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恩格斯关于城市问题的思考及其当代意义
王欢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城市发展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城市的空间隔离、人口增多、留守儿童、城乡矛盾、人与人关系冷漠等等问题,这些对于当今分析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问题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城市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城市的界限、功能和城市的权利。城市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适宜人居住、生存和发展的。
城市化;空间隔离;空间歧视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动力。在未来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将继续进行,随之而来的一些“城市社会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当然这些城市社会问题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城市贫困、城市居住空间隔离、房价过高、交通拥堵、人口密集、乡村衰落等等。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必须要着力解决这些城市社会问题。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生活的批判与思考对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底蕴。同时它对于理解和反思社会主义社会城市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
在城市问题的研究中恩格斯是不能缺场的。美国城市学家卡茨纳尔逊在《马克思主义与城市》中认为,恩格斯最早关注了城市化问题,他不无感慨地写道:“恩格斯在对曼彻斯特和其他早期工业革命城市中心的高度压缩的讨论中,照亮了一条令人遗憾的既没有为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为城市研究者所发现的路。”[1]135但是遗憾的是,马克思主义者长期忽视了恩格斯的城市思想研究。面对一方面西方学者重新发掘了恩格斯城市思想的贡献,另一方面恩格斯的城市思想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对恩格斯思想中的城市思想进行挖掘梳理是十分必要的。恩格斯在1844年撰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①《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在英国居住期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各种官方及非官方文件材料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中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主要论述,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居住问题:城市内部的居住隔离和分化。恩格斯描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住宅方面的阶层分化和隔离。这表现在城市里不同阶层占据着城市的不同空间,这些不同区域同时存在且相互独立。穷人往往住在紧挨着市中心富人区的狭窄的胡同里,这些胡同被划定为完全孤立的区域,街区特点是贫穷、饥饿、疾病、肮脏和杂乱。相反富人居住的街区十分华丽,集中了财富、欢乐和光彩的。恩格斯描述道:“英国一切城市中的这些贫民窟大体上都是一样的;这是城市中最糟糕的地区的最糟糕的房屋,最常见的是一排排的两层或一层的砖房,几乎总是排列得乱七八糟,有许多还有住人的地下室。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2]306
工人区的不合理和杂乱无章状况使得伦敦工人区的空气和卫生条件极差,其结果是工人的死亡率极高(特别是儿童),流行病蔓延,体力愈来愈弱,其中最多的是肺病。结果导致各个阶层在面临环境、疾病风险和问题时承受能力和自助能力是不同的。不同街区的寿命也有显著不同。最为重要是工人生了病是没有钱看病的,因为医疗费用很高。所以,工人没有办法只能不看病或者吃假药。所以工人的孩子5岁前死亡率是57%,富裕的上等阶级的孩子5岁前死亡率不足20%,农业区各阶级所有孩子的在5岁前死亡率也不到32%。[2]72不同空间的占有使得每个阶级拥有的权利和生存质量是截然不同的。富有阶级的生活质量较高,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享有更好的社会资源和服务。而贫困阶级生活质量非常低,而且其贫困是聚集和代际遗传的。可见,城市空间布局反映了阶级地位和阶层分化,富有阶级总是占据着城市最好的空间,而贫困阶级总是被分割和割裂在城市最坏的空间。这种区域的划分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已。
2.人口问题:人口膨胀、剩余人口与留守儿童问题。恩格斯讲到,城市的不断增长和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这源于城市棉纺织业等工业的发展,这些工业的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要大量增加,为了让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资本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从而农民工成群结队地离开原有的土地和住宅涌入城市。于是城市人口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这部分增加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工人阶级。恩格斯这样描述道:“作为棉纺织业的摇篮兰开夏郡在80年内人口增加了9倍。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人口达到70万。北明翰的人口从73000(1801),增加到200000(1844),设菲尔德的人口从46000(1801)增加到110000(1844)。”[2]308城市人口的增加是棉纺织业发展的结果。人口的增加使得对煤矿的消耗、对农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人口的增加导致交通建设的紧张。于是运河、铁路都随之发展起来。随着技术的推进和发展,机器劳动越来越多地代替手工劳动,需要雇佣的劳动力减少,又出现了在城市和农村的相对过剩人口。城市发展把大量原本住在城市郊区的农民一批一批地赶到城市里面去,农民抛弃了农业,从而使得传统农民阶层的分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及原有农村村落的衰落,产生了城市与乡村、城市动物与乡村动物、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二元对立。同时,恩格斯描述道,由于城市的发展很多家庭中的妻子和丈夫都要出去工作,结果导致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这些儿童或者被锁在家里,或者被雇来照看他们的人照顾。由于疏于照顾,很多孩子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事件。这不仅是孩子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虽然这是城市发展出现的必然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制度的改善和社会服务的提高尽量避免不幸事件发生。
