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6-02-15 16:21熊国铭
职教通讯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作室人才培养

熊国铭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熊国铭

摘要: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规划,承载着多方面的任务。分析表明,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于旅游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有助于增加资源投入,提升硬件条件;有助于于贴近企业需求,提升教师水准;有助于改进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率;有助于改进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有助于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企校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

人才强国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基础。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工作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15年时要培养3 400万的高技能人才;2020年前后这一数字要达到3 900万。为完成这一目标,国家也提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旨在加快培养技术性人才,同时,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和知识水平,以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1]需要指出的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最初阶段主要着眼于理工科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但随着该计划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文史、管理类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主要分析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概述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七、十八大都将加快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也提到了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人才工作规划纲要(2010-2020)》则为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一套科学详细的计划,并提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2]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以省为单位推进,主要选择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国有和私营企业及一些技术导向的大专院校。工作室将创造丰沛的软硬件条件,满足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学习以及技术教学与传授的要求。总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将新技术攻关与应用以及技术的传承创新进行有机地结合,使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达成较为完美的统一,既推动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又满足了国家建设过程中对于大规模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达成了预期目标,甚至在许多方面超出了原本的预想。(1)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技能大师工作室表现抢眼。由于具备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且集合了一大批技术技能方面的专家学者,使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同一空间中得到交流和碰撞,很多新的想法与技能创新点被提出和发现,从而催生出了一批具备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技术创新成果;(2)技能大师工作室也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往大专院校囿于硬件水平和师资力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对于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是难孚众望。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许多的技术专家被召集在一起,安排到各个大专院校实地讲学,学生们能够得到一流教师的点拨,学习热情和效果大幅度提升。此外,很多学生也得到了进入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提升技术技能水准和学习效果来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015年,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强调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于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并鼓励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相互合作。可以说,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作用的分析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初期专注于理工科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及大专院校中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然而,在技能工作室的数量和内涵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该计划对于文史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关注不断提升,对于高职旅游人才的关注与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有助于增加资源投入,提升硬件条件;(2)有助于贴近企业需求,提升教师水准;(3)有助于改进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率;(4)有助于改进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5)有助于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热情;(6)有助于增加实习机会,促进企校深度融合。[3]

(一)有助于增加资源投入,提升硬件条件

高职院校由于资源投入水平有限,导致教学的硬件条件一直处于较低水准,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专业水准而言,造成了较大的限制和阻碍。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进。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中央和地方职能部门大量投入经费建设,所以,硬件条件相较于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说较为先进,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引入技能大师工作室,使其在校园安家落户,这样,不仅引入了技能大师本身,也引进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相应的设备设施,如虚拟景点游历系统、智慧旅游系统等,这些设施设备更加先进新颖,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加注重实战,是对高职院校教学硬件条件的有益补充和提升。

(二)有助于贴近企业需求,提升教师水准

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的大师来自行业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技能,对企业、流程、技术、技能等有着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有更准确的把握和更全面的理解。这些技能大师亲自到高职院校上课,对学生而言可谓是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使得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可以大幅提升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从而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不仅如此,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到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学习和进修,与技能大师进行密切交流,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教师们的专业技能水准也将得到明显提升。

(三)有助于改进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率

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也能随之改进。(1)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能够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即学生可以做到半工半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仅能了解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还能通过与技能大师等有社会阅历的成年人接触,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可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工作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进入大师工作室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眼界;(2)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有利于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就学即就业,学生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以上两种培养方式,能够减少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脱节的现象,缩短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加速毕业生在就业企业的成长过程,提高了培养效率。

(四)有助于改进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

以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的,通常就是成绩。教师上完课之后出一张考卷,考一些书本上的死知识,然后让学生去背,背得好分数就高,反之分数就低。这种评价方式并不适合旅游这样强调实践和运用的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情况出现以下变化:(1)评价主体多元化。技能大师对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的评价负责,并且起着主导作用;(2)评价内容多维化。技能大师的评价不仅针对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还会评价态度和技能;(3)评价方法多元化。技能大师因为工作的需要,往往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4)评价重点会出现不同。技能大师的评价可能更注重实践评价、过程评价,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会大幅增加。如此,评价方式日趋多元,评价体系更趋合理。

(五)有助于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以往高职旅游院校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多以讲授为主,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场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等,基本上属于单向交流,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而在技能大师工作室,更多地采用演示法,技能大师会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作示范性的实验,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的思考;技能大师工作室还采用实习法,技能大师会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工作技能、技巧和能力。此外,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于人数有限,更加适合读书指导、小组讨论、实验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大程度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六)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企校深度融合

高职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以往,高职院校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就是实习,但会受制于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时间和空间衔接不畅、实习指导力量不强等情况,实习的水准和效果也就难以让人满意。有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可以突破学期的时间限制,学生在课余、周末和寒暑假都可参加实践;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在工作室、专家所在的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等场所开展实践。这样,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亦可以大幅提升,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孙阳,唐永鑫,孟黎.浅析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教学刊,2015(8):65-66.

[2]周敏.浅析高职校建设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现实性[J].学周刊,2015(7):232.

[3]欧敏,宋晓虹,王家洪,等.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5-106.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简介:熊国铭,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8-0033-03

猜你喜欢
工作室人才培养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