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眼穿刺在自体动静脉內瘘中的护理

2016-02-21 12:59徐志波潘敏丽陈丽何林娇杨希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进针

徐志波,潘敏丽,陈丽,何林娇,杨希

扣眼穿刺在自体动静脉內瘘中的护理

徐志波,潘敏丽,陈丽,何林娇,杨希

扣眼穿刺法;动静脉内瘘;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前提和基础,是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的理想的血管通路。穿刺技术和方法是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内瘘血管的损伤,产生并发症,缩短內瘘使用寿命。扣眼穿刺法是指南推荐的内瘘穿刺方法[1],但国内应用并没普及。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自2013年1月开展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法治疗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6~80岁,平均(55.91±4.57)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4例,糖尿病肾病(DN)12例,高血压肾病(HN)8例,痛风性肾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血管炎1例,多囊肾1例。所有患者规律透析,透析频率3次/周、每次透析4 h,血流量220~300ml/min。

1.2方法

1.2.1扣眼穿刺团队的组建和技术培训3批5人次培训学习扣眼穿刺技术,并查阅国内外扣眼穿刺技术的相关文献和操作视频资料,经专项考核评定操作人员,组建扣眼穿刺团队。

1.2.2扣眼穿刺法的特点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反复穿刺数次形成隧道。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穿刺,减少出血和痛苦。

1.2.3隧道形成的方法隧道形成的方法有内瘘锐针穿刺法、隧道器放置法和套管针留置法,笔者采用内瘘锐针穿刺法。隧道形成期针对同一个患者固定1位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采用JMS16G穿刺针,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向,每次进针前去除覆盖在穿刺点上的痂,针尖朝上,针体与皮肤成20°~25°进针,进入血管后放低角度,平行轻轻推入血管。隧道形成期每次都以相同的穿刺点、角度和深度进行穿刺。

1.2.4特殊钝针穿刺法隧道形成后换成NIPRO16G钝针穿刺,用“轻柔”的穿刺手法,手持钝针边捻转边进针,从穿刺点轻轻推送,速度要慢,避免握住蝶翼用蛮力穿刺,如有阻力,可同时慢慢捻转针头,即可顺着皮下固定隧道滑入血管。钝针穿刺时进血管无突破感,每次穿刺时须做好除痂前后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2.5动静脉内瘘的评估与监测 (1)多普勒超声:新瘘启用前B超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使用后每3个月1次B超检查,1年后功能良好的内瘘1年1 次B超检查;(2)物理检查:每次透析时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如内瘘杂音及震颤强弱与性质、有无感染、渗血等情况、有无瘤样扩张或动脉瘤、有无胸壁静脉曲张及拔针后压迫时间延长等;(3)透析时在线血流量、静脉压检测。

2 结果

2.1隧道形成时间50例患者前臂内瘘45例,高位内瘘5例;已使用6个月以上内瘘31例,新内瘘19例。非糖尿病患者反复穿刺8~10次(3周左右)形成隧道,糖尿病患者隧道形成时间较长,一般10~12次(约1个月);隧道形成成功率100%。

2.2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内瘘血栓形成,经局部尿激酶溶栓后成功,后给与“华法令”抗凝,内瘘功能保持良好;1例患者2年后动脉穿刺点皮下隧道闭锁钝针穿刺困难,换部位重新建立扣眼成功,未影响内瘘的使用。观察期间未发生内瘘穿刺点皮肤感染、内瘘血肿、动脉瘤及内瘘血管狭窄等,增加了患者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3 护理

3.1“三同”规范是隧道形成的关键

隧道形成期每次都以相同的穿刺点、角度和深度穿刺,是保证隧道形成和预防过度损伤内瘘血管、穿刺点出血的关键,这种方法要求固定专人穿刺,记录角度。

3.2钝针穿刺的手法隧道形成期评价何时改用钝针穿刺,笔者体会是当穿刺时阻力减弱,可顺着隧道滑进,一般1个月左右可以钝针穿刺。钝针穿刺要避免像使用锐针一样握住蝶翼用力地穿刺,用“轻柔”的穿刺手法,手持钝针边捻转边进针,针头要经隧道滑入血管,没有进入血管的突破感。错误的穿刺手法不但会导致穿刺失败,还可能破坏隧道,导致假隧道的形成,增加内瘘感染的机会和以后穿刺的难度。

