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武英
小学生处于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数学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数学道具的应用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使用道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堂学习内容展开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道具的运用,让数学道具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一、科学使用道具
教学用具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使用方法,首先对于道具的准备就有一些要求。一个班级有那么多的学生,倘若每个学生都进行道具操作的话,那课堂教学时间必然不够,而且这样单调地使用道具对于课堂气氛也会起到消极的影响。因此,使用数学道具,对其存放摆设要做到严格、科学有序。
在道具的摆放上,一般要求学生将道具摆放在课桌最前端边缘,在进行操作之前先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使用道具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安静、整齐和快捷,避免自己随意操作而导致的哄乱和速度慢等问题。在对学生进行道具使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演示并给出详细的讲解,在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针对关键处进行指导点拨。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进行“个位数加减”知识点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循序渐进。比如在用道具操作“6+8=14”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按部就班地摆出6个和8个,然后再一起数,得出14个的结果。这样就浪费了较多的时间。有没有可能让学生自己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是14呢?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有的学生选择将6个变成10个,有人选择将8个变成10个,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发现进位加法的方法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完善,在后续的进位计算时节省了很多时间。
二、创设情境加以辅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理解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此时使用教学道具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比如在进行“比大小”知识点教学时,笔者让学生玩一个叫做“按命令摆放大于和小于”的游戏。首先给每个学生下达不同的命令,让不同的学生摆出“4<5”或者“5>4”等,在学生熟悉之后就由他们自己摆放数字,然后大家互换摆放“<”“>”。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营造了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掌握的知识往往更牢固,学习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借助道具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使用道具,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总结与归纳,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将学生对于数字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学工具转化成理性认识,这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运算法则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当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对道具的使用步骤和使用时间有明确的说明,用道具引导学生思考。此外,教师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实践一番。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或者和其他同学合作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教师才出手帮助,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注重道具的实用性
道具的使用要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道具。教师进行班级演示的时候,要使用比较大的、颜色比较显眼的道具,这样学生才能看得清楚明白,注意力一下子也就会被吸引住。课堂使用的教学用具应该简单明白,避免带有太多不必要的属性,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通过使用道具,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知识主体上。在低年级开展教学,应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道具,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住所有的课本知识,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印证学到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通过科学使用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六○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