3.道德问题: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恩格斯认为,城市文明的代价是以牺牲人类本性的优良品质为代价的,于是城市的发展给人与人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开始。这种战争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极其冷漠、露骨、孤僻,利己主义充斥着社会。每个人都被分散成各个分子,每一个分子都有自己的特殊目的,就像一盘散沙似的。恩格斯形象地描写道:“他们彼此从身旁匆匆地走过,好像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好像他们彼此毫不相干,只在一点上建立了一种默契,就是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靠右边走,以免阻碍迎面走过来的人;同时,谁也没有想到要看谁一眼。所有这些人愈是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淡、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是使人难堪,愈是可恨。”[2]304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益的冲突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城市问题的出现表面上源于技术的革命。城市发展是技术发明和改良的结果,表现在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原有工人的生活状况和生产方式。原本过着庸碌而舒适的生活的工人住在城市的郊区,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工资随之提高。很多住在郊区的工人进入城市,导致出现城市人口增加和相对过剩人口等问题。那么,对于技术的进步我们是不是要给予否定?恩格斯的回答是否定的。恩格斯对技术的进步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技术的进步的确带来了城市的种种问题,但是也的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恩格斯看来,“自然科学每前进一步,就是为人的解放做一份准备,也是一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2]602可见,技术本身是完美的,出现问题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恩格斯认为,要用一个更完美的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为当代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2.城市问题的出现在现实上源于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残酷现实就是竞争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所谓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所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自私自利。竞争一方面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的竞争,其结果是人口集中在大城市里面,城乡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包括工人之间的竞争,同样,资产者也彼此竞争。
3.城市问题的出现本质上源于资本逻辑的存在。恩格斯认为,城市中出现的阶级对立、阶层划分、工人的贫穷等问题的最根源在于资本逻辑的存在。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力量,它的本质含义就是资本必须不断实现G—G'的增值。因此,资本主义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资本增值展开的,使资本增值获得更多的利润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于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本不择手段使出浑身解数。资本逻辑通过空间的集中、时间的压缩使自己膨胀,从而产生了乡村依附城市、资本对工人剥削等等问题。因此,恩格斯认为,要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超越资本逻辑,用一种新的符合人的发展的逻辑取代资本逻辑。这种新的逻辑不是把资本逻辑作为前提,而是社会成员在合作与团结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形式,这种新的社会形式允许每个人通过自我的活动得到发展。随着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共同财富将充分并丰富起来。
恩格斯所描述的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问题并没有随着其城市化的进程而消退,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其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如城市贫困聚集、富人社区与穷人社区空间居住分异、边缘化、城市社会犯罪,以及城市环境污染和环境种族主义等等,一部分城市人的精神空虚等等。分析归纳其主要城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区域分化和种族隔离。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移民的增多,很多原有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富人离开城市向郊区转移,使得在城市形成一个个穷人居住的区域,这种聚居的分化不是自愿的,而是非自愿的。这种少数人非自愿地聚居叫作少数人聚居区,这种聚居区往往是和贫穷、失业和较差的住房相联系,他们被隔离在贫穷的街区或者住房质量相当差的区域,从而形成所谓的贫民窟。在西方,城市化发展使得郊区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没有钱的群体无法负担郊区的生活,从而出现这种非自愿的隔离,而且这种隔离成为永久性。比如,“在英国,存在一种特点鲜明的聚居区化的分割,反映了区域的不平衡。收入较低者居住在大型的住宅区,尤其是在大量亚洲人口的郊区城镇(索撒尔和温布利),而在道格斯岛的(靠近伦敦城金融街区的旧港区的一部分的)富人居住在高端的封闭式社会,周围围绕着大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住宅区域,那里的主要人口是贫穷的孟加拉工人。”[3]48除了英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特定区域的隔离。这种隔离不仅包括不同群体的隔离,也包括种族隔离。西方城市的种族隔离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美国。尽管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种族隔离有了很大改善,但种族隔离在美国仍根深蒂固。
2.住房短缺与歧视。城市土地价格是由其位置决定的,这使得附着在其上的住房存在巨大差异。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住房短缺问题是个普遍性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越迅速的国家其住房短缺比例就会越高”。[3]72基于此,对于负担不起房价或者收入有限的家庭而言,拥有自己的住房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短缺问题,也是一个住房质量问题。除了以上问题外,住房也存在着歧视和隔离。买不起房子的人只能在生活质量较差地方寻找住房,或者租房。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对于买得起房子的人和买不起房子的人在银行贷款方面遇到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房东也会因为种族的歧视不把房子租给低收入群体。戈特迪纳在《城市研究核心概念》一书中,指出:“英国最近研究发现,住房与寿命密切相关。无家可归者的死亡率是国民平均水平的25倍。临时住宿地居住者死亡率是有住房的4—5倍。露宿街头者的死亡率高出25倍。”[3]70
3.不平等与贫困。恩格斯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论述了英国工业城市的贫富悬殊,而随着资本主义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贫富差距依然是一个严重问题。城市内富有阶层、不太富有阶层居住环境和周围配套服务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被哈维·佐尔博称为“黄金海岸和贫民窟”。这种差异和不平等体现在,城市中的富有阶层和穷人之间存在着一个被隔离的地带,这种差距在扩大而不是缩小。城市的这种居住模式使得贫穷区域和富裕区域虽然相连,但两个区域在文化、教育、医疗、住房、银行服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除此之外,还有城市中的贫困问题。城市中的贫困问题显现出巨大的空间特征,即生活在贫穷街区的人贫困率越高,其伴随着的是恶劣的生活环境、贫穷的街坊邻居、落后的卫生条件、婴儿的高死亡率、社会治安的混乱等等。
