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贵,吕燕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651701)
论临床医师对病理生理学本科教育的促进作用
陈加贵,吕燕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651701)
【提要】探讨临床医师对病理生理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临床医师对病理生理学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双师型素质”临床医师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不仅参与了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教学实践的执行者和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引导者。“双师型素质”临床医师有利于病理生理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医学,本科;医师;病理生理学;双师型素质人才
病理生理学(以下简称病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过渡学科,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是病生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新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已经提出病生既是基础医学又是临床医学,该教材首次邀请了临床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报道了邀请临床专家参与教学团队情况[1]。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初次尝试聘用临床专家进行病生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实践和对其他教师的听课学习,其认为临床医师担任病生教学工作,扮演着“双师型素质人才”的角色,可以提高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对病生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对医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为进入临床学习奠定基础,现分述如下。
任何基础研究终归要服务于临床,任何研究结果都必须经过临床验证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病生不仅是一门基础医学理论学科,更主要的还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与手段,在综合分析群体水平、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各项研究成果,并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理论体系,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的研究方法除动物实验研究外,还有临床实验研究。在临床医疗活动过程中,病生的基本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临床医师的各种医疗行为。
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医学发展从来都是从医疗的实践需要出发,去研究、认识“正常”与“异常”,从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病生“绪论”一章教学强调病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过渡学科,临床医师教师则更强调“病生是我行医的指南”。可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临床医师不仅运用病生知识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在对医学新领域的开发、探索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病生基本知识,对病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一个临床医师成熟的标志,临床医师进行病生教学,更有利于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有机整合,更注重实用性研究,有利于促进病理生理学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基础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今后教师发展的趋势,其首要关键就是要与临床进一步接轨。具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教学活动,符合“双师型素质人才”的要求,教师专业化认为,教师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在于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完善和创造[2]。“临床医师”进课堂是实现与临床接轨的重要步骤,“双师型素质”教师进入病生课堂教学,弥补了原先病生教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既能传授广博的病生知识,又能将病生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轻松传输给学生。教师能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授课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临床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就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增进师生情感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今国内各个医学院校病生教师大多数都为专职的基础医学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即留校任教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既未经过师范生的专业化培养也未经过更多的临床实践[3-4],课堂教学效果必定受到限制,一个未曾观察过疾病表现的教师,向学生讲述病生内容,往往会很苍白枯燥,使学生失去兴趣[5]。
病生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疾病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思维模式,从医学上讲就是临床思维,临床思维的建立也是病生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6]。现代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7]。既然是临床思维,一个没有经过临床实践,不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培养临床思维呢。
新时代病生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已被临床验证的具有实用性的理论,包括将被临床证实是可靠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如何在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预防、诊断、治疗中的问题。作为“医学中的哲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哲学思维方法,是病生的基本任务,同时,病生教学还应能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扩充病生知识的能力作为同等任务[8]。“双师型素质”临床医师教师进入病生课堂,更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作者在旁听教研室教师讲课时了解到,授课教师进行临床病案分析“膈下游离气体就是空腔脏器穿孔”,专业教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理解与临床医生的理解也存在截然的不同。在一次“发热”备课中就明显体现出对“发热是疾病信号”的理解出现分歧,这些都与临床实际相差甚远,甚至可能是一些不实际的观点。这种没有临床实践的教学,那只是纸上谈兵、有理无据,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自信,怎么能教好学生[9]。
临床医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临床知识的同时,也会适时穿插一些人文教育,在对患者医疗的同时采取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措施等。作为参与病生知识体系构建的临床医师,就应该完成其基本教学任务,将已经被临床验证且可靠、实用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对疾病病因、基本病理过程的梳理,对相关临床资料的分析和鉴别,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才是临床思维的开始。
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临床医师进行病生教学,目前还是尝试,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病生临床医师教师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教学活动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相关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激发了低年级医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也正好应验了构造主义的“学生不是空着大脑进教室”的教学理念,能够按讲义逐条逐句讲课已不再是较好教师的主要标准,教师能在较少时间内精要地作讲解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概念,能随时准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有所创新,这才是培养新时期实用型医学人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具备“双师型素质”临床医师教学病生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始终坚持准医生教学原则,学生很喜欢将自己置身于“医生”角色中讨论问题,教师通过形象和情景教学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均衡发展;(2)结合临床实际以实用为主,结合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理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3)以章节内容结合临床实际以“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病案分析法”交替使用,教学手段灵活,避免陈旧的输灌式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实现“授人以渔”;(4)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临床故事”,潜移默化的理解知识要点,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轻松教,轻松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医学知识的探索;(5)不断完善和丰富本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相长,个人教学效能感倍增,师生关系密切。
首先,我国还没有“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多数学者认为,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应当具有创新思维和科研攻关能力。临床医师进入病生教学实践,不仅要研究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还要研究本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的理论,方法、手段的特殊性,关注本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动态发展,从而能保障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医师教师教学素质的培训。其次,各医学院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标准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多数仍处于原始的“考试分数论英雄”阶段,未必遵循了大学生能力和知识并重的培养理念,严重影响临床医师教师教学的信心和效能感。再次,临床医师进入病生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尝试和挑战,“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高级别临床医师身份”使得多年的教学“精英”不愿意、不满意学院的教学安排,往往容易造成“双师型素质”人才处于孤军奋战,严重影响教学的整体水平。另外,未建立病生课程临床见习制度,也限制了病生教学效果和临床医师教师能力的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地调研发展。
总之,临床医师在病生教学中扮演了“双师型高素质”教师的角色,在完成理论知识传播的同时注重临床信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实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纵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实践和毕业学生的回访调查检验。新进科室的教师要求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医生为最佳,既有利于教学,又可以促进某些疾病科研方面的发展。
[1]肖献忠.加强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结合的初步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0):1879.
[2]胡艳玲,林中翔,李国利,等.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反哺教学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7):2703-2705.
[3]刘燕红,周琴.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评述[J].教育学术,2011(8):80-82.
[4]胡业佳,姜海明,王蔚琛,等.专职病生教师参与临床实践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37(2):67.
[5]赵四敏,陈俊林.从青年教师角度谈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外医疗,2012,31(33):136.
[6]王淑秋.病理生理学[M].2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
[7]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46-48.
[8]张启良.论病生的性质和教学目标[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69-371.
[9]藤艳杰.探讨病理生理学教师具备的条件[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13,29(10):190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60
C
1009-5519(2016)21-3397-03
(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