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王彦
(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云南)
伦理视角下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思考
徐勇,王彦
(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云南)
摘要: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时有发生,其原因有政府层面的,也有医院和患者方面的原因等。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一方——医院,站在古代医学伦理的角度,在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的前提下,从精研医德、深修医理、牢树大爱、真诚尊重、依靠真情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以此感动患者、救助患者、服务患者、沟通患者、抚慰患者,构建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学伦理;医患关系;医院管理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伤医甚至杀医事件时有发生。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主任被砍致死,再次将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一方—医院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站在古代医学伦理的角度,在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的前提下,探讨医院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的何去何从,以期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医患关系是医疗过程中,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所构成的一种双向的人际关系。站在医学伦理的视角审视医患关系,发现其是一种特殊的、多层次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伦理关系、道德关系[1]。由于医患双方的概念被现代医学所不断扩充,医疗过程中的医患交往也被延伸为全体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与患者以及其所有的社会关系发生的预防、医疗、保健等社会活动。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2]。医患关系决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简单关系,更重要的是医疗主体和患者个体之间的深层关系。
首先,医患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都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那就是医方用尽自身医疗能力和技术为患者保健康,患者通过医院救治战胜病魔,二者主管利益高度一致。其次,医患关系具有信息不等性。医方拥有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却对患者个体特性不好把握,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但对自己病史很了解,造成双方信息不均等。再次,医患关系具有某种合约性。医方接待了患者对其提供医疗服务,双方好似就形成了一种合约关系,但这不同于社会活动中的其它合约,完全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最后,医患关系具有社会伦理性。虽不是合约关系,但同时又高于合约关系。医疗活动的对象是人,职责在于守护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从而表达“真善美”,表达“仁爱、信任、尊重”,表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思想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名医辈出,他们在行医的同时,不仅继承和发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传统,而且研修医学独到见解,留下了许多有关医学伦理道德的经典杰作。重新学习这些古代医学伦理经典,回归医生义务本位,必将有助于当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2.1重义轻利原则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反对“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医治乱象。唐代药王孙思邈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讲到:“所以医人不得恃己之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这里不仅体现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而且隐含着道家“清心寡欲”的思想。宋朝《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中记载:“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正己”就是研医德,加强道德约束,提高道德修养。晋代葛洪《神仙传·董奉》记载了三国时期隐居庐山行医的董奉义诊济贫的故事,讲到:“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株,郁然成林……奉每年货杏得谷,施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着,岁二万余人。”所以,今天人们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美医生高尚的医德。
2.2敬畏生命原则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生命之上、惜命重生”是这个天职中的最高准则。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的传说。《黄帝内经》中言:“病为本,工为标。”说的就是病人的生命是本,医生的医术是标,医术应当服从生命的道理。西晋著名医学家王叔和在《脉经》序言中讲到:“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同时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说指出:“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宋朝林逋《省心录·论医》中谈到:“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中记载:“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又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凡病家延医,乃寄之以生死,理当敬重,慎勿轻藐。”以上种种表明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为医就必须视治病救人为己任,把敬畏生命当准则。
2.3爱无差等原则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写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中曰:“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中甚是讲到:“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娼妓的身份是否卑贱我们不讲,但总有难以启齿之感,古代医家对待他们尚且如此,何况乎其他病人。由此可见,为医者当撇开患者的职位高低、财富多少、出身贵贱、关系远近等外在因素,做到一视同仁、爱无差等、真心待患。
2.4尊重信任原则
医疗活动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医学本身就是为了表达真善,表达对生命的绝对尊重。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曾提出“六不治”原则,也就是六种他不会救治的情形,其中之一就是“信巫不信医”。患者应当信任医生,否则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宋朝《本草衍义》中寇宗更是直接点明了医患双方互不信任的害处:“医不慈人,病者猜鄙,二理交驰,语病何益?由是言之,医者不可不慈仁,不慈仁则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惟贤者洞达物情,各就安乐,亦治病之一说(悦)耳。”大文豪苏东坡有言:“士大夫多秘其所患而求诊,求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医不幸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则巧饰掩非以全其名。至于不救,则曰:‘是固难治也。’”这里道出了医患双方相互尊重信任的重要性。
2.5情同身受原则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而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殒没,自谓其分。至今冤魂塞于冥路,死尸盈于旷野,仁者鉴此,岂不痛欤!”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谈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始终“志存救济。”对待患者“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清朝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指出:“医、仁术也。仁人君子,比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清代费伯雄《医方论》曰:“我之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这些讲的都是易地而观,要求医者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去对待、去理解,设身处地为病人。
