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芳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
基于现代课程理论的学校特色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蔡莉芳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
在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冲击下,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逐步向地区化、特色化发展。结合现代课程理论,设计并实施基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特长辅助课程、基于“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兴趣拓展课程、基于“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系列游学课程,以形成学校特色化的校本课程。通过规范化的实施管理,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发展理论,从而促进特色化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课程理论 特色化 校本课程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中的中心论题。目前,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全球化”教育发展的形势下,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教育的国际视野,推进学校的课程发展。如何结合现代课程理论,把握学校自身教育实情进行改革、创新;如何发展学校课程的特色、亮点,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力与竞争力,已经是学校发展中不可回避与忽视的问题。
德胜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学者、领袖和优秀公民”为愿景的中外文化交融的著名学校,为学生发展而改革创新,形成了“德胜教育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结合现代课程理论,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实行适合校情的改革,推进学校教育的国际影响与竞争力。
1.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由于近年各国家、各地区的课程改革运动极为活跃,相应地,课程理论也不断出新。归纳起来主要有: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2.课程目标的依据
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以此来指导整个课程的编制过程,最终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经验。确定课程目标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对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的简单推衍。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提出来的课程目标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3.课程实施中“变革”的能力
在校本课程发展和培育阶段,必然产生许多新的课程、新的问题。实施新的课程需要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形式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实施者既认识到变革的需要,并具有实施变革的能力。
德胜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加强课程改造与重建,形成了具有德胜教育特色的建构型双板块“4+3”全课程体系。让学生既高质量地完成必修的国家课程,又满足于个性化学习和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未来发展、深度发展。
1.以“学生中心课程理论”设计的特长辅助课程
特长辅助课程,是参考新加坡的初级中学实行的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 CCA)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设置的校本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有明确的培养目的。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表演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优雅品味以及对多元种族社会丰沛文化和遗传的欣赏力;制服团体活动则通过灌输学生自立、适应力、自律及服务精神来使他们成为良好公民;社团与学会活动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增强意志、强健体魄、增长智慧、求生体验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当中,弥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
(2)半专业化培养模式。每项课程必须提供一个为期30周的计划,活动开展前进行选拔,优先考虑有一定项目基础、相关特长的学生。经过2年的培养具备半专业化的水平,并具有参加相关的专业比赛的能力,使其优秀才华得以发展。由于各项课程专业化性质强,师资力量需要得到有效补充,部分课程由外聘专业教师担任。
2.以“学科结构课程理论”设计的兴趣拓展课程
兴趣拓展课程,由各学科根据学科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是第一板块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1)要求各学科进行开发的课程配套并使用,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教材。可选用自编教材、选编教材或选用现有优秀教材,或拓宽现有教材。
(2)鼓励“师本化”和“生本化”精品课程建设,即结合教师的教学专长、专业专长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课程;及以“微问题、微研究、微专利”开发建设的课程和活动类课程。
3.以“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设计的系列游学课程
系列游学课程,是为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活动能力而安排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
(1)区别一般的春游或秋游活动,游学课程是学校教师及旅游专业人员共同开发的有一定教学范围、有学习目的、有学习进程、有任务及评价反馈的活动课程。课程开发人员提前三个月作准备,经过路线踩点后挖掘各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源,编制学习手册。
(2)在路线中学习点的设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安排知识讲座、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大学校园体验、探究学习活动、“手拉手”对口学校联谊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班级团队活动等等。丰富而贴近学生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意识、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提高。
(3)完善的组织工作为游学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课程开发人员对活动的路线、学习点进行先期实地考察,消除和规避安全隐患;对每一天、每一个活动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各学习点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取舍。每条线路的安全预案、工作指引、学生活动须知等大量文件的准备,保证每一位课程参与者熟知活动安排,使游学课程顺利开展。
1.精细化过程管理的实施
出台《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方案》《德胜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及推进方案》《CCA现场报名表及录取流程》逐步完善课程申报、录取与补录程序、微调审批流程、课程实施管理细则等。
2.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从课程申报、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作品展示四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对“课程实施”方面需要再进一步细化,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
从考勤记录、学习表现、学习成果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学分制”与评语相结合方法进行学生评价。学习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
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实施者培训
教师是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虽然经验交流、相互听课和讨论能提高教师的理解和认识,但课程实施的理念、规划、方法等需要一定的专业培训。拓宽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组织教师学习各国先进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各种课程学习资源,使特色化校本课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2]刘茂祥,徐星.走向卓越的奥秘上海中学教育国际化探索[J].上海教育,2012,(2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