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威,陈 娜
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研究
卢威,陈娜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使用情况的现状,以及目前高职教材开发和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焊接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建议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焊接自动化专业多数都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科系统,实现了从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向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制定课程培养方案向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制定培养方案转变。概括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以下3个方面:(1)专业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要求教师不仅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能传授实训技能;(2)专业理论课教材与实训操作课教材一体化。根据焊接生产实际,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专业课与实训手册紧密结合,在实训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验证和解决焊接中遇到的问题;(3)教室、实训室和企业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充分发挥实训室和企业顶岗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产和教学模块整合在一起。本文探索的重点就是教材一体化的问题。[1]
目前焊接自动化专业的教材很多,主要都是以模块、课题、任务的方式来编写。每个模块和课题基本都包含了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理论包含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把专业知识作为一项任务来进行学习和理解,使其成为任务实施的准备。实训就是任务的实施环节,是学生在本课题所要掌握的技能内容。通过一个完整的课题学习,学生即可以获得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掌握实施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从而达到理实一体化的目的。多数编者基本都能依据教学大纲和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来编写教材。
(一)基础部分的知识缺乏介绍
多数专业教材都会有任务模块,这部分其实就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跟实际意义上所说的基础知识是不同的。例如“焊接结构生产”这门课中的计算焊接残余应力和校核焊接接头强度这个知识点,教材中直接给出焊后残余应力的分布图和计算公式,计算焊接接头强度的应力公式,学生看了这几个图和这几个公式之后,犹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这些知识原本应该是在“工程力学”中材料力学知识点学习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学习过后有这个基础知识,“焊接结构生产”中才会直接给出。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要么还没学,或者没学好,这时如果把材料力学相关的知识再重复补充一遍,一方面,课时不够,另一方面,会影响授课计划的教学进度。但如果不讲学生根本不懂。由此可见,一些相关课程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还是需要介绍的。
(二)各教材知识点介绍存在多处重复
教材中还会出现同一个知识点在好几门专业课中都频繁介绍的情况。比如在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焊接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中,我们发现仅仅一个简单的“电弧基础”知识点就在《金属熔焊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等几本教材中都有出现,篇幅结构都大同小异,有些甚至连插图都完全相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是同一个教师教授这几门课,那么重复讲解浪费教学资源的现象几乎不可避免。况且重复的知识点还远远不止这一个。除此之外,各个学校有时候每年教材征订也经常变化,市面上同类的教材版本也有很多,这时重复的知识点就更多了。这是个非常大的人力、财力和教学资源的隐形浪费。
(三)教材的编写缺乏企业和市场调研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中很多知识点是落后于行业发展的,虽然都能涵盖一些焊接理论性的基本内容,但还是远远落后于现代焊接企业的需要,有些已经基本很少使用的技术、装备还在教材中大篇幅的介绍,甚至有的已经淘汰了的设备的焊接参数设置仍然作为例子在给学生讲授。有些学校的实训室仍在以此设备来对学生进行操作培训,这个已经脱离实际和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后就等于失业。
(一)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在一体化教材编写的时候,教学计划必须要有一个部门专人来负责统筹安排,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安排实训,上哪几门课,实训哪个环节,这些都需要相关专业负责人讨论和研究,而不能随意安排。教材编写要根据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逐步理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的把模块教学和实际生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2]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强调基础知识教学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不如普高的学生,他们认为,上高职就是为了尽快学实用技术尽快工作,因此,往往只注重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学习过程。要让其对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积极性,那么在编写教材的时候知识点就不能太跳跃、太深奥,应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多数专业课都需要在相关基础课教学开展后才能进行,既不能同时开展,也不能滞后进行。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校的时间非常有限,基础教育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课时。所以,在教材编写中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有所呈现。这样不仅可以理论和实际一体化,还能做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一体化,在教学进程中就不用过于依赖基础课。同时,删减部分实用性不强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章节,降低教材的理论深度,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整合知识点,避免重复讲解
对于教材的编写,专业负责人要配合统筹部门,对各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审核,整合各知识点,避免相同知识点重复出现在多本教材中的情况发生。特别是整套专业教材的编写,各门课所介绍的内容侧重点应该都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知识点有所提及,也只是小篇幅的介绍而不会一模一样的重复。教材编写审核部门要严格把关,才能使一线专业教师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在校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行业调研
编写教材之前应该通过企业、行业调研,掌握焊接专业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等情况,以此来确定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能最大程度的符合用人单位和市场的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低到高的进阶规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形式,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的课程知识体系,建立工作任务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一体化整合,突出焊接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综合素质培养融进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建立融“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态度”、“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体系。[3]
参考文献:
[1]翟颖.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5(9):21-22.
[2]李娜.高职高专焊接课程教学改革[J].河南科技,2011 (6):31-33.
[3]屈卫平.一体化教学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机械,2013(17):169-170.
[责任编辑陈国平]
作者简介:卢威,男,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焊接及其自动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9-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