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材料作文实战技法探究

2016-02-16 06:05王维微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意气论题举例

◆王维微

(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

中学生材料作文实战技法探究

◆王维微

(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省市中、高考语文写作部分越来越注重材料作文的写作。那么,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又如何指导学生进材料作文写作呢?材料作文应以议论文为写作训练主体,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命意,提炼恰当的观点,完成议论文的写作。

语文写作 材料作文 指导方法

一、四字读感式:“引议联结”

(一)“引”

1.开头引用名言、格言提出论点或论题。

2.引用(转述)所给材料提出论点。

“引”的方式: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2)一种现象。例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也可从目前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例如,新交通法规颁布后,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切记:文字不宜太多,入题一定要快。语句通顺、凝练,可以是一个对偶句,一个判断句,一个简短的哲理句。

(二)“议”

1.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如吴晗的《谈骨气》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用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解释“有骨气”的含义,又揭示其“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基本特征。

2.对观点作提纲挈领的概括议论。如《说“勤”》一文,开篇引用俗语和名言提出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然后对观点作提纲挈领的概括议论——“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三)“联”

运用材料,纵横拓展。这是写作此类议论文的主体要求,就是要联系实际运用充分的材料——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观点的正确性。重点是组织典型的事实论据,可以加入自己掌握的社会素材、历史素材,或者联系自身实际,针对主题进行适当的论证。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四)“结”

总括升华,激励勉励。总括升华就是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来个收拢,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回应开头处的观点。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对人进行激励和勉励,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语言既要精练富有感情,更要注意得体而诚恳,在措辞语气上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中学生,不宜居高临下地劝勉和发号施令,应该把自己处在劝勉的对象当中,用“我们”作为劝勉对象。

二、五字并列式:“提、析、证、联、解”

并列式结构模式:

1.分论点并列式。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例一:《谈意气》1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分论点2: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百世流芳,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2.论据并列式。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是平行的。

三、六字联珠式:“点、正、反、深、联、总”

全文分成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这六个字概括为:点——正、反——深——联——总。

1.“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

(简洁、醒目,三言两语引出论点或论题)。

2.“正”——从正面举例论述。(较详)

“反”——从反面举例论述。(较略)

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段的首尾再点题。

4.“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提办法,引哲理(名言),换论证,说辨证,用驳论等,要点题。

5.“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较略)

一般联系学生、青年和社会热点问题,并点题。

6.“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或进行激励勉励……

猜你喜欢
意气论题举例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Waiting for You I'm in the Rain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谈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