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6-02-19 01:53戴德孟马维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戴德孟 马维斌

(东昌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戴德孟马维斌1

(东昌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交流、行动能力、思维、手部功能、力量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都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血清IL-6、hs-CRP、IL-10、TNF-α水平。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1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第一作者:戴德孟(1978-),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研究。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导致,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1〕。不同的基础疾病状态、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结果,可能预示着脑梗死患者不同的预后〔2〕。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可靠〔3〕,但相关机制仍少见报道。本研究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年龄35~90岁,病程8~72 h,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5±9.4)岁,病程(38.4±5.9)h;其中48例患者并发高血压,13例并发糖尿病。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9±7.7)岁,病程(36.7±8.1)h;其中47例患者并发高血压,11例并发糖尿病。两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基础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脑水肿情况,给予患者脱水剂、补液及补充电解质等方法治疗。同时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给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避免患者出现致残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林格殷格翰大药厂,国药准字S20020034)治疗,每天0.9 mg/kg,不过其中10%要在刚开始1 min内通过静脉推注,控制患者病情,其余的通过静脉滴注在60 min内完成。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7 d。

1.3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5〕,采用Barthel对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各评分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4〕,试剂盒购于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好〔4〕。应用感觉指数(SIS)评分表〔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交流、行动能力、思维、手部功能、力量等方面的评分。

参考文献1.4疗效判定〔4〕拟定疗效标准。通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减少46%~90%为显效,减少18%~45%为有效,评分无明显改变或增加为无效。 4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NIHSS和Barthel评分情况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2。

2.3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5.7±6.3)分〕高于对照组〔(33.2±7.1)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27.5±6.9)分、(27.1±5.8)分〕无差异(P>0.05)。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n=60〕

表2 两组NIHSS和Barthel评分的比较,分)

2.4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交流(170.5±27.3)分、行动能力(165.4±31.2)分、思维(157.1±30.1)分、手部功能(127.4±23.1)分、力量(160.7±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47.3±22.9)分、(139.5±25.8)分、(138.3±28.6)分、(105.2±22.6)分、(130.8±21.6)分(P<0.01)。

2.5血清hs-CRP、IL-6、IL-10、TNF-α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都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0、TNF-α水平

3讨论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血液流动,挽救缺血暗带,避免血管再次闭塞,加重病情〔7,8〕。传统的对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且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越来越多,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研究发现〔9〕,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加重脑损害。

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主要成分是糖蛋白〔10〕。对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有明显效果〔11〕,主要控制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对消化局部纤维蛋白凝块有明显效果〔12〕。本研究表明阿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脑缺血后继发的炎症与免疫反应是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变性、凋亡的重要病理机制〔13〕。袁平等〔14〕认为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IL-10及TNF-α在血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文献也认为〔1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CRP、γ-干扰素(IFN-γ)等多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与其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诊断及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的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能有效地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

1刘抒雯,刘敬霞,任非非,等.痰瘀同治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7124-6.

2林绍鹏,殷建瑞,林珮仪,等.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9):989-92.

3崔悦,王永强.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2):182-5.

4张瑞,陈小兵,唐宇平.通络醒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新中医,2013;45(9):21-2.

5肖悠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44-5.

6吴忠庆,范文凤,李俊威.早期开展综合运动疗法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8-9.

7Gounis MG,Nogueira RG,Mehra M,etal.A thromboembolic model for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combined mechanical and pharmacologic revascularization strategies〔J〕.J Neurointerv Surg,2013;5(Suppl 1):85-9.

8Gifford E,Drazin D ,Dalfino JC,etal.The effectiveness of microballoon angioplasty in treat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beyond the bifurcation〔J〕.Am J Neuroradiol,2010;31(8):1541-8.

9王雪睛,朱燕华,刘汉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M-CSF、ox-LDL、sICAM-1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4):241-3.

10黄良通,邱伟文,钟根龙,等.高龄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4):625-7.

11高志红,宁鸿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65.

12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54-6.

13Tuttolomondo A,Di Raimondo D,Pecoraro R,etal.Immune-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es in subjec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Atherosclerosis,2010;213(1):311-8.

14袁平,周翔宇,周述芝,等.血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及意义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1):20-1.

15李建英,杨春水,杨志刚,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71-3.

〔2014-12-17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No.2011BAI08B02)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1-0067-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28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组织中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探究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