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6-02-15 22:47孔祥勇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孔祥勇

(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凡山小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孔祥勇

(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凡山小学)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年龄特征、新课标的要求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优点的同时,探讨出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求知动机 信息技术

新课改的推行,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充满了新颖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情感的培养,以及产生的思想和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知识的获得、情感的培养、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半功倍,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容易。重点探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驾驭教材能力要强,要有精深的学科知识,要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钥匙。利用已有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已有的动机和兴趣与学习发生联系,把这些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具有积极性。

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对下次成功的期待。不良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的现象,即认为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放弃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的将学习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

三、对学生的期望要恰当

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当,可以预防挫折的产生,期望水平太低,动力的强度不足,不能调动起一个人应有的积极性。期望水平过高,超过了客观条件及自己的能力,又容易遭受挫折,所谓适当,就应遵循“充分负荷”的原理,使确立的目标,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实现的。

四、教学方法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信息技术为实现教学方法的个性化,丰富化、自主化提供了平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从而使数字化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五、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有意识的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沿着各种不同方面去考虑,对条件加以从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多出具有多种答案的题目,引导学生多做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活动。克服定势的干扰,思维训练要有灵活性。

七、促进迁移,举一反三

合理选择练习内容,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技巧,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有利于防止干扰。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知识的迁移可以更好的直接的促进问题的解决。

八、加强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

根据课程目标,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课程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地进行养成教育。

九、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归纳时,正确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教书育人,是教师肩负的重任。只有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