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成因研究综述

2016-02-18 14:55郑云心
关键词:中美摩擦成因

郑云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5)

近年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学术界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成因的讨论也十分热烈。本文通过考察“中美贸易摩擦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尝试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以期为学者们更进一步研究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问题做一点基础性工作。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背景成因

1.经济全球化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中美贸易摩擦机率

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密不可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逐步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贸易摩擦也伴随而生。许多学者将中美贸易摩擦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一,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贸易摩擦的机率也必然增加。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了原有国际贸易体系,“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必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其既得利益,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如: Peter Goodings Swartz[1]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会放大中美两国贸易中的矛盾,双方贸易摩擦难以避免;Wayne M Morrison[2]3指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不仅使原有贸易体系面临挑战,而且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强大威胁”,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被削弱了。其二,通过对中美贸易诸多个案的统计与实证分析,发现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刘欣、戴芸[3]认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不仅会增加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率,还会引发经济其他层面乃至政治领域的摩擦。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还有方虹[4]、张哲人、彭华[5]56等。

2.“非均衡收益格局”加剧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引发的所谓“非均衡收益格局”使中美贸易再添“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在这一国际背景成因上,学者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中美贸易出现“非均衡受益格局”,贸易摩擦由此发生。如:Wayne M Morrison[2]7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工厂“搬迁”至中国,导致成千上万美国人失去就业机会,客观上使得中国的“收益”远大于美国。其二,即便在所谓“非均衡贸易格局”中,事实上美国也获得了巨额经济利益,而美国却打着“不平衡”的旗号希望“赢”回贸易利益,两国贸易摩擦由此加剧。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角度分析,在中美贸易交换中都不可能完全“对等”,美国总认为丧失了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得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如王晓姗[6]、蓝庆新[7]、成健[8]、刘欣、戴芸[3]等在这一方面有较深入的分析。

3.国际贸易规则的“既定导向”致使中美贸易摩擦难以避免

中国加入WTO后,其国际贸易行为自然受WTO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各种原因导致中国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不畅,贸易摩擦难以避免。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美国往往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规则”解决中美贸易摩擦,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中方在国际贸易诉讼处于不利地位。如:Stuart S Malawer[9]、Gary Clyde Hufbauer和 Jared C Woollacott[10]等学者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案例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其中约三分之一与“是否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相关,而在这些案子的国际诉讼中,中国的胜诉率极低。第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先天缺陷,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差别对待,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缘由。Peter A petri与Michael Plummer[11]4以中美贸易投资协定(CHUSTI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为视点,指出WTO争端解决机制先天不足,各成员国由于其综合国力存在差异,在国际贸易中也遭遇不同对待;孔庆峰[12]、蔡四青[13]认为: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主导制定贸易规则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造成“权利滥用”和“过度保护”。如对知识产权大力度的保护,就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也为贸易摩擦埋下隐患。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内部经济成因

1.我国出口低附加值产品带来的顺差,贸易“失衡”引发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向美国出口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顺差不断增加(2007年至2014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由1 633亿美元增加到2 140亿美元),美国认为中美贸易已严重失衡,引发美方强烈不满。学者们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中国通过出口大量农副产品、廉价加工品、组装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使顺差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重要内部经济成因。Wayne M Morrison[2]25、苏乐[14]主要通过大量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指出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美国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的,把一些劳动密集型“夕阳产业”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国家,随着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美国自然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现状,不断挑起贸易争端。第二,按目前的计算方式,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会长时间存在,而事实上,这种“顺差”存在统计“误区”,美国不过是以此为籍口挑起贸易争端。如:柳剑平、张兴泉[15]认为:我国对美贸易出口额存在“虚高”现象。由于贸易统计体系的不合理,虚增了中国的出口,加之中美两国在转口贸易中对香港等地转口货物的价值增值未作应有修正,都夸大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额,为美国挑起贸易事端提供口实。李亨哲[16]、闫凯[17]、董一[18]等学者也持上述观点。

2.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过度”对美依赖,处于被动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需求的增长并未与其同步,许多企业被迫转向海外市场,客观上形成“对外依赖”,而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也使得我国在对美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学者们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一内容展开:由于我国国内需求有限,迫使企业寻求更大的海外市场,在对美贸易中逐渐形成“过度依赖”格局,美国藉此频繁挑起贸易事端。如Wayne M Morrison[2]15整理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均占中国出口这些产品总额的相当份额(30%—60%不等);Peter Goodings Swartz[1]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的纺织业已经离不开美国市场,美国凭借这种优势掌握了对华贸易的绝对主动权,尹翔硕[19]、姜囝[20]等学者对此持同样观点;邝艳湘[21]则将分析置于“多阶段博弈模型”之下,认为中国对美国贸易依赖格局的不断“定型”,是导致两国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重要成因。

