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芳,周逸萍,王晓冬,李恩昌
南通大学医学院:1 医学人文学教研室;2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江苏 南通 226001;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西安 710061
转化医学对人才培养的启示研究
单 芳1,周逸萍1,王晓冬2,李恩昌3
南通大学医学院:1医学人文学教研室;2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江苏 南通 226001;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西安 710061
针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脱节,人文教育薄弱等弊端,提出以转化医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有效的改革途径之一。文章在对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
转化医学;医学教育;改革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6005
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在当今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未来医学的突破性进展有赖于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1]。转化医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1992年美国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side)的概念,到1996年The Lancet 杂志第一次出现“转化医学”这个新名词[2], 转化医学已经迅速成为了席卷国际医学健康领域的新浪潮。转化医学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医学研究模式,它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基础研究分析问题,然后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因此,转化医学的运作模式需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密切合作,以此来打破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临床实践之间的屏障,建立起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临床医师之间的有效联系,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医学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转化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医学理念,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了保证其持续的开拓发展前景,应当有一批专业素养高、具有全球视野、精通国际领域的“领军人”来指导整个研发过程,这种人才是我们急需的,也是最紧缺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教育的改革去锻造和磨练更多这样的“排头兵”来引领转化医学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3]。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下,学科分界明显,各学科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实验课程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学习负担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加之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周期短、成本低等缺陷,使得人才培养上基础与临床脱节的弊端尤其明显,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低。
转化医学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医学教育改革上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转化医学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生物学与医学专业知识,多学科的丰富知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优秀的交流沟通能力[4]。这些都是符合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和要求的,早期将转化医学的理念融入到医学教育之中,有利于弥补医学教育中学科间的鸿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转化医学强调开放的学术视野、学科融合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将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到医学教育之中,对医学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3.1 转化医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基本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科之间连贯性不够,课程之间缺乏协调,教学模式单一等弊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横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差。而转化医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一座桥梁,强调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在医学生基础学习阶段密切联系临床的相关问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引导其带着兴趣和问题去学习,改变学生目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
3.2 转化医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本科生基础教育阶段就进行转化医学教育,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帮助其建立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完成了从实验台到病床的双向思维训练,这种能力为医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一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培养出符合当前医学科学发展需求的人才,还可以促进转化医学本身的发展与学科的完善[5]。
3.3 转化医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呵护人类健康。转化医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促进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临床的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水平,推动全人类健康水平提高,转化医学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与医学目的是紧密契合的。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锻炼学生以推动医学发展的全局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内化于学生的价值观中,使学生早期就树立终身为患者服务的理想,这对于医学生毕业后的医学实践行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3.4 转化医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现代医学的突破性进展有赖于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一些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多个学科、多个团队的共同协作之下才得以完成。转化医学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双向跳跃。早期培养学生的转化医学理念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明白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沟通能力。这不论是对于合格的医学研究人员抑或临床医疗工作者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1 构建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转化医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协作,这也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医学教育只有以此为坐标,才能培养出适合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则是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举措。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改变基础、临床教学分离以及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局面,建立“基础—临床—人文”相互渗透融合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将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具体可通过:①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通过早入门、早实践让学生尽早了解医学和医师角色,如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就是较好的方式,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这门课程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②引入“以器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重组和综合医学各学科知识,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形态与机能、微观与宏观、生理与病理、治疗与预防保健等多种融合;体现局部与整体、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与能力、道德与情感的统一;③早期开设临床课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引入医学与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2 转化医学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横向联系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掌握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
首先,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围绕某一具体的问题或具体病例,从基础到临床进行多层次的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还可通过积极开展视听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法创造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工具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使其具备掌握最新科学成果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水平及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6],构建深厚、广博的知识结构,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的医学人才。重视实践课程,优化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3 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师资队伍培养
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为了培养新型的转化医学人才,应加大创新型师资建设的力度。具体可通过:①引进高素质医学人才,鼓励海外专家从事本科或青年教师培养,把国内外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师培养与教学之中[7];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聘请高水平的专家进行相关的讲座,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学术论坛或相关的培训,鼓励学术交流,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教师的培养与教学中;③建立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可通过学术沙龙、小组讨论等形式定期开展学术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师之间互相加深学科间的了解和重视,增进学科间的合作和融合,培养转化医学的理念。
4.4 新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应该有相应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来进行控制和导向,这不仅对探索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有激励和改进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改革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在转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人才评价模式单一性和片面性,强调能力的考核和综合素养的评估。过去的人才评价体系重在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新的考核评价模式重在对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运用能力的评价。对理论课、实验课和PBL课程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病人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站式的考核评价模式。同时注重对人文素养和工具性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转化医学已经为21世纪医学的发展掀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成为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科技与人文之间相互融合的重要纽带,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医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节拍。转化医学理念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途径和平台,如何在改革之路上迈出现实可行的步伐,实现人才培养和医学发展的协调发展和双向共赢将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1]陈竺.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应对人民健康挑战[J].中国科技奖励,2011(3):6-7
[2]陆雯娉,张勘.转化医学研究中生命伦理学辩护的现况分析与前瞻思考[J].生命科学,2012, 24(11):1258-1262
[3]Albani S,Colomb J,Prakken B.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From clinical diagnosis based to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J].Clin Pharmacol Ther,2010,87(6):642-645
[4]夏海斌,吴东亮,王敏,等.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医学长学制教育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895-897
[5]王倩,董方南,肖博雅,等.医学本科生基础课阶段开展转化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18-19
[6]陈阳,刘远新,梅拉.试论中西医结合人才知识结构[J].新疆中医药,2010,28(2):47-48
[7]张洪芹.转化医学理念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665-668
Enlightenmen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o talents cultivation
Shan Fang1, Zhou Yiping2, Wang Xiaodong3, Li Enchang3
1DepartmentofMedicalHumanities,MedicalCollegeofNantongUniversity,Nantong226001;2DepartmentofHistology&Embryology,MedicalCollegeofNantongUniversity,Nantong226001;3Xi'anJiaoto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Xi'an710061,China
In view of problems like disconnection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and weak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China's present med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riented by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form. It firs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raining medical talent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n it proposes specific educational reforms in the curricular setup,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eam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我国生物样本库研究的伦理问题及其管理对策”(2016SJB720009);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65);南通大学2015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以转化医学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B61)
2016-06-04
单芳(1976-),女,江苏南通人,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生命伦理学。
G642.0
A
1004-5287(2016)06-06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