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军
中小学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杨长军
摘 要:通过论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建立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目前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现状和经验,并指出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这种模式所遇到的挑战,以求为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这一模式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采取扩建校区、名校兴办民校、经营承包、多方联办和合资办学等模式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新建合作型学校,形成“一校多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笔者通过论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建立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目前建设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现状和经验,并指出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这种模式所遇到的挑战,以求为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这一模式提供案例参考。
1.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概念
总分馆体系发源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互动,充分体现了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用性[1]。目前,总分馆体系在欧美是一种成熟服务模式,而我国大陆公共图书馆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深圳的“图书馆之城”、上海中心图书馆一卡通、东莞“图书馆集群”、嘉兴的“嘉兴模式”、苏州的“总分馆模式”等。
就目前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发展而言,我国的总分馆体制是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联系并运转的[2]。而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是利用统一的集群管理系统对整个区域的集群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的集群管理[3]。简单地讲图书馆的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通常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在管理模式上采用总分馆制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2.模式的研究现状
虽然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已卓有成效,在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有不少,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以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中小学图书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很有限。笔者以“中小学图书馆”“集群管理”“图书馆联盟”等关键词在CNKI上做逻辑主题模糊检索,去重后仅得15篇相关论文。这些论文主要研究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现状,中小学图书馆联盟或集群管理模式的探究,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平台或集群管理平台,但是未有相关论文对处于同一教育集团下的中小学“一校多馆”模式进行探究。
1.有利于统筹各校区资源的规划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减少浪费
低成本是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馆区建设、人员配置和资源建设都需要财政投入,如何以最少的财政投入谋求最大的服务效益,是图书馆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在构建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互通有无,既让各馆最大限度地利用共有资源,又避免因重复建设导致浪费。
2.有利于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 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数字化资源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不会因空间分散问题受到影响,所以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对于解决一校多馆问题是最为有效的方法[4]。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已基本实现校内网的普及,依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统一管理平台,处于同一集群管理系统的各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总馆可对数字和实体信息资源的比例作调整,适当增加数字信息资源的比重。
3.有利于整合各校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实现纸质文献通借通还
图书馆基础业务走向自动化管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构建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能让区域自助化更加规范和普及。在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下读者可在各校区图书馆服务点轻松实现自助借还和通借通还,既节省了读者时间,又解放了图书馆员机械式的劳动。事实上与公共或高校图书馆相比,中小学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相对有限,实现自动化的成本较低、周期较短,而带来的效益一般更显著。
尽管有研究者认为总分馆模式不适合中小学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跟公共图书馆不同,各学校图书馆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也没有某个学校有能力承担起总馆的责任[5]。但是,笔者所在学校,早在2012年校区校务委员会上,就成立以校长及各分校校领导为集体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以各部门主任、各校区图书馆负责人为集体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小组。几年来,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取得不少成绩。其中,黄华路校区与大学城校区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广东省书香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同时,学校各校区各学科组,经常通过校内教研方式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为教师教育、教学服务的责任,但是新建校区馆藏资源相对匮乏,在人员配备、服务意识等方面均与师生文献信息诉求有差异。
1.基本模式