3.3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消毒和去痂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保证包括4步:(1)在进入透析室前,内瘘皮肤用水和肥皂清洗;(2)扣眼穿刺法去痂非常重要,如果去痂不完全或碎片带入会增加感染的机会,进针不顺利频繁回针也会增加感染机会。本文去痂前用含乙醇的聚乙烯吡啶酮碘消毒,扣眼穿刺点大于10 cm消毒2遍;(3)充分软化痂,使用对皮肤没有切割的工具,本中心使用眼科直镊,对扣眼点以最小的损伤程度去痂;(4)穿刺前再用含碘伏消毒穿刺点,并达到足够的消毒时间,防范内瘘感染的发生。

3.4减少并发症血管瘤是和穿刺相关的最常见内瘘并发症,血管瘤的形成是由于在小的区域内反复穿刺,局部血管壁呈现“筛眼”状而变得薄弱,在动脉血的压力下该处血管壁向外凸出,管腔膨大而形成。与传统穿刺方法相比,扣眼法在血管壁上仅有一个穿刺点,不会对局部造成区域性弹力切割损伤,明显降低血管瘤的形成概率[2]。但当钝针穿刺失败后频繁地使用锐针在扣眼点上穿刺,会引起血管瘤的形成,因此建议钝针失败后,不要原扣眼点上频繁锐针穿刺,最好距离原来扣眼点3 cm以外的部位进行穿刺。本文1例患者扣眼穿刺2年后动脉穿刺点扣眼钝针穿刺困难,换部位后扣眼穿刺成功,未影响内瘘的使用,未出现血管瘤。扣眼穿刺法减少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普通内瘘锋利的穿刺锐针会割伤隧道,临床上会出现穿刺点周围出血不止。钝针的结构特点是椭圆形的针尖,针的边缘不具有切割锋面,因而进针过程中不会割伤隧道。本文隧道形成后使用钝针穿刺,无局部渗血和血肿发生。扣眼使用过程中95%患者拔针后所需止血时间缩短,笔者体会拔针后止血按压时间小于10 min。

3.5舒适度和美观度的改变穿刺疼痛是患者避免不了的痛苦。扣眼隧道形成后瘢痕围绕着隧道,降低了神经的敏感度,研究显示扣眼法可降低穿刺的疼痛程度[3]。疼痛程度与穿刺技巧相关[4],如果穿刺不顺利,在假隧道内穿刺将明显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笔者重视钝针穿刺的手法,要求钝针穿刺速度要慢,无假隧道形成,患者普遍反映扣眼法降低了穿刺疼痛感。扣眼穿刺成功的患者,只有两个针眼,增加了内瘘美观度,满足了患者对形体美的需求,对穿刺的信心和满意度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钝针扣眼法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解决血管条件欠佳患者的穿刺难题,减少了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未发生内瘘穿刺点皮肤渗血不止、内瘘血肿、皮肤感染、动脉瘤及内瘘血管狭窄等,降低了穿刺疼痛感,又增加内瘘美观度。

[1]NKF-K/DOQI.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forvascularaccess:updateJuly2006[J]. Am J KidneyDis,2006,48(Suppl I):S187-S277.

[2]叶有新,王文娟,李华,等.血液透析血管径路的建立与维护新进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116-119.

[3]Valerie L.Buttonhole cannulation in hemodialysis:improved out-comes and increased expenseis it worth it[J]?Canadian Association of Nephrology Nurses and Technologists,2010,20(1):29-37.

[4]Chow J,Rayment G,San Miguel S,et al. A randomiaed controlled trial of buttonhole cannulation for the prerention of fiatuds access complications[J].Journal of Renal Care,2011,37(2):85-93.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7.068

R473

B

1671-0800(2016)07-0970-02

315100宁波,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

潘敏丽,Email:63918735@ qq.com

2016-03-15(本文编辑:孙海儿)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进针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