3.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弱,易遭遇反倾销指控

我国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在对美贸易中竞争力不足,容易遭到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控。在我国对美贸易摩擦案例中,受美国反倾销指控案例最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较低,不符合国际技术标准,企业经营混乱,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成健[8]、王春蕾[22]、苏乐[14]认为,我国企业在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往往“束手无策”,难以维护自身利益;王亚飞[23]指出,反倾销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而美国对华保护贸易的手段也将不断翻新。

4.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及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在对华贸易中通过各种手段设置障碍,增加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可能性。现有研究围绕两方面展开:首先,2009年以来,美国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美国便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制定贸易保护政策,以快速恢复经济,如:提高进口标准、设置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制定各种贸易保护政策等,以阻止中国产品顺利进入美国。如:Peter Goodings Swartz[1]、Peter A petri与Michael Plummer[11]9通过实例对此进行分析。其次,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给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恶果。随着美国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状况不容乐观,美国把对华贸易的“不利”归咎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致使两国贸易关系受损。如:Daniel Ikenson[24]与Francis Tanczos[25]则指出,美国的这种“贸易保护”是“十分糟糕”的行为,它无非是给两国贸易关系“加料”,对双方贸易有害无利;赵洋[26]、韩志欣[27]、周浩明[28]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内部政治成因

1.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出台干预贸易政策,影响两国贸易关系

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在对华贸易中运用了经济政治化的手段,出台干预贸易的政策,颁布各种条约干涉中美贸易。如:Peter Goodings Swartz[1]认为,美国政府在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方面对华不公平政策尤为突出。政府本应是推动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积极力量,但是美国各届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制定干预贸易政策;张哲人、彭华[5]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希望维持其霸权地位,惧怕中国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采取了政治手段干预经济的措施。王威[29]认为美国为了维护其既得政治和经济利益,会采取各种措施打压中国;梁军[30]认为:“对于有利于美国的事情,即使伤害到许多国家的重大利益,美国政界会睁只眼闭只眼……要求世界各国都惟美国利益马首是瞻,中国政府与企业不可能俯首帖耳,于是贸易摩擦就产生了”。

2.美国政府采取特殊手段“平衡”中美贸易关系导致新的“不平衡”

美国政府采取特殊手段,尤其是利用其国内储蓄率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平衡”中美贸易关系,从而导致新的“不平衡”出现。对此,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美国降低其国内储蓄率会增加双方贸易摩擦的可能性。美联储多次运用调整利息手段,刺激或降低国内消费,实现平衡中美贸易的目的。根据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贸易赤字产生于一国国民消费过高而储蓄过低,如储蓄不足以支持消费投资需求,将利用国外储蓄即进口来弥补缺口,产生逆差从而引发摩擦。王威[29]对此进行了分析。其次,降低储蓄率迫使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美国政府不断加压,迫使人民币升值,原因在于人民币升值提升了我国货币购买力,不仅可以带动美国出口,也无形中减少了美国的外债和中国的外汇储备。如:Peter Goodings Swartz[1]、Peter A Petri与Michael Plummer[11]15认为这不仅是一场贸易之战,也是一场货币战争;Gary Clyde Hufbauer与Jared C Woollacott[10]指出:“人民币升值已成为潜在催化剂,中美贸易冲突可能因此加剧,希望两国的政策制定者做出明智的选择。”鞠颂[31]、黄庐进、唐怡[32]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四、中美贸易摩擦的文化成因

贸易往来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也给双方贸易带来诸多不便。中国文化的含蓄、婉约与美国文化的奔放、热情鲜明对比,在贸易往来中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贸易冲突。陈芳、丁一凡[33]从中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并尝试从战略文化、消费文化、法规文化、政治文化、企业文化等五方面提出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措施。他们认为:文化冲突也存在贸易效应,美国政府也会从自身文化保护的角度对中国进口商品进行阻挠,使得文化冲突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又一诱因;陈继勇[34]、罗能生和洪联英[35]则认为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已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吴鹏、黄澄澄[36]也对此进行了分析。

