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平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期,在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应着重对小学生情绪的引导和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正确处理小学生的“情绪”与“理性”的角度出发,就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生“情绪”与“理性”这一双重矛盾的转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级管理 情绪 理性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24-01
一、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工作是围绕着教师与学生开展与进行的。与初中、高中的班级管理不同,小学生在“情绪”与“理性”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需更加谨慎重的进行相关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把握,引导学生在理性思维中,不断提高学生能力。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情绪”不稳定且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等特点,使得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难,很难实现对小学生有效的情绪与理性的控制,使其成为小学班级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少教育工作都加强了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分析,试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的现状
以往,我国对于小学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较为严厉的校规、班规,并进行强制的执行而实现的。这种一体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方法单一,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也取得了一不错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压制,使得压抑了自身活泼的天性得到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尤其会使学生在对面需要进行理性分析的问题时,无法进行正确的处理,迸发不良“情绪”,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尤其是国家进行了新课改后,对于学生的个性展现、理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小学教师在小学校班级管理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现代社会对子女过分溺爱,同时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重视的形势下,学校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致使小學生在进入学校之后,无法很好的适应课堂环境,情绪也很难得到很好的转变。这时,教师的情绪和理性就成为了引导学生快速适应班级管理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多方面的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实现对小学班级的良性管理。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问题
(一)顾及学生的“情绪”
想要实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情绪”的有效管理,首先应做到对学生的情绪的情绪进行充分了解。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思维的启蒙阶段,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在课堂上常常会不自觉的表现出自身的天性,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情绪与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规定和制度产生了冲突。尤其是现代家庭对子女的溺爱程度更甚于以往,小学生在课堂上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日渐严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往往会引来学生的激烈反抗或委屈大哭,这都会造成课堂管理上的“情绪”失控问题。因此,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引发其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适当的开导学生的方法,利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实现对其情绪的疏导往往比严厉的批评等处罚手段来得更有效。比如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班级管理过于严格,导致了其在班级和家庭中的表现极其不同,在家庭中,其活泼、调皮的天性得到了充分释放,而在课堂上则表现得过于安静,也很少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而教师对这个学生的评语是“该学生成绩优秀,但是其好动的性格严重扰乱了课堂的纪律”,这使得该名学生对学校教育非常反感。后来,在调换班级后,教师采取了鼓励其发挥天性、积极引导其进行课内活动和课堂探讨的引导方式,使该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在课堂上表现更为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提高非常快,学习成绩也更为优异。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了解了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情绪”进行有效引导比采用一味的压抑学生的天性的方法来实现班级管理取得的效果更好。
(二)保证教师的“情绪”
由于天性使然,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一些教师在对面这些问题时,对自身的情绪都无法实现很好的控制,这就使得其对班级的管理失去了作用。在小学课堂中,学生不听话、相互说闲话、不专心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教师由于对自身情绪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会在课堂上采取极端的方式如体罚、殴打等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违反了相关教育规定,还会给班级带来不良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的情绪变得积极、乐观,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小学班级的“情绪”管理问题。
四、小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理性”问题
(一)保持教师的理性思维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负面情绪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断的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实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让情绪来优化理性、让理性来约束情绪,从而在保证学生天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在情绪中理性。首先教师就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思维,所谓理性并不是仅仅只是局限于校规校纪上,教师应当理性的去思考,理性的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学习,积极的去生活。在不打压学生活泼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情绪来优化理性,让理性来约束情绪。
(二)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理性思维的影响,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渐走上正轨,在面对学习、生活时,能够明是非、懂道理。在保证其天性的同时,实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