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发福”之后遭遇中年困局

2016-02-19 18:18
中国商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福杨元庆摩托罗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福祸相依言论用来形容如今的联想再恰当不过。

继2015年第一季度联想手机业务出现巨亏之后,直到2015年11月中旬,联想才迟迟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这一季的财报比第一季更为糟糕,巨亏7.14美元,这也是联想6年来首次出现巨额亏损。

上一季财报发布时杨元庆称要刮骨疗伤,给联想做一个“大手术”,但对于已经癌细胞扩散的联想来说,这个手术来得有些晚。联想方面对于亏损的解释是,这一季度产生了5.99亿美元的重组支出,以及清理智能手机库存的一次性费用3.24亿美元。

杨元庆甚至将此次遇到的挑战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联想出现大幅亏损相提并论。那次,联想裁员2500人,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执掌董事会,杨元庆则改任CEO,而原CEO阿梅里奥则出局,最终联想顺利渡过危机。与那次巨大的压力相比,或许此次杨元庆会面临更大的困局。尽管杨元庆说“联想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但谁都知道,困难才刚刚开始。

联想是中国IT企业的元老,在收购IBM与摩托罗拉之后,一跃成为世界级别的IT巨头。如今,联想出现6年首次亏损,其症结也正在于“收购”。

联想的崛起是从PC时代开始的。在中国普及PC的过程中,联想成为集成商之一,从商用电脑到家用电脑,上亿元的市场容量给了联想足够的舞台。随后,联想12.5亿美元收购IBM PC部门,23亿美元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以此获得了它梦寐以求的品牌和渠道。然而,就在联想称雄PC界之时,整个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苹果发布iphone,谷歌发布安卓,随即智能手机和平板抢占了PC的大幅江山,PC市场接连遭遇滑铁卢,联想最大的收入来源出了问题。

在PC市场落败之后,联想并没有停下收购的步伐。在2013年除夕,联想突然宣布将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联想的目的很明确,企图借此弥补其移动业务的短板。然而,摩托罗拉在加入联想大家族后,并没有换来大团圆的结局。

摩托罗拉原本有着强劲的研发实力,在专利交叉授权上也比华为、中兴等厂家更具优势,然而,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对研发却并不够重视,这是其手机体验太差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中,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880亿元人民币,2014年研发投入约395—405亿元人民币,在销售收入中占比高达14.2%;而联想过去10年累计研发投入仅为44.05亿元,不及华为2014年一年的投入。

然而,联想所存在的问题并非仅仅只有这些,在渠道、品牌和互联网化方面,联想都遇到不小的挑战。

早在2013年,联想手机渠道构架调整之后,运营商成为主要渠道,占将近60%的出货量。然而,随后便迎来了运营商终端补贴的改革。国资委要求,运营商三年需削减营销成本400亿元,因此就不得不削减终端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以运营商渠道出货为主的手机厂商几乎都面临调整。运营商的调整也严重影响到了联想手机的出货量。

2014年7,联想手机正式成立了互联网业务部,并开始试水京东、天猫、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而自主手机电商平台直到2014年9月才正式开始搭建。当其他手机品牌的官方电商平台已经搭建起完整的生态时,联想的电商平台还处在试运营阶段。

直到2015年1月,联想才正式成立独立互联网子公司——神奇工厂。此时,小米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联想与其的差距,中间不知隔了多少部手机。

联想在并购摩托罗拉之前,曾是中国市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而在过去的一年中,联想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营收和利润均大幅下滑,利润率也远不如小米和华为。

联想的冒进与华为的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收购其他手机企业这种事对于华为来说不过是小菜,但是,华为一直拒绝收购,采取稳打稳扎的策略,通过品牌战略,华为手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企业,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联想犯了一个错,试图通过收购快速扩张,事实上,今天这种战略已经不适应。摩托罗拉技术落后,品牌老化,联想又缺乏整合能力,这次收购,成了联想的一个包袱。联想的打法其实就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联想想要通过收购来迅速提升自己,但收购来的都是别人不要的,而自身又缺乏整合和创新能力。明明想打赢至关重要的一局,无奈手中的牌却不给力。

猜你喜欢
发福杨元庆摩托罗拉
“发福”不是福气
“发福”不是福气
杨元庆兼百度董事
千斤顶等4则
全面支持3G
从一个业务员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