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柳
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需要不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奠定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在教学有效性方面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语文思想以及语文应用意识的基础就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也就是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紧密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抛弃过去教师主导课堂的思想,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导入环节激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性、生动性的导入,在上课之初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开展下一步的教学也会更加顺利。另外,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很多知识即便是没有教师的指导,也可以自己体会和消化,这就是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饶有兴趣的导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首先将一幅幅景色秀丽、风景宜人的动态图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首先发问:“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曾经被众多文人墨客争相赞颂,并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句,有谁能说出这样的诗句吗?”有的学生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有的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还有的同学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有描写扬州美景的,有描写庐山瀑布的,还有描写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看一看这‘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随之播放富有诗情画意的多媒体课件,将美丽的桂林山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看着直观形象、风景宜人的画面,就像置身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一样,会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低,过于死板、严肃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怯怕心理,而相反的,如果教师采用和蔼可亲的语气,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学效果往往会有很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采用民主、平等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比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讲解时,教师首先播放“下雨”的多媒体课件,接着提问:“这是什么天气,谁能告诉老师?” “是雨天。”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一年四个季节当中,有哪些季节会下雨呢?”经过教师的提问,有的同学说“夏天会下雨”,有的同学说“春天会下雨”,抓住这个时机点:“春天的雨,叫什么雨呢?”这个时候很多同学能够快速回答出“春雨”,但是有的同学则是一直在思考,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真棒,回答得又快又准。”而对于那些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教师也不可以忽视,更不能批评,反而要鼓励他们,给予他们信心:“那么没有出声的同学,我知道你们还在认真地思考,认真思考的学生同样是最棒的,但是下一次你们一定要加快速度,举手回答好不好!”这个时候同学们一定会齐声回答:“好!”课堂气氛不仅被带动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在教师引导性的提问中,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主体地位也得以彰显。
2. 合理采用激励质疑,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疑问与兴趣实际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它们都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欲望的因素,产生了疑问就会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想要继续探究下去。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合理地对学生产生质疑,也鼓励他们对教师进行质疑,让他们能够发问,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进行学习。提问是学生乐于追求新知识的表现,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生提出质疑之后,教师热情地进行解答,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就会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更加活跃。
比如:在学习《春夜喜雨》一诗的时候,教师首先引用学生曾经学过的孟浩然的《春晓》一诗中的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并对同学们说:“这首描写秋雨的诗句,哪位同学可以解释一下意思。”问题刚被抛出,有的同学没有反映过来,有的同学却皱着眉头,感觉哪里不对,但又不敢举手发问。这个时候教师要进入引导环节:“我发现有的同学微微皱眉,你们是觉得哪里不对吗?觉得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鼓励学生质疑),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纷纷举手,提出疑问:“这两句应该是描写春雨的诗句,它的前两句应该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真是让老师觉得骄傲,不仅发现了老师的错误,还准确地纠正了老师的错误,你们的做法非常值得赞扬,那么下面我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雨的古诗——《春夜喜雨》。”通过这样的质疑环节,不仅温习了从前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合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3. 妙用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除了教学方法的变化之外,教师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将激发学生把学习语文放在首要位置,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刺激学生的潜在学习意识,帮助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分析出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比如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会更加吸引他们;简短、有节奏感的语言他们会更加喜爱等,明确了这些特点之后,教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用短而有节奏感的语句进行评价,“有进步、你真棒、你能行、你真聪明”一句句赞美的语言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所开展的教学,必然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很多,“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教育中非常提倡的一种方法,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懂得了质疑,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那么开展这种自主学习就会更加容易。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可以马上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升。
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中,在分析到父亲让我把刚刚钓上来的大鱼放回水中的时候,课文中的“我”感到疑惑:“为什么父亲让我把鱼放回去?父亲做得对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讨论,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一下就会活跃起来,同时教师给予正面的引导:“鱼儿需要水,小河是它们的家,爱护小动物人人有责。”通过这样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指引到正确的方向,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研究得十分认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文从三大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做好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科学运用,活泼、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