床心理学专家赖铭次教授则从自闭症的角度,对特殊儿童生态化教育、自闭症诊疗的最新发展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们认为对特殊教育要完成从学校康复系统到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生态支持系统的构建,让特殊教育对象实现就业、休闲、婚恋的终身发展目标。
广西取消终身教授聘任期“终身制” 执行退休制度
广西近日新出台《终身教授管理办法》,对原来的试行办法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其中删除终身教授“没有聘期限制”的提法,规定终身教授只在聘期内享受相应的补助待遇,达到退休年龄后应办理退休手续。
广西2013年聘任了16名自治区级终身教授,他们来自广西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医院等相关单位,涉及理工、农林渔牧、人文社科、医药卫生等领域,每月享受不低于当月本人工资总额10%的补助。按照广西2011年出台的关于终身教授管理的试行办法,终身教授没有聘期限制,一经聘任后除违法违纪和丧失工作能力外不退休,这样的“终身制”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院士等杰出高级专家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5〕4号)明确,终身教授年满70周岁退休。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新出台的办法依据国务院文件做出修订,纠正了终身教授“终身制”的认识误区,取消终身教授聘期终身制,执行退休制度。
办法规定,终身教授因身体健康不能坚持工作的,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个别确因重大项目特殊需要,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最多延长至75周岁。终身教授延长退休由自治区重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名单,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批准并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广东拓宽职校学生升学渠道 中职有望直升本科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到2020年,广东省要建成一批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同时全面建成职业教育强省。通过改革,职校学生升学渠道将进一步打通。届时,中职生有望直升本科。
《规划》指出,广东将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开放衔接,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探索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该培养体系将拓宽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通道,扩展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
记者了解到,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学生可以通过考核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将共享师资和教育资源,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此外,广东还将改革中职学校招生制度,拟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规划》还提到,除了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未来还将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规划》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同时招收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鼓励农民工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的通道,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
沪22所中小学推广“校园模拟听证” 推进学生自治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啥时可开机?“德育处要求,手机放书包不能开;可年级组说,经班主任同意可给家长打电话。学校能否有个统一说法?”
本月,这个烫手的话题将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以“模拟听证会”形式摆上台面。自2011年华政附中率先在模拟立法实验平台引进听证制度后,目前上海市长宁区已在小 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22所学校推开“校园模拟听证”,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次。该项目于近期入选第六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
“校园听证是让学生接受民主法治教育的一个好渠道。”长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将听证引入校园,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精神;同时也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法治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通过法治途径来实现自我管理。
模拟听证并非走过场,很多听证结果形成具体方案或制度。如西延安中学制订了《学生自修课方案》,泸定中学出台了《师生在校使用手机细则》。
学生在参与实验项目的过程中,法治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幅提升。在模拟听证会基础上,长宁校园内出现更多依法自治的载体。华政附中校长傅松说,该校 “学生事务中心”就是在学校“模校管理”项目下生发的一个学生自治机构。针对学校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展调研,学生事务中心拟定解决方案并提交学校作为改 进有关问题的一个参考。“这为优化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更真实的声音。”
海南禁止开除留守未成年学生 父母去向要登记
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呵护和强有力的法律保护。近日,《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提交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审议。
当前,留守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日趋增多。草案提出,学校应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与 学生监护人的经常性联系机制。学校应当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未成年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登记造册,加强与其父母和委托监护人沟通,指定专人负责留守未成年学生学习、生活、心理指导。
草案提出,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拒绝接收服务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适龄未成年人入学,不得责令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停学、转学、退学或者予以开除。组织未成年人参加表演、礼仪、选美等活动,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社会生活中,草案提出,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和销售彩票、兑付奖金。
四川:“童伴计划”让3.5万名留守儿童及家庭受益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共青团四川省委前不久在成都共同启动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项目试点期间将覆盖四川省内7市10县100村,有3.5万名儿童及家庭受益。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介绍,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频出,其原因多在于儿童监护人的缺位。而四川是外出务工和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大省,常年务工人员2400余万,留守儿童数量达254万人,是留守儿童问题关注的重点地区。
为及时、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此次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共青团四川省委在四川试点开展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试点时间为3年,其间将覆盖四川7市10县100村,将有3.5万留守儿童及家庭受益。
项目将通过“童伴妈妈”“童伴之家”的模式,即每一个项目村都有一个全职的儿童守护专员和儿童活动场地,对项目村全部儿童的福利、安全、健康进行“监护”,建立起留守儿童的监护网络。
吉林推出系列措施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在农村办学
吉林省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其中,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学校,其教师在业务进修、课题申请、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其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为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问题,吉林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农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培训、实训基地设施。专家认为,在当前我国全面开放二孩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引资、引智到贫困地区和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办学,从而提高人口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该省规定,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学校的教师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学校的学生在政府资助、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在用地方面,利用社会资本在吉林省农村新建、改建、扩建民办学校,各地政府将依法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使用国有土地的,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可以按划拨方式供地;以营利为目的的要实行有偿使用。另外,对符合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占用耕地,按政策规定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养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云南出台教育督导新规 将非义务教育也纳入监管
新修订的《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简称《规定》)指出,除义务教育外,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也纳入监管范围。《规定》共27条,对教育督导机构及其职责、教育督导的对象及其内容、教育督导的实施及其程序、结果应用、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据介绍,教育督导内容包括督政和督学两个方面。督政是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使用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情况,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控制学生辍学情况,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情况,城乡规划中的学校布局及学校周边情况等。督学是对学校的督导,包括依法办学、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安全卫生等。《规定》指出,教育督导机构可以对一个地区或者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实施全面的综合督导或专项督导。督导由不少于3名督学组成的督导小组,按照规划和计划实施。教育督导可以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验、查阅档案、征求公众意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进行。每名督学负责3至5所学校的督导工作,每学期到每所学校的督导不少于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