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蔚兰,张新华,唐志晗,曾 国,陈 熙,田 英,姜志胜
南华大学:1 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2 医学部医学教育与医院发展研究室;3 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4 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湖南 衡阳 421001
·基础教学·
基于卓越医师培养要求的地方院校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尹蔚兰1,张新华2,唐志晗3,曾 国2,陈 熙4,田 英2,姜志胜2
南华大学:1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2医学部医学教育与医院发展研究室;3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4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湖南 衡阳 421001
实施“五年制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对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生理学课程而言则更加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南华大学“卓越医师班”的改革实践,文章从生理学课程的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合理联系临床、融入人文教育、引入PBL和案例教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其生理学教学改革。
卓越医师;生理学;教学改革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6026
2012年11月,南华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我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作为地方院校,南华大学将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作为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实施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临床医学教育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两大主要特点,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桥梁课程,是学习病理生理、药理及其他临床课程的基础。基于卓越医师培养目标,传统的生理学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鉴于此,南华大学生理学教研室近年来对生理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传统的医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课、临床课、临床实习。这种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优点[1]。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基础课与基础课之间、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衔接不够,知识存在脱节;同一类型的内容在不同的课程里反复出现,重复太多。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促进基础课程同临床课程的整合[2]。国内外一些医学院校率先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整合课程模块及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整合课程模块[3]。
南华大学医学院参考了国内外医科院校整合课程的改革经验和成果,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模式,即形态与功能、宏观与微观、生理与病理等多种整合,形成了基础医学概论(含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部分内容)和各器官系统教程。生理学作为一门衔接基础与基础、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在整个医学教育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生理学总论划入基础医学概论,在第一学期就开始进入学习,其他按系统进行整合,在第二学期开始上课。以消化系统为例,学生先学习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先宏观后微观,即先解剖学后组织学),后学习生理学中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紧接着学习消化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以及消化系统药理学的相关知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成机能实验学。经过以上整合,生理学的内容既与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内容有了很好的衔接,同时又避免了许多内容的重复出现。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一个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生理改变及药物使用情况等将有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对生理学和其他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卓越医师培养总体目标体现在四个方面:强人文、厚基础、重技能、高素质,说明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卓越医师培养中的重要性。生理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从生理学的发展史看,所有生理学的知识均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生理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必要的补充。通过生理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生理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堂上,教师事先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步骤,并给学生做实验示范,学生只需根据实验步骤模仿教师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事实上,实践能力不仅指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内容上,我们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生理学实验中多个系统的综合性实验以及不同学科(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实验。多系统的综合性实验能让学生认识到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设计上先生理,后发病,再到药物治疗,一个实验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实践等多方面知识,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有着强烈的目的,做实验的兴趣浓厚,因此这类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融合。在实验内容的优化上,我们还增加了一部分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自主设计实验,自行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动物,自主分析实验结果。这种设计性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实践技能、科研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这一改革是完全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卓越医师培养模式和“重技能”的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事实上,学校这几年卓越医师班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都大大提高,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立项数逐年递增,不少学生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优秀的科研论文。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学生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3]。一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在学习基础课程的时候,学生普遍缺乏目的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在临床阶段学习时,基础理论知识又易遗忘,不能将基础与临床结合[5]。
生理学作为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内容复杂、抽象,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许多问题和案例有着密切的联系[6]。我们在讲授生理学知识的时候,适当地引入临床实践,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我们在讲授动脉血压的形成时,分析出血性休克、心衰时患者血压发生变化的情况及机制;讲胃液的功能时,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产生机理;讲授渗透性利尿内容时,则分析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
总之,在生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符合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中“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目的,能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习惯,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除了改革现行医疗体制,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7]。但很长时间以来,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过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从而导致传统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不足。当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就是以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生理学知识所包含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法思想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将人文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
首先,需要教师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其思想品行、文化素养、学术水平、治学态度和处事方法均要给学生做表率。
