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花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小学)
谈如何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莫莉花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小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先生的责任并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重在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方面,在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教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数学教学 生活实践 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实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可启发学生:“能否将圆剪切后拼成一个近似于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把圆剪、拼、摆及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不同的图形,再观察思考每个图形底(或长)与圆周长的关系,高(或宽)与圆半径的关系,借助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
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必须全力以赴,调动一切因素,充分发挥潜能,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课内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丰富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如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让学生独立制作日历卡、年历卡;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测算自己教室的面积,铺地板砖所需的砖数等;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参加班里的小制作比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的关系,并归纳出制作的一般步骤;先定半径画圆;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再画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后剪粘而成。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利用小学生具有形象记忆的特点,应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上新课之前,先讲了一段熊妈妈带领孩子们到森林郊游,午餐中分发食物的故事,当只剩下一块饼却要平均分给两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孩子能平均分到这块饼的多少?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学生听了故事,觉得津津有味,必然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实验表明:“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才能从被动变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笔、动口这些好习惯。
1.鼓励学生手脑齐动。小学生多数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只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接受的快些。所以,要灵活利用教具让学生亲自摸一摸,讲一讲,用这些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要求平均分成四份,学生开动脑筋,折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色笔表示出其中的一份、二份、三份、从而认识了几分之几”。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2.引导学生能用会算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应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掌握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可以判断“平、闰年”;在学习了周长的知识后,可以计算某些物体的周长等。又如,在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练习中,利用拼割法,把两块,三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用一个大长方形割成两个,三个小正方形,求其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讲述这些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课堂上,教师及时对学生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评价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及时地对他们给予肯定与表扬是必要的。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失误及时给予纠正,对不足之处要及时引导,评要有激励性,要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沟通生生和师生的关系,并在评价过程中,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教会学生学习,不仅仅在于它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会学习体现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是当务之急。
总之,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会有意识地把一个概念的产生,问题的提出,要尽量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达到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目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