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教育管理

2016-02-25 18:06郭文斌
江西教育A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王格物能量

郭文斌

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应该落实到自我管理上。而自我管理还有没有可能再推进一步?答案是肯定的。

自我管理需从哪里下手呢?事实上《大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说明。《大学》给我们开的次第是“内四圣”和“外四王”。哪内四圣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所以自我管理应从修身做起。修身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做起。

“格物”这两个字,多少年来人们都在争论,到底什么是格物?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格物就是分析事物的原理;还有一种说格物就是格杀欲望,给生命打隔板,把欲望的我和非欲望的我分开。我个人倾向于后者,从物质的认同超越到非物质的认同,那就是一层一层超越,物质认同上面有“身我、情我、德我、本我”。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格物,就没办法致知;做不到致知,那我们就很难做到诚意;诚意做不到,正其心就做不到。这叫格、致、诚、正,也叫“内四圣”,只有这“内四圣”做到了,我们才有可能做到“外四王”。哪外四王呢?“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做自我管理,《大学》是很好的教材。那么《大学》八个纲目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格物,格除我们的欲望,而要格除欲望,在中国的心灵学教程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就是怎样从欲望层进行超越。我的体会是,要想格除欲望,就要给人们指出一条超越性的道路。

我一直在想,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如孔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弟子愿意一辈子跟着他?有人问颜回,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他说就是跟着老师,跟老师待在一块儿,都不愿意去出世。可见孔老夫子身上有一种魅力,值得三千弟子一生追随,这就是老师的光荣。

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大家都知道,他的学生比孔老夫子的学生还要辛苦,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但一生追随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他也是一位义务教育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追随他呢?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要想格物,就要为受教的对象把人生的图纸讲清楚。当他知道,这个宇宙中还有宇宙飞船的时候,他开拖拉机时就会想,我哪一天开开宇宙飞船试试。所以为什么古人在教育的几个阶段里面讲,幼儿要养性,童蒙要养正,少年要养志。没有志,成年要养德很难,立志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格物,要想把低层次的欲望克服掉,就要让人们体会到高层次的快乐,有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这道理。这就是说,要想格物,就要把受教的对象带到一个让他的想象力足以得到满足的生命地带,这很关键。

那么格物这个功课,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实践呢?人的欲望无非来自六个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爱看好看的,爱听好听的,爱闻好闻的,爱吃好吃的,要满足触觉,甚至满足意识层面的快感。那么这六个感官,古人叫做六贼,为什么叫做六贼呢?因为他偷盗了我们的生命能量。所以过去在道家,他在修炼的时候,有一套功夫,什么功夫呢?他在看一个对象,但他又没看;他在听一个东西,他又没听。他有这一套功夫,什么意思呢?我在面缸里不出去。

因为古人认为生命有三个最宝贵的能量层面,就是精、气、神。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神是最高级的生命能量。一个人精足的时候没有欲望,他是一种非常享受的自我满足的生命状态。气足的时候他就不想吃饭了,你看过去有一些隐士,他一天就吃那么几粒枣,为什么呢?他不动欲望,他不走神。一个人不走神,维持生命需要的能量就很少很少。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一个人待在面缸里不出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病,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真气存之”。

猜你喜欢
四王格物能量
群星璀璨时
——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能量之源
清初“四王”的摹古与创新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天津博物馆举办清代“四王”绘画作品特展
格物
开年就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