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华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赵 华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良好习惯是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而成功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在教育实践中采取多种形式,才能使学生主动实践、参与,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 主动参与 培养方式
1.学生参与,制订行为细则。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先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为此,通过沟通,和家长们在教育标准上取得统一,并建议家长针对我校对二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要求,与孩子协商制订家庭行为习惯考核表。
有这样一份考核表,表中要素有:独立睡觉、按时作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表现,讲究个人卫生,家务劳动等。并且每一周的要求都不同。比如:在学校表现方面,第一周要求做到做作业要专心,记录每天作业内容。而且他们周日会为孩子打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周要求。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达到要求就可在该项上得一朵小红花。每周超过六朵小红花,就给孩子一个奖励。采取此方法后,这个孩子变得活泼、懂事了,并时常对老师、同学得意地说:“我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我现在是一个人睡觉。”“我会帮妈妈打扫房间了。”使得其他孩子也鼓着一把劲,准备和他比一比谁的习惯好。
在学校,根据二年级行为习惯课题要求制订了《班级行为习惯要求》,并将要求编成顺口溜:上学不迟到,放学按时回;预备铃声响,用具要摆好;功课已做完,书桌要整洁;每日作业要记准,整理书包自己做;学习用具要带全,良好习惯我养成。以此方法,让学生将要求铭记在心,检查发现改进自己的不足。
2.以身作则,家长、教师导行。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有了好的家庭教育,而得不到好的学校教育也同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在学校,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在家里,孩子接触的主要人物是父母。由于儿童的特性,他们会不知不觉得、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孩子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因此,特召开了以《与孩子同成长》为主题的家长会。与家长达成共识,即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和老师必须首先做到,时时处处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3.及时督促,形成自我约束。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完全有老师和父母来管理和约束。
有位叫小笛的同学,无论做什么事都显得无条理,因而影响到做事效率。家长也迫切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商量后,我们着手先从整理书桌一项抓起,要求他每次做完作业、读书后都能及时物归原处。在家由父母监督,再校由老师、组长监督。并采取了奖励红星的方法,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傅笛的这一习惯已基本养成,大多数时候都能自我约束。可见他的物归原处的习惯通过督促已由“他律”的水平阶段变为“自律”。
1.抓住闪光点,及时鼓励。陈鹤琴主张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他说: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
有位男同学,入学一段时间,他给人的印象是调皮,而且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可在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他不但在短跑、投掷、立定跳远这几项体育项目中表现突出,而且班集体荣誉感很强。在班会中,我没有直接表扬他,而是对全班同学说:“咱们班有一位同学在运动会中不但成绩突出,而且一心要为班集体争光,大家猜猜他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答出了他的名字。看得出,他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这时再看看他,坐得多么端正,目光中充满了自信。下课了他走到我的面前,充满稚气地对我说:“老师,最近我一直坚持跑步,所以体育成绩才会这么好!”我说:“那你可真是一个有毅力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以后不但体育好,纪律、学习样样都会有好成绩,你说是吗?”只见他努力的点点头,蹦蹦跳跳地玩去了。此后,又一个懂事、守纪律的孩子诞生在班中。但习惯在养成过程中总有反复。当他如同以前,又一次未完成作业便将本子交上来时,我在全班展示了他以前写得又准确又工整的一次作业,大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从此,他的作业总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2.以个体优点暗示全班学生。作为个体的学生在发展中各方面都会有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以一处闪光点暗示全班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主体参与闪耀光芒。
由于天气渐冷,上课时便将教室窗门关起来,可风一吹,门就开了,于是,用一块抹布夹在门缝中。下课了,同学们拉开门出去活动,抹布掉在地上,一个个同学从上面踩过去、跨过去。看着那块无人理睬的抹布,我的心理不是滋味。忽然,我的眼前一亮,嘉豪同学上前主动捡起抹布并挂在了挂钩上。上课了,我向同学们描述了刚才的一幕,并说:“我相信,其他同学要是看见了,也一定会像陈嘉豪那样做,人人都是一个热爱班集体的同学。”从这以后,班上的扫帚倒了有人扶起来,奖状掉下来了有人重新粘好,地面有纸屑有人主动捡起。
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所有的经验、习惯、知识都应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只有这样,他所得来的经验、知识,所养成的习惯才是最牢固的,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各个娇生惯养。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原本可以自己做的事,也被长辈们替代了,孩子们根本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要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忽视参与、实践的作用,要让每个孩子清楚哪些事情是必须自己做的,这些事情,老师、家长决不包办代替,只作引导。我们学校对二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主要是:每日记准作业要求;带全每天所需的学习用具;做完作业后整理桌面;按时作息,整理被褥。据此,又向家长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中提出的任务完全由孩子独立完成;如孩子做的不好,可在刚开始的一周内予以指导;不能因为时间来不及或是孩子做的不尽人意而代替完成。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们以能将每天的作业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自理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晓曦的家长这样说:“过去,李曦做完作业后,从不收拾自己的东西,总是我们替她整理书包,甚至背书包也是我们的任务。后来,要求她自己整理书包了,我们有时却嫌她整理的太慢,想替她做,可她的积极性还蛮高,说什么也要自己完成。现在,她不但速度快,而且整理的也很整齐,我们全家人都替她高兴。”
2.相互检查共求进步。现在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乐意当一名管理别人的小“干部”,再当小“干部”的过程中,自身的某些缺点也被有意克服了。于是,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有管理任务,为使大家养成书桌整洁的好习惯,课间,同桌互相检查桌面,每日抽查组员的桌面。这一举措使孩子们不但主动参与了,而且在检查别人之前总能先检查自己是否按要求做到了。
所有的家长、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能健康成长,成为栋梁之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了解孩子,积极地培养他们,让他们具有成功的习惯,成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