其次,不断挖掘生理学知识蕴含的人文内涵。生理学特别强调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生物、环境、社会、行为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所诱发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日益增多。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用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这样避免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只重视病人临床体征,而忽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还运用生理学发展过程中重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如以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巴普洛夫事迹等启发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对医学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再次,加强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生理学是一门实验课程,实验课就不能没有实验动物。对动物的关爱会让人变得崇高而富有人性[7]。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要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在生理学实验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渗透人文精神,不断加深学生对“医者仁心”的体会,也符合卓越医师“强人文”的培养目标。
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差。事实上,教师在讲授时,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中提出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的小班教学[2]。
学校卓越医师班从2012年开始组建,采用小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的生理学教学开始采用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以PBL和案例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在生理学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中,教师事先给予学生一个案例,根据案例提出若干问题,学生4~5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去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小组的结论;第二次课堂上,教师作为主持人,课堂交给学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小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小组学生发言后,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教师在期间起引导作用,以免讨论偏离课堂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做总结和评价。PBL教学和案例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考核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手段。传统的生理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主要采取笔试,很少有口试或答辩。这种考核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无法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
卓越医师的培养要求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系统评价体系[2]。近年来,南华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形成性评价,并不断地完善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以了解教学效果和需要改进的措施,形成性评价内容包括平时课堂内评价、阶段性测试和期中考试。评价的内容主要有考勤、课堂回答问题、PBL和案例教学中资料的准备、PPT的制作和汇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等方面。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不断发现问题,错误的地方予以更正,不足的地方则及时补充和提出建议。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及时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期结束时我们还举行一次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在期末考核内容上,我们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尽量减少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的考核,增加案例分析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9]。
总之,围绕地方院校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学校生理学教研室采用整合课程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合理联系临床和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引入PBL和案例教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多种举措进行改革尝试。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卓越医师班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人文素养、科研思维等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基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生理学教学改革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还将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创新,以满足培养面向地方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要求。
[1]司道文,张宇新,杨林,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4):2238-2240
[2]教育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 2012]7 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4/201404/xxgk_166950.html,2012-05-07
[3]陈丕,黄春霞.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56-457
[4]张天杰,李雪飞,王岐本,等.开设生理学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8-839
[5]汤军,许希燕,邬于川,等.地方医学院校全面推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培养计划”[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37(2):103-105
[6]李军纪,王洪奇.论生物医学科研中科学道德情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38-39
[7]陆永利,杨红卫,周敏,等.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55-256
[8]韩勇,郭立.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的课程综合素质考核改革探讨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46-1748
[9]俞方,夏强,罗建红.借鉴美国医学教育,培养卓越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7
Exploration into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local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under outstanding doctors training requirements
Yin Weilan1, Zhang Xinhua2, Tang Zhihan3,ZengGuo2,ChenXi4,TianYing1,JiangZhisheng1
UniversityofSouthChina: 1DepartmentofPhysiology,MedicalCollege;2MedicalEducationandHospitalDevelopmentResearchSection,FacultyofMedicine;3DepartmentofMedicalHumanities,MedicalCollege;4DepartmentofAnatomy,MedicalCollege,Hengyang421001,China
Implementing "Five-year Outstanding Doctors Training Plan" 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basic medical courses teaching. As for physiology course, we put more emphasis on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y citing the example of our university's practice in reform of outstanding doctors class, this article explores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regar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tegrating biology courses, optimizing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s, reasonably connecting with the clinic, integrat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troducing PBL and case-based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experim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utstanding doctor;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地方大学五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优化对策研究”(2016A-RC017);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6年度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地方大学五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优化对策研究与实践”(XJK016AGD007)
2016-08-09
尹蔚兰(1973-),女,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姜志胜(1965-),男,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医学,医学教育。 电话:0734-8578001;E-mail:zsjiang2005@163.com
G642.0
A
1004-5287(2016)06-07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