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聪
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分析
曾聪
目的探讨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性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策略控制感染。方法选择人工种植牙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感染因素的防控措施。采取感染因素有效的防控措施后,观察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术后牙齿松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感染发生率、牙齿松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在人工种植牙的围手术期,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对策
如今,人工种植牙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术,成为牙缺损以后主要的治疗方式[1],为达到较好的术后效果,手术要求同外科手术的无菌要求一样,需要在手术室内完成手术。感染是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的感染性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对策是降低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2],本研究分析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后,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策略来控制感染,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0例人工种植牙患者,均符合人工种植牙的治疗标准。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1~75岁,平均(47.03±10.45)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45.03±9.4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1~75岁,平均(46.93±9.9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3]:首先将种植体牙根植入,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根据种植体类型的不同,进行种植体牙根的植入;待人工牙根的牙槽骨愈合后再行手术修复;其次进行手术修复,根据印模制作烤瓷牙,并进行修复。从开始植入到装入烤瓷牙,4~6个月时间[4-5]。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感染因素的防控。
1.2.1术前感染因素 (1)术前没有详细询问病史,检验科的检查项目发生遗漏现象;(2)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没有做到医学知识的宣教和普及,患者对疾病的治疗过程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自身应注意的因素呈现一种未知状态;(3)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未用严格的消毒标准进行消毒,是造成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4)术者未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洗手,以致手的消毒不彻底;(5)手术室的格局分布不合理,没有一个合理划分的区域,通风效果不好;(6)术前未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未进行抗感染的预防;(7)术前护理不充分,不全面。
1.2.2术中感染因素 (1)手术仅靠术者无法完成,需要助手以及巡回的护士人员,助手和巡回的护士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化培训,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临床经验相对较少;(2)参与手术的术者脑海中的无菌观念不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对手术流程的顺应性较差,对器械的使用了解不彻底,干扰手术的正常顺序;(3)使用手术用品的过程中,放置、使用、回收等环节连锁不好;(4)植入物的有效期未进行及时检查,将过期的植入体植入患者体内;(5)术中使用的相关器械不在使用次数范围内,超出了合理的使用次数;(6)术前护理不充分,不全面。
1.2.3术后感染因素 (1)术后未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口服时间未达到预防感染的有效时间;(2)术后抗感染的相关医学知识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3)患者的口腔始终是一种潮湿的环境,没有注意自身口腔的卫生,是感染因素发生的原因之一;(4)术后护理不充分,不全面。
1.2.4防控对策的具体措施[6-7](1)制定健全的防控规章制度,口腔科和感染科的管理人员要经过正规培训,将规章制度合理有效的执行;(2)口腔医务人员要掌握植入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应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仔细查阅检验科汇报的化验结果;(3)参与手术的术者、助手及护理人员要经过正规的专业化培训;(4)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及时传达种植牙的知识教育;(5)具体的手术区域分布明确,标识清晰,保持手术室空气的流通,给术者提供较好的手术环境;(6)术者加强洗手意识,克服人为因素引起的感染;(7)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彻底;(8)告知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全面而充分;(9)将植入牙手术的过程及相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10)植入牙植入之前,注意观察有效使用日期、核对患者姓名、核实生产厂家等;(11)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出现情况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术后牙齿松动的发生率。感染的评定标准:轻度感染为患者出现症状较轻的红、肿、热、痛等;中度感染为患者出现症状明显的红、肿、热、痛等;重度感染为患者出现症状较重的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的出现等。牙齿松动的评定标准:轻度牙齿松动为不影响植入体的使用功能;中度牙齿松动为影响植入体的部分使用功能,难以忍受较冷热食物的刺激;重度牙齿松动为植入体的使用功能完全丧失。
1.4统计方法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术后发生轻度感染4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64.00%;观察组术后发生轻度感染1例,中度感染 1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12.00%。两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1,<0.05)。
2.2两组术后牙齿松动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发生轻度牙齿松动 3例,中度牙齿松动3例,重度牙齿松动3例,牙齿松动发生率36.00%。观察组术后发生轻度牙齿松动1例,中度牙齿松动1例,重度牙齿松动1例,牙齿松动发生率 12.00%。两组牙齿松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5,<0.05)。
随着医学发展的进步,人工植入牙逐渐广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人工植入牙是经过较精确的电脑设计,人为的将钛金属制成圆柱体,即牙根型圆柱体,是临床医生植入牙床骨内的一种较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7]。经过3个月作用的时间,使人工牙根和牙床骨进行较好的密合以后,在人工的牙根上制作相对应的假牙。临床工作中,人工植入牙已经成为缺牙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人工植入牙有以下优点[8-9]:(1)手术操作比较简单;(2)种植后相对比较稳固;(3)安全;(4)种植后有限期长;(5)形象美观,生活质量提高。人工植入牙有以下缺点:(1)人工种植牙治疗过程中,所需修复时间较长;(2)人工种植牙手术费用相对比较昂贵,患者难以接受;(3)患者对人工种植牙手术缺乏认知度,以致产生手术恐惧感。人工种植牙术前感染因素诸多,例如口腔厌氧菌等菌群数量较多、手术室无菌条件差等。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口洁治,并用口泰漱口液含漱,5~6次/d,减少口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机会。术前2 h手术室紫外线照射消毒,详细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手术器械,检查负压吸引是否处于良好运转状态,0.9%氯化钠注射液放入冰箱内冷藏备用。
术中感染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1)手术时间长;(2)术者无菌观念意识差;(3)术者操作粗糙、不仔细。操作者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吸走口腔内的积血、积液,保持术野清晰,术中应保持种植机工作正常,准确更换程序。手术操作中要避免骨质损伤,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骨热损伤的临界温度为47℃,即47℃1min便可造成骨细胞坏死,而60℃1 min骨坏死将不可逆,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因此在操作中应极力避免产热过多造成骨细胞的坏死,应遵循微创原则,及时清洁或更换各种钻针,保持钻的锋利;严格控制手机最高转速,一般700~1 500 r/min;术中用低温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术区与钻,术者应采用提拉式备孔,保证低温0.9%氯化钠注射液进入种植窝底部;提醒术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程序,按预定的流程钻孔,避免出现重复钻孔造成不必要的骨损伤;人工种植牙术后,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 赵先平,肖新云,蔡锐,等.口臭微生态治疗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26(11):1352-1353.
[2]刘乙颖,栗洪师,刘洪臣.老年口腔牙列缺损患者微创种植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4):236-238.
[3]Choi BI,Lee HJ,Han JK,et al.Detection of hyperva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va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iodized-oil CT[J].AJR Am J Roentgenol,1997,168(1):219-224.
[4] 俞刚,陆峰泉,陈瑜,等.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OXA和NDM-1耐药基因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1): 1275-1278.
[5]周围娟,宋玲娣,周婴英.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J].中华医院感染性杂志,2012,22(18): 4032-4033.
[6]周红岩,郑媛媛,张红岩,等.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5):588-589.
[7]M Akram K,Connie SC,Elizabeth MB, et al.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ournal of Hepatology,2000, 32(5):792-797.
[8]王英,王艳,刘文静,等.舒适护理在种植牙围术期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 (7):1141-1143.
[9]Tabit CE,Chung WB,Hamburg NM,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molecularmechanismsandclinical implication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5.060
R782.12
A
1671-0800(2016)05-0677-02
2015-10-10
(本文编辑:陈志翔)
314051浙江省嘉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曾聪,Email:202905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