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霞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实验中学)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探究式地理教学研究
◆熊 霞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实验中学)
新课改越来越强调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已经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主题探究法来促进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高。主题探究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初中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加深他们在地理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对如何利用主题探究法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以此为基础,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育,应该如何使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 主题探究式 确定主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主题探究式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此代替教师的教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对地理学科抱有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探究品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完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类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初中生正确认识现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下面,笔者从确定探究主题、提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利用主题探究法,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主题”是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素,也是开展主题式探究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地理教材,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探究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以教材中某一节的知识为主题,也可以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各个章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指导初中生学习地理,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再加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初中生的主动学习与感性认知,使得很多初中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学生一起确定探究主题,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差异》这几个章节都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关,于是,我准备将这些章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并且与学生讨论,确定探究主题为“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个主题包含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综合起来进行学习,使其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我国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但这为初中生加大了学习难度。于是,我又组织学生根据这些知识点的特点,将这个大主题分为几个小主题,即“区域划分”“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区域自然地理对当地人类的生活影响”。下面,笔者以“区域划分”这一主题的课堂探究进行阐述。
“学贵思疑”,培养初中生的质疑意识,是真正提高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古往今来,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提出探究问题,是引领整个主题探究活动的开端。在提出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以既能够调动初中生的探究积极性,又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来指引主题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地理课堂之中。在“区域划分”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新疆高山牧区、云南傣族竹楼、长江三角洲的工业景观等图片,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这些景观特点。展示完毕后,我会让学生介绍他们的家乡中独具特色的景观,或者是用一些词语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在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之中以后,我对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有着相同的特点,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地理性质呢?”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想法。紧接着,我问:“我国有几个地理区域?”“秦岭——淮河这条地理线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学生必须要为得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展开探究。有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中,发现不同的学生的区域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但都很有道理。于是,有位学生提问:“这是不是因为,一个地区并非只属于一个地理区域的原因呢?”我及时表扬了这位爱思考的学生,并且让其他学生思考与探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是指在确定主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通过初中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主题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探究形式便是小组合作,因为这个活动既能够保证初中生有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时间,也可以使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与合作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视野,使得探究所得到的答案更加全面。然而,很多初中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对地理的兴趣比较浅,所以他们会利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与地理学科无关的交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要指导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其在集体责任感的促使下,主动参与小组探究活动。另外,虽然小组合作是最主要的探究形式,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探究手段,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探究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或者是探究主题的难度不大,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但是,不管是哪种探究形式,教师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指导者,切不可以随意打断学生,只有在学生遇到一些阻碍探究活动继续进行或整个探究活动偏离预期方向的时候,才可出手相助。在“区域划分”中,提出问题之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本展开自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课本中的图形、文字,初步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然后,我以“划分四大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划分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紧接着,我将学生以4个人为一组,讨论我国区域划分的分界线是什么,并且指出划分区域主要是依据哪些因素。在这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负责领导小组合作活动,维护小组讨论秩序,有的学生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还要有学生总结每个小组成员的观点,最终推选出一个小组成员将探究结果进行表述。然后,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在整个课堂小结中,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知识点,了解我国划分地理区域的依据。然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再者,师生之间要进行互评,老师在肯定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正。“区域划分”主题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我在班级中评出了最优秀小组与最佳个人,希望其他学生能够向他们学习。
总之,地理对于初中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树立环保意识等有积极作用,利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推动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地理成绩,还可以使其具备良好的地理科学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受益一生。教师需要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确定一个能够引起初中生兴趣与好奇心的探究主题,这是开展主题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提出与初中生认知相符的地理问题,利用这个问题激起初中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指导初中生以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主题探究活动。
[1]金子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基本策略探讨——基于一堂“水循环”课例的评述[J].地理教学,2016,(07).
[2]刘玉岳.谈主题探究题型在地理教学中的导向性功能——以2014年和201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