自2013年起,图书馆正式建立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体系,使用基于B/S构架的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平台,将学校多个分校区图书馆纳入集群管理中,并以黄华路校区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各校区(包括大学城校区、金沙洲校区、黄埔校区、花都校区、广大附小和南沙校区这6个校区)设置分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条件下,黄华路总馆对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各校区分馆协调实施,从而实现各级分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互通,也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总馆在业务上对其他分馆进行指导和协调,包括统一分编文献资源、统一服务平台建设和数字资源共享等。
2.运行方式
(1)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
图书馆采用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书目检索系统,集中、整合、重组各种信息资源。
(2)制定统一的文献资源分编细则
总馆制定统一的分编细则,各分馆依例而行,各分馆编目数据需经审核方可各校区共享。这不仅能使图书分编有更明确的依据,而且能帮助回避由各馆馆藏资源差异带来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实现资源共享的进程中所遇阻力。
(3)全面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
资源共享是建立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初衷和落脚点[6]。纸质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从理论上讲,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在实际运营中,各校区读者人员相对固定,除各校区教师经常进行跨校区教研活动之外,学生基本不存在互相流动情况。而在网络资源建设中,资源共享更快捷且容易实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各校区通过统一的入口,登录即可使用所有数字信息资源。
中小学图书馆在构建集群管理模式过程中,难免遇到多方阻力,图书馆要找准方向,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从而构建起统一规划和管理的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
1.馆区“财政的分灶吃饭”问题
集团化学校构建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由于各校区的办学性质不同,财政上是难以做到统一的。但随着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的建立,各分馆间联系更为密切,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会进一步加深,如果无法做到财政的统一,而以“财政的分灶吃饭”为主流,仍会成为制约图书馆协作深入、广泛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打破财政各自为政是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从图书馆角度而言财政各自为政这样体制上的问题在现阶段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图书馆只能想方设法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实行“统一管理、经费分摊”以实现图书馆的统一规划、采购和编目,避免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2.馆区发展水平有差异
由于馆区是随校区同步建设发展的,各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各校图书馆发展程度也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设备、人员以及管理方式配置等方面,因此纳入集群管理也存在相应阻力。因此总馆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资源调配、人员协调、业务指导等多方面协助分馆工作,让分馆尽快投入正常运作。
3.图书馆员专业素质不同
很多新校区建立之初都存在师资不足等问题,无法配置专职图书馆员更是普遍现象,图书馆可能由兼职馆员在某些规定时间才对外开放。由于专业和理念的差异,兼职馆员除图书馆工作之外,一般还承担其他教学或行政任务。这使得其对图书馆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仅停留在借、还的流通工作上,对于新书的采编、读者培训、阅读推广等服务活动无暇顾及或无能力顾及。因此总馆应发挥其专业馆员的优势,定期举办馆员培训班,提高馆员专业素养;通过总分馆联办阅读推广活动等方式,推动分馆的建设发展。
4.学校领导的支持
中小学图书馆一般都是所在学校附属的一个二级单位,其任务即为本校教育科研提供支撑,其发展建设必然少不了所在学校人力、财力的大力支持。许多馆员遇到不开明的领导,往往只停留在抱怨学校不重视图书馆建设,而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中小学重视一线教育,图书馆长期不受重视,已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应充分挖掘图书馆自身的条件,通过开展学生阅读推广、教师读书会等有益于师生成长的活动,让领导切身体验到图书馆在教学发展中的贡献。事实证明,一个现代化图书馆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在全面倡导“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建设的今天尤其显著。
集团化教育发展过程就是优质教育、教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不断拓展过程,处于同一集团化教育体制下的各校区,有着共同的教育诉求和目标,校园文化更是凝聚校区的纽带。作为学校主要宣传阵地的图书馆,理应在校园文化中发挥更大的重要,以期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同时,图书馆理应为集团化教育下的各校区之间的教研、教学交流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不足的人员配置、发展存在不平衡的客观条件下,抱团取暖,促使资源得以合理有效的建设及应用,图书馆各种服务得以发展,充分体现图书馆价值所在。
然而在教育集团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图书馆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同时,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理论薄弱,未能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联合图书馆学专门的研究者,扩大基层调研力度,加快探索和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理论,为教育集团化下的多校区多藏馆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竞元.总分馆制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产权实施方案比较研究[J].图书馆,2015(1):93-97.
[2] 孙广成.区域图书馆发展组织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5(6):90-92.
[3] 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7):59-62,148.
[4] 杨国琴.基于资源共享的中小学图书馆联盟探索:从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得到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110-112.
[5] 麦彩云.用B/S架构系统构建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平台[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5):56-59,35.
[6] 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5):4-15.
作者信息
杨长军,本科,馆员。广州大学附属中学,510050
*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范化建设标准”(编号:2015JJKGYJ03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