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研究

2016-02-16 15:06◆张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同伴儿童游戏

◆张 瑾

(云南省大理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游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研究

◆张 瑾

(云南省大理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发展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游戏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游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游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在游戏中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游戏 儿童 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般与“援助行为”“积极性行为”和“利他主义行为”在同样的意义上使用,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趋向。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帮助、谦让、亲情、友情、关爱、环保意识、探索、发展、专注等内容。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研究表明,儿童在1岁前对他人的伤心以哭反应;1岁开始有安慰他人的行为,如拥抱、给物等。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认为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如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

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

(1)对“亲社会行为”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及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解释;(2)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有利条件和手段;(3)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表明某种游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通过在自然情景中观察儿童游戏种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现状,提出教师的观念和引导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很多学者都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游戏中获得的丰富的游戏体验密不可分。如儿童在游戏中能充分地体验到生命的乐趣、自我存在的价值、社会互动以及规则的意义,这些对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游戏的类别会影响游戏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二、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游戏是幼儿情绪和人格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儿童能产生积极的自我控制的感觉。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也是幼儿解除自我中心,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学习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培养协调和竞争的社会技巧的过程。因此,游戏对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有助于儿童体验自我价值

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进程中,只有儿童相信自己对别人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即只有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才有可能产生亲社会行为。而游戏让儿童深刻体验到:“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能够做许多好事的孩子”。这不仅能满足儿童的自我需要,而且也能满足他人(成人与同伴)的需要,使儿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加强与同伴及成人之间的交往,使儿童更完备、更完美,并充分地表现自己具有的能力与技能,增强自信心,建立友情,促进他们的乐群性。

(二)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学习

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通过有意识的角色任务,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使幼儿学习到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的方式试图体会一定的角色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方式,同时自由抒发他们所理解的角色的感受。这些体验与认识是个体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关键要素,也是对人类存在意义深刻洞察的结果,这种体验在游戏中得到了完成。

(三)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技能的培养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与同伴合作、协调才能很好的进行游戏。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行为意图是好的,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是个体在活动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个体行为的必要条件。这些技能都可以在儿童与同伴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能满足儿童的自我需要,而且也能满足他人(成人与同伴)的需要,使儿童有机会展示自己,加强与同伴及成人之间的交往,使儿童更完备、更完美,并充分地表现自己具有的能力与技能,增强自信心,建立友情。

(四)游戏的规则有助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游戏的顺利开展,不但需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还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较快的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以及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教师在游戏时制定一些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规则,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发展亲社会行为。如在建筑游戏中,引导幼儿制定“能共享玩具材料”的规则,即要求幼儿能分享玩具,诱发分享和谦让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建立“协商扮演角色”的规则,要求幼儿在游戏前能商量好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诱发协作行为。遇到两人同时要扮演某一角色,就诱发退让行为。

(五)游戏中需要成人的指导

大多孩子在3~6岁间是处在“自我中心期”,小班的孩子是最为明显的。这个时期孩子的特征是分不清你、我、他的真正内涵,常常表现出喜欢幻想,不自主地依照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表现出来。幼儿不能区别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不了解幼儿发展的成人,有时会将这些行为误解为“不乖”“小气”或“霸道”。因此,在游戏中,他们有时需要成人进行指导和帮助。主要包括:

1.加强游戏指导,培养亲社会行为

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只有在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天性的基础上加以积极的引导,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儿童的成长。游戏中的指导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导演性的指导;二是参与性指导。导演性指导往往是教师控制游戏活动的主题、方向,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限制。参与性指导则是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中的一员,起帮助、协调、引导作用。

2.提供游戏素材,练习亲社会行为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常常会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极不稳定的,只有让他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练习、强化,才能形成持久的亲社会行为。因此,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经常体验到亲社会的情感、运用到亲社会的技巧,他们才能渐渐的做到言行一致,真正接受和运用亲社会行为。

三、总结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游戏对于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个性的重要变化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主要发生在游戏活动之中。游戏的活动形式不断变化,内容不断丰富,在这些变化中儿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进行协商,听从指挥,遵守社会规则以及与同伴互助协作的精神,进而为幼儿由一个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因此,幼儿园需要提供更多的游戏时间,让儿童在与同伴合作交流,在体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3.

[2]吴育红.游戏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价值思考[J].晋中师院学报,2005,(02):84-85.

[3]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6.

[4]朱彩燕.幼儿“自我中心”现象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10):169.

猜你喜欢
同伴儿童游戏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