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柱
【摘 要】
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同时也是树立三观的重要基础。高中语文老师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要有稳固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正确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
高中 新课程 语文 课堂 传统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就是需要文字来传承记载,不论是民族英雄,还是民族文化都是需要文字来记载,才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拥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等等,都造就了中国伟大的历史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教育更为现实化,对于传统的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少,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学生越来越远,中国一直信仰的道德理念也慢慢的被学生们所忽视,而高中生正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不仅拥有成熟的理性思维,同时还具备了成人的心态,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是最有效的。
一、在吟唱中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诗词歌赋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历史,对世界文化的的影响也有着重要因素,例如;日本、韩国深受汉化影响。中国文化是需要不断的传承的,所以需要高中老师加大力度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播与教育。高中课本中,罗列了大量的诗词,每一首诗词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传递的是一种明快的意境的,春江秀丽,山河壮观的美妙,渔翁休闲垂钓,喜获丰收,怀抱大鱼乐不可支的场景,跃然纸上。中国诗词内容丰富,既可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幅画。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多么强大。
二、研究传统文化精髓,强化培养道德修养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我国一直很崇尚孔子、孟子之说,而这些常说都是大智若寓之说,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不仅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思想,同时也规范了社会的规范。这些规范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理性的文化,是一种民族的美德。例如怀有壮志之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以及行万里路,知万卷书的情怀,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叹,每一种意境都代表着诗人的情怀。而这些情怀凝聚成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正是这些文化让我们了解到历史,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各色人物。而这些知识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学生的去掌握去了解,从而从思想、行为等等上获得一种规范。
三、传统文化与现状文化的摩擦
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相融合,古人认为,只有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去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地位,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安静的课堂,没有学生发言的课堂,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之中,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踊跃的加入到学习当中。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循规蹈矩,而是要打破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现代的思维去理解古化的意境。
时代在变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偏差,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按照套路让学生去了解课文,没有进行拓展思维练习,只是一味的传输知识,那么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开始降低,这样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授。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之中,更不应该局限学生的学习范围,应该扩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这样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去学习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帮助的。
四、语文教师基础知识应提升,三观应摆正
中国经典的民族文化,是影响世代的精髓,是国家精神的延续,也是国家道德规范的基础。民族文化更是树立正确三观的依据。身为语文老师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来,把传统文化教育给下一代人。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担当的人,一个有自信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教师需要塑造这样的正面形象,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教师的典范是他们所需要学习的。而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所传承下来的。同时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授课时,也要拓展思维,而不是不懂变通的老学究。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很好的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语文教材的安排之中,传统文化的安排是需要科学化合理的分布,一定要选择精妙的,经典的,有深意,要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及思想的认识的。语文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升华的保障,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规范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有深深的爱国之心的人,这正是语文课传授传统文化的依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学子们努力去学习并吸收知识的宝藏。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传授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营造一个优雅的意境是十分重的。
【参考文献】
【1】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柯伟.高中语文教学要坚守阅读和写作两块阵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3】王丽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