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萌,刘 宇
Influence of acupoint massage on blood pressure and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Jia Jiameng,Liu Yu(Nursing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 China)
穴位按摩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症状的影响
贾佳萌,刘宇
Influence of acupoint massage on blood pressure and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Jia Jiameng,Liu Yu(Nursing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与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市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对照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为期两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血压值及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血压值与高血压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干预期间某些时间点血压均值与部分症状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同期均值(P<0.05)。[结论]为期2个月的穴位按摩对社区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及改善部分症状有一定影响,但其全面效应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穴位按摩;社区护理;血压;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病等严重危害居民健康。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1.6亿人[1]。一项对北京市25 000名居民(≥15岁)的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6.14%(标化率为25.10%),其中≥45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2]。高血压需长期治疗,但由于坚持不易,血压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导致严重并发症,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还可产生耐受及肝、肾功能损伤而影响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故WHO提出非药物治疗应成为高血压的首选治疗。高血压发病隐蔽、病程迁延和需终生治疗的特点,决定其防治必须以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力[3]。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按摩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与症状的影响,从而为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7月—10月,采取便利抽样抽取北京市朝阳区两个社区内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2例。纳入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年龄≥18岁;1个月内未接受针灸、推拿等中医操作;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有严重视力、听力、语言障碍和精神障碍等;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病人。
1.2研究方法课题组与社区居委会联系,落实研究实施场地及联系病人。92例病人按照入组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 对照组遵医嘱进行降压治疗,其中使用药物降压者保持治疗方案不变。 观察组在遵医嘱进行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为期2个月。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取穴百会穴、合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病人取自然坐位,静心排除杂念,均匀呼吸。操作时以四八拍为节奏,第一个四八拍施以按压手法,以穴位局部感觉酸痛为度;第二个四八拍施以揉法,向内旋揉;第三个四八拍继以按压;第四个四八拍向相反方向旋揉。每穴均做两个四八拍;所有穴位做完后重做一遍;每次按摩20 min~30 min。
观察组病人集中培训3 d,每天约30 min,教会病人穴位按摩的取穴部位及手法,同时向病人发放文字及图片资料以助记忆;随后每周病人集中1次,每次于08:00~10:00由课题组成员为病人进行穴位按摩;平时病人自行按摩,每周3次~5次。
1.3评价指标
1.3.1血压两组于干预前、干预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各测量血压1次,共5次。血压测量人员、部位固定,统一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时间为09:00~10:00。
1.3.2高血压症状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高血压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表格评价两组病人的高血压症状分级,此表格包括眩晕、头痛、胸闷、腰酸、膝软、口干、口苦等24个高血压症状,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得分为24个条目之和。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干预第8周后各评价1次。
1.4统计学方法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组内多次数据比较采用SNK-q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观察组、对照组各有46例病人入组。干预过程中9例病人失访,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6例。最终入组8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脱失率为9.78%。83例病人中,男41例,女42例;年龄36岁~93岁,其中≥60岁者70例,占84.3%。观察组病人年龄36岁~93岁,高血压病程1年~40年;对照组病人年龄43岁~90岁,高血压病程2年~46年。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血压比较(见表2、表3)
表2 两组收缩压比较 mmHg
表3 两组舒张压比较 mmHg
2.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在3个时间点对两组所测24个条目的均值进行t检验,干预第4周观察组“口淡”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0.28分比0.65分,P=0.02),其余条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24个条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眩晕”症状在干预第8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2,P=0.022),对照组24条症状干预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在遵医嘱进行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2个月,在干预期间某些时间点血压值与部分症状有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值与高血压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为期2个月的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及部分症状改善有一定影响。
中医经络学认为,穴位是经络的组成部分,而经络又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通透表里、沟通上下的通路,外与皮肤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即“内次五藏,外别六府”[6];研究认为通过按摩穴位,刺激局部的经络穴位,可缓解精神紧张,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管弹性,使血压趋于正常[7]。穴位按摩多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由病人自行按摩的研究不多。对于居家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为其选择数个有降压功效且易于记忆及操作的穴位,并指导其自行按摩,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效果。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及文献[8],并咨询针灸专业人员后,选定百会穴、合谷穴、曲池穴、三阴交穴、太冲穴作为按摩穴位,百会穴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晕厥,合谷穴主治头痛、牙痛、发热、喉痛、指挛、臂痛,曲池穴主治高血压、发热、手臂肿痛,三阴交穴主治失眠、腹胀、纳呆、遗尿、小便不利,太冲穴主治高血压、头痛、眩晕[9];所选穴位适合高血压各证型病人且便于记忆及操作,居民每天自行按摩即可,具有安全、简便、易学等特点。
本研究显示,接受穴位按摩的观察组与未接受穴位按摩的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值无差异,观察组第6周收缩压均值与第2周舒张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按摩对控制病人血压有一定作用,但可能因为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人血压产生影响需要的周期较长,本研究干预时间为2个月,其对病人血压的调控效应没有充分体现。本研究也显示通过穴位按摩,观察组病人的部分症状如“口淡”“眩晕”在干预期间曾有改善(P<0.05),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也是因为干预时间较短,限制了穴位按摩对病人症状改善作用的充分体现。
在本次研究中,穴位按摩作为辅助降压方法是以社区内高血压病人自我操作为主,无需占用大型场地、专业设备,不受天气、时间等因素影响。但本研究受到研究周期及样本量的限制,穴位按摩的效果未充分体现,希望以后的研究增加样本量及干预时间,以进一步了解其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2]焦淑芳.北京市居民高血压患病及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91-1492.
[3]王琦,艾静.降压功法对康复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J].卫生与健康,2013(9):184-186.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7.
[6]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黄帝内经·灵枢》注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5-66.
[7]陈莲,李贞墙.单味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I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34.
[8]郑沛仪.穴位长时间刺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73-74.
[9]黄建军.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78-221.
(本文编辑孙玉梅)
收稿日期:(2015-05-13;修回日期:2016-01-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贾佳萌,本科,单位: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刘宇()单位: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410026048。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4.02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A-04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