这种贫困不仅出现在城市,也出现在乡村,还出现在特定群体中,比如女性中。当这种贫困成为一种空间聚集并被隔离时就成为一个严重和紧迫的社会问题。“当有限的资源使人们无法打破其经济和社会束缚时,少数民族和穷人的集中就会随着时间而再次出现。由于社会未能克服这种空间隔离,贫困不仅永远存在,而且似乎日益严重。”[3]88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贫困街区的一部分拥有较高收入的人会努力逃离这个街区,而剩下的无力逃出的人形成了所谓的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越来越被隔离。研究表明,这种贫困还出现在不同的人群中,特别是女性群体中,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女性化”问题。如何改变这种贫困和不平等是当今西方城市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城市问题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我们要明确城市问题的出现源于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但是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发展是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的结果,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不能否定技术的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利用技术,要明确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只有当它被人类用于不同目的时才有了伦理维度。其次,既然城市问题的出现是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那么当下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比如,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社会资源、社会服务等出现紧张是必然的。这要求我们正确看待城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改善和解决城市问题。
2.城市的发展要重视群体公正。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层、隔离,这导致不同群体在生产、环境、社会保障、住宅等方面的不公正。这种不公正的蔓延和发展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社会矛盾的激增。因此,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各个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政府要在制度上保障每个公民被给予基本健康、教育、社会福利和城市生活的权利等。在群体环境公正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群体环境公正。“这就是强势群体在面对与环境相关的健康、生活质量的风险时拥有着更多的抵御能力和远离能力,导致的结果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资源占有、使用、利益分配以及环境生存权方面的不公平。”[4]城市发展要重视和强调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从而促进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3.正确理解和看待城市发展。我们要对城市进行新的理解和界定。首先,城市是有边界的空间。城市的发展不是无限的,城市的发展要与人口、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而不是只强调“大”和国际化。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建设国际化大城市,城市的发展不是以“大”和“小”来衡量,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城市要注意不能盲目向外扩张,而是要有合理规划和限度。“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城市区域,这种变化部分地反映了因规划限制所导致的城市发展的限定性本质。例如,伦敦的城市绿化带限制了城市区域的向外增长。”[3]6其次,城市发展要适合人的居住和生存。城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人居住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重新看待城市的功能。美国城市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生活是富有创造性的和戏剧性的,城市是文明之地,经过数世纪的时间,导致了无数的创造文明。”[3]10城市不仅是文明之地,更是人的生存之地。因此,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少、繁荣的程度、经济的总量等等,更应该是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这要求城市的规划、发展、环境等等要和一种适宜人的生存方式相一致,从而更好地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美)卡茨纳尔逊.马克思主义与城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美)戈特迪纳.城市研究核心概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4]王欢.协商民主语境下群体环境公正研究述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4).
责任编辑:贾春
Engels’s Thoughts on City and Enlightenment in China’s Urbanization
WANG Hua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also brings some problems.In 1844,Engels analyzed the huge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He pointed out that urban space isolation,population increase,problem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and indifference still has an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Urban development requires us to rethink the limits,functions and rights of a city.It should not only include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 way of life suitable for survival.
urbanization;urban space isolation;urban development
10.13277/j.cnki.jcwu.2016.05.019
2016-01-03
A715
A
1007-3698(2016)05-0118-05
王欢,女,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空间。10010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乡空间正义”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BZX012;亦为中华女子学院院级重大项目“恩格斯城市空间正义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G2015-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