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涌,高 键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建设若干问题浅析
——中德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张智涌,高 键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教学计划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对中德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是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建设努力的方向。
高职教育 教学计划 改进意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提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这个培养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关键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可以说,教学计划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因此如何制订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计划,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3年1月,笔者在德国雷根斯道夫爱科特教育集团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职业教育培训。本次培训意在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及发展趋势,希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推进和改革有所帮助。培训的内容以德国职业教育为核心,采取讲授、参观、操作、分享、考察等多种方式。通过20天紧张有序、有效的培训,收获甚丰,尤其是能够身临其境观摩德国“双元制”的教学课堂,观看德国老师的授课,对他们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及授课技巧,对他们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方法等有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我的一点浅见。
德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四大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小学教育;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其中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是说,德国的教育体系,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能为企业所用;同时又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德国高中生毕业选择高等职业学校的比率占65%~70%以上,这足见德国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德国人非常重视职业学习,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它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和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是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如此成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学计划。现以德国某高职的机械与设备技术专业培训课程表为例,说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特点。
表1 机械与设备技术专业制图人员课程表包括第三学期前半期的实习
2.1 培养目标清楚明确,重点突出
在德国,教学计划的实行有两个培训体系,企业通过企业培训中心履行培训员工职能,学校实施理论知识教育,但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教育的主体,它必须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再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校的教学任务则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它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这充分体现了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
2.2 课程设置简洁而科学
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职业学院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是直接针对培养目标设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能使学生学到基本的人文知识,又保证了他们掌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简洁而科学。
2.3 实践教学比例重
学生有两个身份,先由企业招工成为学徒身份,再找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学生身份。学习场地也有两个,在学校集中进行2~3学期学习后,学习形式调整为每周在企业实践培训3天~4天,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1天~2天,或者直接在企业实践培训一学期,整体上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1。上面课程表的第三阶段就直接安排了为期三个月的企业内部实习,可见实践培训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4 专业实用性极强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生产紧密结合。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投入工作,专业实用性很强。
2.5 保障体系健全
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首先是法律保障。德国职业教育由两个法律体系支撑,除学校需执行的法律义务外,德国联邦政府立法规定企业法人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其次是经费保障。学生学习过程有两个经费来源,在企业里培训,所需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并承担一定的生活补贴,每月约600欧元。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最后的考核办法是培训与考核相分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基于双元制教学计划的这些优点,德国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由于毕业生具有在企业工作岗位上迅速进入角色的能力,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欢迎。很多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未出校门就被企业录用,学校根本不用为学生的就业担忧。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职教学计划的制定采用的都是传统方式,即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人为理解的社会需求来制定。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教学上经常惯性地沿用自身所熟悉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理念,导致的后果就是培养的人才职业技能欠佳,达不到实际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往往还需要一个再培训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进入工作角色。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时间,加大了投资成本,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德国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相比,这显然不是企业所想要的。因此,研究和加强专业教学计划建设,使之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适应社会对高等技术人才的需要,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工作。现以国内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为例,分析说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存在的不足。
3.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少针对性,没有突出专业重点。从表2的整个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专业课的设置,既有设计、施工,还有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宽,想培养的技能太多,其结果是面面俱到,但却流于肤浅。
3.2 课程设置繁杂。培养目标宽泛,势必导致课程设置繁杂,学生学的东西也就多而杂。德国的机械与设备技术专业培训课程表简单而清楚,而国内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培训计划表复杂而零乱。课程主要有四个分类:文化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素质教育、专业方向技能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拓展。每一类所包含的课程臃肿而繁杂,学生及教师都做了很多无用功,造成师资及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表2 水工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教学时间分配
备注:“*”为专业核心课程。
3.3 实践环节偏少。表2学时总计一栏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总学时为1682,实践教学总学时仅为376,再加上未列出的暑期实习及顶岗实习,理论教学总学时与实践教学总学时之比大概为0.6∶0.4。可见我国的职业教育很多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模式,而并非现代化高职教育所要求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1∶1相比,我们实践教学环节在量和质上都还存在差距,当然就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4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职业教育短短的三年内,学习门类繁多的各种课程,其效果并不是很好。虽然多目标的培养定位更符合现今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但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个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个教学计划就是空架子。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一定要结合高职学生特有的条件,从他们实际的理解能力出发,有选择地进行课程设置,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让他们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
针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几点不足,我们认为专业教学计划的精简迫在眉睫。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准确定位高职的培养目标。(1)专业教学计划要有准确而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且定位要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高职与中职不同,它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二是它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也有区别,因为它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2)专业教学计划要具体,要紧密结合专业需求。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就业岗位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整个培养方案就会出现原则性错误;(3)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要具有针对性,避免目标过于宽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明确单一的培养目标;(4)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有企业参与。高职的培养基本上是面向企业的,企业应该在高职教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直接参与职业教育过程。当然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有企业参与,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具有针对性,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4.2 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确定后,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然后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因为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必须要有相应的课程来支撑,这个课程既包括理论方面,也包括实践方面。需注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更要能够真正达到目标要求。然后根据课程的时间分配形成教学进程表,这是教学计划制定的一个基本流程,每一步都要紧密相关不可或缺,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高质量,进而保证所培养人才的高质量。
4.3 加强高职教育的学习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是以能力本身为核心的职业技能教育,要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理念。以此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4.4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教学分为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专业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到5∶5或6∶4。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同时,学校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配备与工作现场实际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实习、实训场所及相应的设备,积极构建校内职业环境,使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有机结合,并培养学生牢固的专业思想与处理生产现场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快地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5 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各个学校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及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为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应积极探索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合作,因为企业是制订、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的支持,才能制订和实施好计划,才能更好地实现产学结合。从微观层面分析,主要是师资队伍和训练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要对教师提出双重素质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双师”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吸引企业中的工程人员参与教学,鼓励教师通过培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投入到实践环节中去。
■
G718.5∶G
B
2095-1809(2016)04-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