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平
(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二中心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刘敬平
(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二中心校)
许多人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认为数学学科是一种具有严谨系统的演绎科学,数学活动只是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在数学课堂中辅以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探求课堂知识结论和发现其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 教学模式 基本环节
数学实验,是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一种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探究或验证活动。它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1.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一方面必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能地产生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观察、思考,从问题情境中提出猜想,发现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有一定的探索性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能产生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去思考等。
2.活动与实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适当的活动和实验;数学活动形式最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个人探索,或全班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以一个探究者的姿态,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数学情感。
3.讨论与交流。这是开展数学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数学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发言、提问和总结等多种机会,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进行整理和明确的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去尝试实验学习或探究性学习。而数学实验的探究学习教学,完全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它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做数学实验等数学活动来学习数学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提高数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1.数学实验一般是以问题为载体来实施。我在选择探究问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注意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问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是多种结论的,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三是所确定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增强学生运用数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出一些小的具体方案,让学生独立实验,通过这些数学实验的实际操作,学生可逐步掌握数学验的方法,由于我们是以问题为载体来开展数学实验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做数学实验的兴趣,克服了为了数学实验而实验的问题,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2.数学实验应当更能体现学生的“做”数学,多做数学习题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这多少有点应试教育的味道。而数学实验中的“做”,则主要是要求学生多动手、多实验,探索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失败和成功中获得真知。数学中的很多问题和概念,都可以由“做”数学实验来帮助加知识学习和相关规律的深理解。
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引进数学实验,更多地是由学生自主活动,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解题传统摸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探究、创新能力的人才。
[1]王谦.浅谈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和谐交互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
[2]徐雪梅.漫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