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2016-12-14 20:44王璐璐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作室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王璐璐

摘 要:随着文化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越来越需要能快速适应社会的全方位设计人才。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引发思考,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而且能够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工作室

我国已进入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商品的愈加丰富,人们也就随之提高了产品个性化的要求。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仅增大了,对其内涵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为与这种社会需求状况相适应,在国家推出实行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政策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的高等学校中遍地开花,除个别的医药类、体育类院校没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外,均设有艺术设计院系或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上千所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近十万人的毕业生。艺术设计专业在加大培养数量的同时,培养质量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目前,大部分高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美术教育为基础的,虽然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变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但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准确、忽视与社会需求及经济的紧密联系、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难以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和双师型师资力量等因素,致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不上。以致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本科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由于实践环节的欠缺,导致毕业生缺乏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将实践纳入学科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更应对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将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才能摆脱浓重的“学院气”,与企业和市场接轨。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是解决当下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工作室教育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包豪斯学院,其始终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统一。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手工技师教给学生了解材料、掌握技术和工艺、亲身体验实际生产,学会手脑并用地去学习。艺术训练与手工艺传授的相互融合,是最早的作坊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包豪斯的设计作坊是现代工作室的雏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也安排一定量的课内实践,但均为验证性实践,题目也是根据教学内容虚拟设定的。这种教学模式脱离实际、缺乏内涵,经不起市场的检验,造成教学与生产、市场错位。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优势更为显著。

首先改变教学内容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岗位需求。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企业引入校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企业运营模式。由企业的设计师以生产中的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授课和辅导,让学生在参与完成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充分的与市场融合,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顺应生产和市场,培养出满足设计岗位需求的学生。

其次是学生课堂和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实践能力培养。用传统课堂上的拟定题目设计出的作品,会因缺少真实企业背景和特定产品的支撑,脱离生产企业和市场。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为迎合企业和市场需求,需要时间完成课堂演练到实际运用的过渡。而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完成实际项目的全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动手能力,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之中,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能身临其境地了解设计岗位的需要和生产实际需求,自我进行调整,在毕业后完成课堂和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再次是使学生转变学习角色,经受“实景”实践训练,提高职场竞争力。工作室的环境布局是按公司办公环境设置的,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外在条件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气氛,易于学生融入工作室模式教学。模拟真实办公环境的教学氛围和真实的项目,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课堂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景”实践训练,在限定时间内高标准要求的完成项目,加速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完成能力,提高其在职场的竞争力。

最后使学生接受实践磨练,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下,将设计师和学生分成设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与设计师共组,在专业设计团队中得到实践的磨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设计师新生力量的专业,其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训练专业技能方面,更应意识到要着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思考、广阔发展的空间,搭建一个实践教学平台兼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素质乃至社会责任感。而工作室作为一个平台就恰恰是这样的,这种教学模式继承了包豪斯时代的传统,是结合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的一种新型的高校教学模式。它的前进与完善推进了当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工作室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与行业岗位无缝接轨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转变学习角色,经受“实景”实践训练。经受实践磨练,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最大也是最终的受益者。但因工作室教学模式还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运用时间还不长,其中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具体建制和管理等问题,还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遇事解决、经验总结、成果汇集,进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其能担当起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任,最终形成学生、学校、市场互惠互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38-39.

[2] 王东.新时期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03).

[3] 闫学武.创业教育视角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索[J].美术大观,2011.

猜你喜欢
工作室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星.云.海》
《花月夜》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