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文
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刘富文
俗话说“好娃娃都是夸大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被认可。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在新课程理念下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要倡导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能真正改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我以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改变教师的古板理念,师生才能真正平等。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抛开传统的权威和卑微,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把握自己学习主体的角色,真正用主人翁的身份去思考、去质疑,去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跟老师探讨交流。通过创设的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加以肯定及耐心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亲其师,信其道”,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记得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说过“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人与鸟之间是这样,更何况是人与人之间。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人,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长处并且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学生也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罗林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给学生自信,学生往往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同时也让教学更加因材施教,让课改落到实处,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把自己的潜力发挥最大化。成功的教学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上,教师可加强跟学生的情感互动,通过温柔的目光、殷切的期望,去尊重相信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决定着师生共同创造价值的高低。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将眼光总是停留在那些好学生的身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难度各异的问题,就应该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每堂课争取让大多数的同学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认同,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作文中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一句恰到好处的引用,一段大气磅礴的排比句开头,一段余味无穷的结尾,一篇方正、细心的字体……无论是多么细小的环节,教师只要发现那些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能够在某一小环节上获得成功,教师就应当适时提出赞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于学困生的效果往往非常显著。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从细节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因为有些学生平时阅读和练笔较少,积累的素材也少。自然在写作中时常感到表达处于困难状态,词汇量单薄、苦涩,整篇文章往往词不达意,甚至错句百出。此时,学生的心理本身就怯怯的,如果老师再在旁边挖苦上几句,那么这个学生仅有的一点点信心也被彻底的破坏了。此时的教师应该俯下身来,看看学生的开头是如何写的,或纠正,或建议,或开导……给学生一种“茅塞顿开”或“拨云见日”的效果。
我所教的这一届九年级的有一位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各科成绩很差,尤其字写的几乎连自己都很难辨认,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我决定从作文教学抓起,在课堂上我教他一笔一笔地写,在作文讲评课上,我有意表扬了他几次。结果他的字写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乘热打铁,引导他买一本字帖来练习一下。在以后的作文写作和课堂教学中,我都会适时的给以表扬。经过两年的练习,他现在的字几乎是全班最漂亮的。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赏识的无穷魅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听被赏识的话,更是每个人的心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能慷慨大方给予他们表扬,我们的学生将会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他们的天空也必将一片湛蓝。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