五、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成因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国际背景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中美经济得以接触、交织,双方贸易摩擦的机率必然增加;经济全球化中“产业转移”带来的“非均衡收益格局”,打破了原有的中美贸易“均衡收益”,美国收益“下降”,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不畅也使中美贸易摩擦难以避免。第二,从中美两国经济层面分析,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带来的“巨额”顺差,使中美贸易“失衡”,引发贸易摩擦;在对外贸易中,我国对美“过度”依赖,所处被动地位也易招致美国挑起贸易事端;加之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弱,常遭遇美国的反倾销指控;同时,由于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第三,从中美政治层面来看,美国政府出台干预贸易的政策,及采取特殊手段“平衡”中美贸易关系,导致新的“不平衡”,引发中美贸易冲突。第四,从文化视角出发,贸易往来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有时会给双方贸易带不便,也会引发贸易摩擦。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中美贸易摩擦成因”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较好基础,但还存在一些缺憾,如将中美贸易关系置于最新时代背景下的考察还显得不足;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内部政治、经济成因的分析尚不成体系;对各成因的探究也非常宏观,缺乏更加具体、深入的分析。可以预见,贸易摩擦会是中美贸易中的一种常态,迫切需要学者们深入、细化的研究跟进,切实将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性成因研究透彻,以为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献计献策。

[1]PETER G S. When perceptions change: two decades of US-China trade relations[J]. Mit Political Science,2011:6-18.

[2]WAYNE M M. China-U.S trade issues[D]. Coenell University ILR School,2011.

[3]刘欣,戴芸. 解构中美贸易顺差问题[J]. 亚太经济,2012(3):53-58.

[4]方虹.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40-43.

[5]张哲人,彭华. 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几点思考[J]. 经贸研究,2013(12):56-58.

[6]王晓姗.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J]. 财经研究,2014(1):13-14.

[7]蓝庆新.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7(8):58-61.

[8]成健. 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原因分析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9(6):6-8.

[9]STUART S M. U.S-China trade relation litigation in the WTO 2001-2014[J]. International law Practicum,2014:1-22.

[10]GARY C H, JARED C W. Trad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growing pains so far, worse ahead[J].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0:23-32.

[11]PETER A P, MICHAEL P. The effects of a China-U.S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D].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4.

[12]孔庆峰. 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3):54-61.

[13]蔡四青. 隐性国际贸易摩擦与预警机制建立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6):54-57.

[14]苏乐. 金融危机下中美贸易摩擦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1):54-55.

[15]柳剑平,张兴泉. 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与中美贸易摩擦[J]. 经济评论,2009(4):103-111.

[16]李亨哲. 中美贸易顺差原因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4(6) :172-173.

[17]闫凯.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原因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8):27-28.

[18]董一. 再议2008-2009年的中美贸易摩擦[J]. 经济纵横,2013(6):2.

[19]尹翔硕、王领. 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J]. 亚太经济,2010(1):33-37.

[20]姜囝.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对策[J]. 财经问题研究,2014(5):154-157.

[21]邝艳湘. 经济相互依赖与中美贸易摩擦[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11):36-43.

[22]王春蕾. 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6):19-20.

[23]王亚飞. 大国兴起与国际经济摩擦[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42-27.

[24]DANIEL I. Trade policy priority one:averting a U.S-China trade war[J]. Free Trade Bulletin,2012:5-24.

[25]FRANCIS T. Unfair play:examining the U.S anti-dumping war against china[J]. Washington Undergraduate Law Review,2008:78-93.

[26]赵洋,谭博仁.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J].天下商道,2011(11):60-61.

[27]韩志欣.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29-30.

[28]周浩明. 基于静态博弈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J].投资与贸易,2012(1):24-27.

[29]王威. 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趋势分析[J]. 东北亚论坛,2011(5):3-11.

[30]梁军. 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学困惑及其政治经济学解释[J]. 国际观察,2005(4):59-65.

[31]鞠颂.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相关性研究的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2012(3):74-75.

[32]黄庐进,唐怡.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1):64-66.

[33]陈芳,丁一凡. 从中美文化差异角度论中美贸易摩擦成因[J]. 沈阳大学学报,2014(6):422-424.

[34]陈继勇,彭斯达. 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走势[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3):14-18.

[35]罗能生,洪联英. 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冲突的贸易效应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06(10):18-23.

[36]吴鹏,黄澄澄. 贸易摩擦中的话语互动与话语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3(10):85-88.

猜你喜欢
中美摩擦成因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神奇的摩擦起电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