3.1精研医德感动患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命伦理观强调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既是秉承了儒家文化精髓,也是现代医务人员医德的理论基础。医院可通过培训班、报告会、道德讲坛等,加强伦理素质教育,包括医学伦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纪律等,让全体医护人员树立“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荣辱观、利益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医生、最美护士、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护工作者等评选活动,让大家学习身边道德模范人物,重塑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高其道德境界,正确认识医疗服务的性质,即医疗是以生命为客体特殊服务,需要医务人员内外兼修,怀揣仁慈之心,完善自我,真正做到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感动患者。
3.2深修医理救助患者
“以理服人”的道理尽人皆知。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医护人员的医疗能力和医护水平。一个医院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医护人员的医疗能力的强弱和医护水平的高低。医院要鼓励医护人员攻读研究生学位、参加高端专业学术会议、进行医疗专门培训等,在学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方面给于报销或补贴。本单位还要经常组织医理研讨、救治观摩、护理大赛等活动,让高超的医疗能力、精湛的医护水平在医院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医院拥有强化医理教育学习的优良传统,医院的良好名声才会更加响亮,疑难杂症的患者才会得到有效救助。
3.3牢树大爱服务患者
爱是充满力量的,爱可以感染传递。医患双方要建立起互相关爱的医患关系,仅仅依靠医务人员的道德认知是不够的,还需要医务人员推己及人的服务态度,能够站在患方的角度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要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教育,增强服务积极性。没有爱的交流是空洞的,是可怕的,需要通过仁爱教育的方式帮助医务人员意识到应持积极的服务态度,换位思考,洞悉患者的感受与渴望,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同情心,主动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给予其精神安慰。同时医务人员还要注意细节服务和环节链接服务,从点滴小事做起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的仁爱之心化成维护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纽带。
3.4真诚尊重沟通患者
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二的医患纠纷是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够造成的[3]。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这就对加强医护人员尊重习惯养成、增强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医方需要将患者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容许患者参与到医疗活动之中,尊重患者的意见,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实现医患双方良好的双向沟通奠定基础。医方需要合理应用专业的医疗知识、先进的医学理念以及医疗活动的决策权等主导优势,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充分告知患者整个诊疗过程、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其进行相关医学常识和健康教育,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发展和谐的医患关系[4]。医方还要注意对患者隐私权的尊重,倡导医护人员切实做到不在公共场合谈论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的病情资料不泄漏,尊重患者隐私空间,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等,真正体现对患者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
3.5依靠真情抚慰患者
俗话说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就有“动之以情”是抚慰患者心灵的最好良药。患者得了疾病,身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伤痛,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来到医院,如若能医护人员能够“易地以观”、“情真意切”,待患者如亲人一样,患者心灵必将得到抚慰,伤痛也会得到细微照顾,势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最终改善医患关系[5]。另外,医院要鼓励医护人员发挥主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多站在患方的角度,切身体会患方的感受,提高各层次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能力,使用恰当并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方进行交流,积极与患方沟通,用真情抚慰患者伤痛心灵,为和谐医患关系尽心尽力。
加强医院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患者渴望曾经医患之间无间的聆听和倾诉,对现代医学发出了“人文关怀”的呼唤[6]。医院应切实负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医方责任,还可以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医疗制度、改善就医环境、惩治医疗商业贿赂等方面加强管理,尽最大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维太.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当代医学;2011,23(8):25-26.
[2] 赵丽,王良滨.试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政府之责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1):5-7,56.
[3] 张鑫怡,董淑彦.关于医院党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伦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3):378-380.
[4] 郭宁月.伦理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5):102-108.
[5] 加兰·E·艾伦.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M].田溜,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6-12.
[6] 约纳斯.技术、医学与伦理学[M].张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00-215.
Several Considerations about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he Hospital from the Viewpoint of Ethics
XU Yong,WANG Yan
(The Pan-Asia Business schoo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in trouble nowadays, the cause of which can be traced to governments,hospitals and patients. Hospitals, as the major one i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tanding in the angle of the ancient medical ethics, should reinforce the management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lapping medical ethics, furthering medical knowledge, setting up universal loving heart, having sincere respect and relying on truth and so on, thus it can move, rescue, and serve the patients,make a good communication with them and comfort them to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he new period, on the premise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Medical ethics;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Hospital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