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巧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自然分娩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38例(76%)、胎盘植入10例(20%)、软产道裂伤2例(4%)。分娩年龄18~37岁, 平均分娩年龄26.5岁。出血量500~2100 ml。均抢救成功, 无一例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 能有效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 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63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 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中发生于产后2 h内占70%,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可共存、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1], 其中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90%,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因为子宫不能正常收缩, 从而不能关闭胎盘附着子宫壁处血窦而至出血过多, 宫缩乏力可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恐惧、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造成;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感染等, 可使子宫肌水肿和流血, 影响收缩。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 子宫肌壁损伤, 子宫病变, 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因此根据临床表现, 明确原因, 准确估计出血量, 及时正确的制订治疗和护理方案, 及早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 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现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675例自然分娩中发生产后出血的50例患者(7.41%)。
1. 2 方法
1. 2. 1 资料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法50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1. 2. 2 出血测量方法 称重法:将护理垫铺于产妇臀下, 有专用的电子称称会阴垫, 刻度调整为零, 使用后的护理垫称重读数。
2 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38例(76%)、胎盘植入10例(20%)、软产道裂伤2例(4%)。分娩年龄18~37岁, 平均分娩年龄26.5岁。出血量500~2100 ml。均抢救成功, 无一例发生严重产后出血。
3 讨论
3. 1 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绝大数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做好产前、产时、产后预防护理, 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
3. 1. 1 产前预防 ①加强孕期保健, 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 尤其重视肝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血液病等合并妊娠的防治工作。②加强对各级保健人员培训, 提高各级保健人员对危险因素识别能力以及对产后出血的处理能力。
3. 1. 2 产时预防 ①第一产程做好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产妇, 消除孕妇分娩时的紧张情情绪, 安慰产妇并耐心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 增强分娩信心, 同时应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 吃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摄入足够水分, 以维持产妇体力, 密切观察产程进程, 以防产程延长。②第二产程正确保护会阴, 防止软产道损伤,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出血高危因素产妇可在胎儿前肩娩出时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或缩宫素10~20 U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内静脉滴注, 加强子宫收缩, 促使胎盘剥离与娩出及子宫血窦关闭。③正确计算出血量是产后出血防治首要条件, 产科工作者应准确测量失血量, 尤其产时及产后24 h内失血量更为重要。分娩后2 h是高发时段, 应密切监护。
3. 1. 3 产后预防 因产后出血好发于产后2 h内, 故胎盘娩出后, 应在15、30、60、90、120 min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脉搏、阴道出血量、子宫高度、膀胱充盈情况, 及早发现出血和休克, 鼓励产妇排空膀胱, 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 以便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量[2]。
3.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①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有出血危险因素的分娩产妇建立双静脉通道。②应用缩宫药物, 缩宫素20 U加于0.9%氯化钠500 ml中静脉滴注。缩宫素无效时尽早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③控制出血, 定时按摩子宫并教会产妇按摩子宫, 及时评价按摩子宫是否有效。用产后积血器收集血液后, 放入量杯, 用称重法测量出血量。④凡有宫缩乏力、子宫过度膨大或PPH史者, 待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 胎盘娩出后可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 经肛门纳入米索前列醇0.4 mg, 垂体后叶素缓慢静脉滴注, 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促进宫缩[3]。⑤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分娩产妇产前备血。⑥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⑦提供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宣传并指导产褥期的康复技巧。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 指导其如何加强营养, 有效纠正贫血, 逐步增加活动量, 以促进身体的康复。⑧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 保持平卧吸氧, 注意保暖。⑨出院后, 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4, 5]。
总之,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 能有效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率。
参考文献
[1] 谢幸, 苟文丽.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11-215.
[2] 陈梅君. 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3):63-64.
[3] 王红丽.自然分娩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中外健康文摘, 2014(25):218.
[4] 姚丽新.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10):1297-1299.
[5] 吉兴锐.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及产后出血的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24):276-277.
[收稿日期: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