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新 韩晓云
应用QQ群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环节的思路
张庆新 韩晓云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训练与积累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课堂讲解环节与课后作业环节同样重要,在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后,教师还要通过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应用QQ群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环节。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作业环节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具有知识系统严密,对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和重点题型的当堂训练外,还需要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点。然而,传统的作业环节通常是由教师统一为学生布置作业,待学生完成后再统一送交教师批改,在这种数学作业模式下,教师缺乏及时获得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渠道,且只能“一刀切”地布置相同内容的作业,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差异化教学辅导。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作业环节的实际效果,亟待解决。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QQ、微信等即时社交软件已得到广泛普及,这些社交软件功能多样、操作简便,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且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低。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用户逐渐低龄化,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能够轻松使用社交软件,如果能够有效运用这些软件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环节,传统作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将迎刃而解。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应用QQ群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环节的几点思路。
1.应用QQ群布置阶梯形作业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为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且作业内容仅局限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单元测试卷,这种“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导致有些学生完成和消化作业题目很轻松,“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觉得困难,“吃不了”,使得课后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不同情况的学生布置几种难易不同的作业,但由于布置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且实际批改的时候效率较低,因此很难长期坚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在班内开展了应用QQ群的作业功能布置阶梯作业的实践,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一课为例,在实践中笔者首先在QQ上建立了一个班级作业群,且将数学作业的布置环节一律改为在作业群中发布。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反馈的学习情况准备了不同难度梯度的作业,应用QQ群的“作业”功能,在“布置作业”对话框中设置“分数除法一”“分数除法二”“分数除法三”3种不同难度的作业题。由于QQ群作业功能支持文本、图片、视频多种形式的作业,因此将录制的一段分数除法法则和课堂例题讲解的复习视频上传至“分数除法一”中,以帮助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重温相关知识点;在“分数除法二”中上传了一段习题点拨的视频,对一些较难的作业题目的解题思路进行了初步指导;在“分数除法三”中将本节课的作业题目以文本的形式上传。随后在群公告中向全班学生说明了3项阶梯作业内容的相关情况,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打开不同的作业选项:对于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分数除法三”,在完成作业题目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进入“分数除法二”观看教师指导视频,随后再进行思考和解答。对于没有理解课堂内容的学生可以先进入“分数除法一”和“分数除法二”进行知识内容的强化和习题思路的领会,待完全掌握相关内容后再尝试独立完成“分数除法三”中的作业题目。待学生各自完成作业题目后可以将自己的答案以照片的形式通过QQ群系统中的“交作业”功能提交,收到学生提交的作业后便能够进行一对一的批改,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批改完成后教师还可以在系统中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一对一的点评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弱项,查漏补缺。此外,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统计作业数量的时间,这一功能也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一种无形的鞭策。
2.应用QQ群实现课后作业的在线交流
在传统的作业环节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完成通常是在家中进行,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学生放学离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便被切断,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即使遇到问题,也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更不可能向教师请教,只能等到次日到校后再进行短促的讨论,这大大限制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协作性,并且容易出现作业抄袭现象。只有建立有效的课后作业沟通渠道,才能够让课后作业的价值最大程度得到体现。QQ群除了布置作业的功能,其最基础的功能便是在线交流,因此,应用QQ群建立有效的课后作业沟通渠道,是一种高效、便捷的选择。
在实践中,笔者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拿到QQ群中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此外,笔者常在QQ群中提出与作业相关的难点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探索与交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很多个体解决不了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为了避免学生遇到难题直接向教师要答案,形成惰性,笔者专门建立了一个“三人门槛”机制,即每位学生遇到的难题至少要经过3个群成员之间的讨论取得初步意见后再向教师请教。此外,为了避免部分由于成绩不佳而缺乏自信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长期“潜水”的情况,笔者特意制订了“小组成员群内联动”机制,即遇到问题首先由每个学习小组内部讨论解决,组内成员均无法解答时再由组内全体成员轮流向其他组的学生请教。通过上述方式,我们的QQ作业群实现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机循环,作业完成的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
3.应用QQ群实现课后作业的直播讲评
传统的数学作业讲评通常是在布置作业的次日由教师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口头讲解,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对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忆时间较短,传统作业讲评模式的滞后性将严重影响作业题目讲解的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刚刚完成作业后趁热打铁,应用QQ群中的“直播”功能,与全班学生约定时间,就群成员反映比较突出的作业问题进行及时讲解,便能够日事日毕,大大增强作业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一个代表性应用,QQ群的功能正在逐渐完善,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有效的互联网应用将会在教学中普及,为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1] 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92-95.
[2] 郭效攀.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4-45.
张庆新,本科,一级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张坊小学,255314
韩晓云,本科,二级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小学,25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