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玉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刘国玉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建立了新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生机,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思想品德;优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多媒体把相关内容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灵活、实用的特点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强大的表现力,赢得了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为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落实,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我们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结合自己的思品课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在上课伊始有效地导入,对学生起着定向引导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望,才能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的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得感悟和体验,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音乐导入 开端激趣
在思想品德课上,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音歌曲,富有趣味性音响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动活泼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讲《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课时,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张明敏经典歌曲《龙的传人》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嘹亮歌声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歌声激发学生心中的正能量,歌声激发昂扬斗志,而后有的学生开始小声地跟着吟唱,歌声表达心中激情,给学生带来感官上刺激,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新颖别致、优化了课堂教学。
2.形象欣赏 讨论激趣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得感悟和体验,艺术性地导入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可使学生心颜顿开,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巧妙设计,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的氛围。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教学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时,从生活中撷取实例,笔者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沉溺网络,经常外出上网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用实例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正确使用网络,结交良朋好友,汲取有益信息,有利于学习。让学生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理解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辩论,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接着用所学去指导行动。指导生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3.生动激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激发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变“厌学”为“愿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许多图片和文字,再加上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生动有趣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印象深刻,让学生能有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时,可以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影像,他们在大自然中自由的嬉戏奔跑,展翅翱翔于蓝天,美丽的歌声唤醒森林的黎明,还有许多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等等,这些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保护动物的意识,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授《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子女孝敬父母的录像场面。生动的教学情境创造温馨的氛围,然后提问: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那么在生活中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呢?依据教材内容特色有效的导入,使学生兴趣突增,这样导入新课,即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又提出了悬念,引发联想,思想闸门顿开。生动激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1.联系现实生活
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呈现给学生,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拓展,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1]。使抽象的思想观点、形象化、将社会资源一一引入思品课堂,联系现实生活。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例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笔者引用了生活中的事例做成了课件。附近的钢铁厂,由于环保设施没有做好。导致当地空气和水污染严重。空气中飘浮着严重的烟尘,雾霾严重,附近村民饱受雾霾之苦,饮用的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烧出的热水有一些白色沉淀物,这起环保污染事件引起当地群众百般担忧,更引起了公众关于经济发展与污染的种种追问,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钢铁厂只得投巨资安装环保设备,从而污染得到治理,重拾蓝天白云。学生通过观看这个材料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加以适当讲解,联系现实生活,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手段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进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以期达到思品课不仅要明理,更要注重导行,促其学法用法。明理践行,学以致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对社会负责,对地球负责,真正落实环保行动,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2.联系时政背景
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充分利用视听资源,让课堂充满色彩。构建“生活化”课堂,时政教育的新颖性,教师在选材方面要注意精挑细选。恰当地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学生所熟知的时政材料,贴近学生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将时政热点有机融于教学内容之中,以增强新鲜感和时代感。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情感教育,必将增添教学实效,使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既活跃课堂的氛围又有利于增强教师讲解的说服力。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上的课。例如学习《责任对于你我他》时,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笔者选取播放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时的救灾场面的视频。视频里面的军人、医生、护士、志愿者……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学生一一指出他们承担的责任了,整个课堂的气氛凝重,仿佛他们身临其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直观感染力,让课堂充满色彩[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设置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增强了直观感染力,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升华了情感,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思想品德课富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较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1] 肖孟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 刘芳.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精彩增效[N].学知报,2011.
刘国玉,本科,中教一级。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内丘镇学区,0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