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诊断与综合防控

2016-02-21 19:10:26刘针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圆环疫病淋巴结

刘针伶

(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0)

猪圆环病毒病诊断与综合防控

刘针伶

(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0)

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防治

近年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推进,规模猪场频繁引种及交易造成猪圆环病毒病阳性检出率居高不下,对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构成严重危害,并可导致严重经济损失。根据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本病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特点等,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1 病原学

猪圆环病毒病的致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2),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单股、环状DNA病毒,该病毒只含一条链,呈环状,DNA染色,是极为微小的病原体(无囊膜),平均直径约17nm,CsC1中的相对浮密度为1.33~1.34;其生化抵抗力较强,表现为耐酸性环境,可在pH3环境下存活较长时间,氯仿类常用消毒剂等不能有效抑杀该病毒,临床上较敏感的消毒剂宜选择含戍醛成分的效果较好;置70℃作用15min方可灭活;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2 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近年在国内多地猪场检出阳性率高达20%以上,以国外引进品种猪的阳性率较高,明显高于地方品种;不同品种、性别和用途的猪均易感,但不同品种的猪易感性有一定差异,呈典型的免疫抑制性,是导致猪群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密集型、集约化饲养模式加剧本病的发病及死亡率,病期普遍产生继发或并发感染,多元混合感染现象极为常见,经临床观察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与小球隐孢子虫、猪伪狂犬病毒、致病性沙门氏菌、亚型猪瘟病毒、致病性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猪蓝耳病毒、猪肺疫等混合感染,导致鉴别诊断及防治难度增加,对规模化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本病的自然宿主是猪,主要传染源是早期发病猪和隐性带毒猪;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传染,被病毒污染的人和其它动物、工作服、用具、车辆、设备等,也可造成直接或间接性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染,同群发病猪与健康猪之间水平传播,还可经配种、自然交配、胚胎繁殖等环节构成垂直传播;饲养管理不当、养殖环境恶劣、密度过大、新老猪群混养,以及并群、疫苗接种、寄生虫滋生等多种不良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并加重病死率;危害性最大的是繁殖期母猪、新建种猪群及哺乳仔猪,可造成严重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高致死率。

3 症状及剖解

3.1 症状特点

本病因猪的品种、性别、日龄等不同,其临床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

(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主要危害断奶后仔猪,症见患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逐渐消瘦、生长滞缓、被毛粗乱,耐过这者多成僵猪;另外,还可见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贫血)、便秘或腹泻、可视黏膜黄疸等。剖检本病致死病例,可见患猪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肿胀,间质增宽,表面分布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呈间质性肺炎,坚硬如橡皮样,肝脏肿大或萎缩;肾脏有时可见白色散在斑点;脾肿大。

(2)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常见症状是皮肤出血及坏死,患猪皮肤上形成园形或不规则紫斑及丘疹,中央呈黑色,随着病情加剧,病变区融合成较大的褐黑色坏死斑块,最后形成黑色结痂。皮肤病变通常出现在病猪的后肢及会阴部、腹部,也可扩散至喉、体侧或耳。轻症者体温基本正常,饮食欲无多大影响,一般经7~10d自然康复,重症者则会表现出跛行、嗜睡卧、发热、厌食、逐渐消瘦等,部分继发感染严重的猪在发病后数日衰竭死亡。剖解本病例可见典型症状为肾脏肿胀、苍白及肾皮质有大面积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

(3)仔猪先天性震颤本病易感群是初生仔猪,主要发生于头胎母猪所产的仔猪,症见患猪头、四肢连续或间歇性震颤,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同窝仔猪少数发病可传染引起大部分发病。病情严重的仔猪可因为震颤而不能正常吮吸母乳,最终饿死致死,需要及时采取人工辅助其吃奶,精心护理1周以后,可逐渐恢复健康并存活。

3.2 剖解病理

症见机体消瘦、贫血及皮肤苍白,皮肤、黏膜及其它组织不同程度黄染;淋巴结异常肿胀;内脏及外周淋巴结肿大至正常体积3~4倍,切面呈较均应的乳白色;肺组织炎性肿且胀质地变硬;肝脏萎缩、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呈黄褐色;肾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脾脏肉样变化、轻度肿大;小肠和结肠不同程度水肿、黏膜溃疡、坏死等。

4 诊断方法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来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做实验室鉴别,对病猪血清进行抗体、病原检测及相关组织器官病原检测,如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检测PCV2及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等。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受感染的机会,若必须从外地引进猪只,就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至少隔离观察1个月;饲养密度要适中,不同日龄、不同来源的猪分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对该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应用相应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控制继发、并发感染。

5.2 加强包括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等病的监测工作,特别是种猪场、扩繁场更要做好监测工作,依托监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效的防止各种疫病的发生。及时淘汰疫病监测出的阳性猪只,建立良好的疫病防控体系。

5.3 板蓝根粉1000g、排疫肽(高免疫球蛋白)500g、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800g、喜林健(阿莫西林粉)1000g,拌入1t料中,连续饲喂7d进行药物预防。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5.088

刘针伶(1988~),广西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

猜你喜欢
圆环疫病淋巴结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06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9-11 06:29:18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9-11 06:29:14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