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友
又见“粉墨登场”
刘恒友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其词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具有意义的整体性;而且其词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为此,在使用相关成语时,绝不可“望文”而“生义”。然而,“想当然”者大有人在。例如:
(1)“中国最美50人”的评选正在如火如荼举行,近日,由网友自发评选的“中国10大丑男”也粉墨登场,“艳照门”始作俑者陈冠希……(中国网2008年12月01日)
(2)近段时间,广州“房叔”刚刚谢幕,长沙“房叔”、杭州“房叔”、云南“房叔”等就都前赴后继地粉墨登场。
(《法制日报》2012年12月17日)
显然,上述例句都把“粉墨登场”当作“登场”“登上舞台”之类了,其实这些理解有误。
“粉墨登场”的雏形见于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意思是关汉卿化妆之后亲自登上舞台演出。后来几经变化而成 “粉墨登场”。明张岱《祭义伶文》:“汝生前傅粉登场,努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丐癖》:“久即村人赛会,生亦粉墨登场,歌喉一声,诸伶拜下风,观者呼绝调矣。”不管“粉墨登场”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义始终没变,都是指演员化妆之后登上舞台。现今还有人这么用,例如,“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以旦角表演而成‘梅派’,年逾60尚能粉墨登场,迷倒整个民国的美男”(环球网2012年12月24日)。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粉墨登场”为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而增加了新的词义。《现代汉语词典》:“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可见例⑴例⑵既没有理解“粉墨登场”的本义,又没有把握其比喻义,纯属望文生义。
在运用词语时,我们不仅要准确理解其词义,而且还得把握其用法。就“粉墨登场”而言,其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一般充当谓语成分。可是,有人对此全然不顾。例如:
(3)今次用的是录音笔,不知道下次,是否如手表摄像机、针孔摄影机之类更先进的工具也会粉墨登场。
(《西安晚报》2012年12月13日)
(4)从源头上杜绝“创作典型”、“泡沫先进”的粉墨登场,从而评出干劲,评出实效。(海南视窗2012年12月17日)
(5)当一座堡垒密不透风,乃至于反腐的拳头都无法进入,那么,上贪下腐便很容易得以粉墨登场,想干净者也难洁身自好。(《广州日报》2012年12月19日)
(6)2013中国(兰州)第6届冰雪旅游节暨假日狂欢季即将粉墨登场,带来金城全民冰雪大狂欢。(《兰州晨报》2012年12月27日)
(7)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一台台重金打造的节目粉墨登场,让普通观众的“西洋年”夜晚多了一丝守岁的喜感……(东方网2013年01月02日)
以上例句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只抓住了“登场”一词,没有把“粉墨登场”当作一个整体加以理解,望文生义;二是忽略了“粉墨登场”的适用对象,胡乱地用以指“物”甚至是抽象的行为、时间、风气等。其中,例⑷还误解了其词性,把这个本是动词性的成语当作名词性的词语,拿去充当中心语成分。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确可以使文章显得更为简洁、形象鲜明,但我们绝不能为此而忽略成语的意义及其用法。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