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
张 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校企深度融合,学校、行业、企业拥有大量可以相互使用促进的教育资源,整合该类教育资源,对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以及行企社会责任感具有现实意义。
校企融合;教育资源;高职教育;共享
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1]。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了学校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等教育主体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行业、企业也拥有相当规模的上述教育资源。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和行业、企业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往往不能很好地共享互利,协调发展。这一点在当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尤其明显[2]。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建立校企融合模式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统一管理、对外开放的实训基地[3],实行模块化建设,在教育资源、管理、服务等方面联合与协作,方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1.1 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困难,缺乏张力 当前,在实现准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制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师资队伍不尽合理”“教学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就业定位不明确”等具体问题。其中,“教育资源共享困难”是制约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外在问题[4]。这里的教育资源包括了教师、学生、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以及经费等办学所必需的教育投入等内容。一般高职院校办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常规教育经费投入和学生缴纳学费,至于政府其他专项经费投入和企业捐资助学渠道往往并不顺畅,也缺乏谋求社会经费资助、高校师资培训、企业设备捐赠和提供在校学生实习等社会办学资源的有效方法,因专业不同而形成的个案也可能缺乏理论支撑而无法重复操作和扩大规模,使得高职教育资源面向社会的延展性和张力缺乏。
1.2 对行企教育资源挖掘不够 行企教育资源丰富多彩,涵盖社会方方面面,需要高职院校充分挖掘。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虽然发展快、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整体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尤其是如何提升办学理念,如何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走开放办学、合作发展的道路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积极寻求社会及企业资源支持,弥补高职教育自身的先天不足,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横向合作,包括校校、校企、校地等深度合作,建立一种长期有效、合理利用行业企业和地方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紧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点带面,促使当地高职教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办出特色和优势,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急需完成的任务。
2.1 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人才培养必须适用就业岗位需求,科学研究必须面向行业技术进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同样离不开行业、企业。有了这些适应与对接,教育资源就会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通过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熟悉企业生产实际,才能有目的地提高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办学资源都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5],行业企业与高校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的有效拓展。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行业企业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最终裁判,只有行业企业认可的学生,学校的人才培养才是成功的,只有行业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适用的人才。当前,先进的加工设备、生产设施在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在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工工艺最先应用于企业,仅凭在学校实验室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通过使其在企业生产一线承担真实任务,体验真实环境,才能学到过硬的岗位技术,练就合格的职业本领。另外,通过专业实践,学生不但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道德观念。因此,这就要求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办企业家心目中的高职院校,培养企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
2.2 体现行企社会责任感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思考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每年投入固定经费预算及其他教育资源,通过编写培训教材、制作电子课件、制定企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以及资助高校合作办学等形式,在战略层面努力构建带有企业烙印的人才培训认证体系,以上各方面恰好是高职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政府设立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制订优惠扶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动当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样,企业向高校提供教育资源的终极目标也是要谋求产品市场份额的最大化,政府和企业必然希望其投入的经费、政策、技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而绝不会以少花钱、少办事为工作目标。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体现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共享社会办学资源困难是当前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现象,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也多方寻求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支持,谋求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但是由于意识和机制的缺乏和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需求与社会教育资源有限投入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校企之间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共享联动机制,更没有形成一种长期有效果的互利互惠,学校、企业、地方、学生以及社会的多赢局面[6]。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表明,高职院校建设,要走校企、校所(研究所)、校场(农场)共建联办的道路,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7]。但是目前很多高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层面较浅,往往局限于实习就业的合作和订单式培养等方面,不能深入地就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共建、经费投入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等方面交流共享。所以共享机制除了要解决上述具体问题之外,还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决策层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理解教育的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达成共识,谋求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当前形式下,按照市场化、开放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思路,结合专业特点,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和运行模式,制订校企合作分级管理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平等建立校企教育资源共享机制[8],以确保参与校企融合的校方和企方以及社会将会依托该机制签订利于双方发展的合作文件。同时协商制订促进共享机制的有关规定,从而实现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共享,解决学校教师缺乏生产一线经验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课堂经历不足的问题;实现先进设备、先进工艺、生产环境和创新机制等物力资源的共享,解决实训教学环境、设施和手段的真实性,实现学生角色(学生—学徒)转变;实现企业及跨企业的培训费的财力资源(含奖学金的提供和设置)的共享,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实现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学校培训资源的共享,解决企业员工的深造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在当前劳动准入制度下企业员工考级考证和学校技能鉴定资源的共享,解决企业员工的考级和考证问题。通过共享机制的建立,学校得以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得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合作培养出适应岗位能力强,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其产出会是企业保持高效率生产力的直接表现。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升华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密切了校企关系,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促成了主要实践教学成果的转化;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团队素质,提供智力支持,提升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86-88.
[2]王德山.高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35-36.
[3]张白桦,余剑敏.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开放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43-46.
[4]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5):29-31.
[5]刘晓林,徐明.高校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5-26.
[6]戴桂荣,张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23-25.
[7]刘军.关于区域性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5):17-19.
[8]梁伟康,王星飞.实现区域 “师资共享”的形式与建议——以连云港市为例[J].江苏教育,2012(18):38-39.
Exploration on Sharing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 Fus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
ZHANG Shuang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u 241003,China)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uch as coopera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s well as combination working with learning,promote the deep fus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There are plenty of education resources from college,industry and enterprise which are mutually available.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erving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us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education resource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haring
G712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3-0063-02
2016-03-01
项目来源:安徽省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食品营养与检测》(2013zy101);安徽省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高职食品类专业“开放性、一体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4zdjy155);安徽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油茶籽粕多糖的结构及抗氧化构效关系研究》(KJ2016A762)。
张爽(1975—),女,副教授,食品检验高级技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检测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贾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