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方法创新研究
——基于整合研究的方法

2016-02-15 05:18赵晓东张晓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要素责任

赵晓东,张晓明

(1.河南大学 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天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方法创新研究
——基于整合研究的方法

赵晓东1,张晓明2

(1.河南大学 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天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从知识经济特点和审计的目的出发,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方法创新。通过回顾已有文献,结合知识经济对审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运用整合研究方法,对现有的两种审计创新方法分别进行阐述,以此揭示审计方法创新的研究轨迹和方法演变,进一步研究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的创新问题。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服务目标取向,并利用审计方法创新中的整合研究方法设计了审计方法创新的两条路径。利用整合研究方法研究知识经济下的审计方法创新,不仅拓宽了审计方法的应用领域,而且为在审计实务中开展审计业务提供了借鉴性的意见。

整合研究方法;知识经济;审计创新;审计信息系统

一、 引 言

审计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审计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使知识运营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以知识为要素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新的经济形态也逐渐形成,并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带来严峻的挑战,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从理论体系到方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叶陈刚、樊伟军( 2000),柳岸青( 2002),金彬彬(2013)等研究表明,我国审计受到知识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手段、内容与方法上。审计方法作为实现审计目的的重要途径应当予以重视。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知识经济对审计方法创新的影响,在回顾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经济条件下审计方法创新的路径。具体而言,本文运用整合研究方法研究知识经济与审计方法之间的关系来检验以下两个问题:(1)传统审计方法是否适用于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业务,即知识经济是否影响审计方法。(2)审计方法如何修正才能适用于知识经济环境?即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如何创新。

以往关于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方法创新的研究,多是分析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资本结构,其变化给审计内容、手段、人才素质带来挑战。学者的研究更注重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审计措施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审计目标。但是,他们大多只是简单地剖析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从审计制度、审计手段、审计方法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进行改善,缺乏整体创新途径的建议。马宁、官建成(2000),陈劲、查德理·史密斯等(1997),陈光(2005)认为,构建审计技术创新模式,根据审计环境的特点设计与环境相匹配的审计技术模式。合理的审计模式应用于特定的环境,不仅能够保障审计方法的顺利实施,还能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效果。柳岸青(2002),苏孜(2000),汪元义、王向东(2000),通过分析知识经济对审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别从制度、手段、技术和人才四个维度进行审计创新,运用世界范围内的审计创新成果,结合我国的环境, 以新制度、新人才、新技术来实现审计事业的良性发展。也有一些学者从审计目的、经济责任和审计服务等角度对审计创新进行思考,他们认为根据审计状况的不同,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会通过更加便利的方式实现其预期的目的,这些直接影响到审计的创新方式(余玉苗、黄兵海,2004;刘更新、许富荣,2012;蔺雷、吴贵生,2004)。

本文基于整合研究方法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方法创新的研究,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厘清知识经济的特点,回顾以往文献关于审计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分析,提出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创新的四条路径。具体我们从范围、理论与实务的角度说明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创新的意义:(1)从范围上来讲,这类研究发现了审计独有的创新活动,揭示了审计活动特有的创新特性和规律,为审计创新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2)从理论上来讲,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的创新研究,拓展了审计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内容。(3)从审计实务上来讲,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的创新研究,为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二、文献回顾与分析

国内外的文献中关于知识经济下的审计方法创新研究,以信息技术为对象的审计方法的创新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但是,大多数都是针对审计的单一目标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审计方法建议,很少有文献通过整合审计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多重目标进行相应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创新的路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机构被赋予多种角色,它承担资本市场的众多期望。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审计实施的不同目的或者要求,通过整合审计目标构建一种适合于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审计方法。

笔者从以下四个层面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审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管理协同层面的审计方法创新

审计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协同的手段,在利用已有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在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企业审计方法创新的系统演变过程。在这种管理协同作用下,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方法创新的不断尝试和经验积累以及观察其他要素的变化,可以敏锐地发现审计方法在特定环境下需要修正之处,并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合理地调整审计方法。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环境相对于传统资本市场环境更为复杂,这些都给审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可获得性与分配、竞争对手的创新战略与产业发展的知悉程度、技术环境的了解程度、组织文化氛围以及企业家的战略管理能力方面。Burgelman(1988)通过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创新能力的审计模型。Chiesa等(1996),陈光(2005)认为,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创新不仅要关注企业的业绩水平,更要注重企业经营的过程。他们将此过程作为一个主要的要素位于其他要素之前,建立此要素与其他要素的互动联系。在审计过程的不断推进阶段,观测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变化,通过分析获取相关信息,反复摸索,最终获得适合于特定环境下的审计创新方法。他们将审计创新过程要素细分为核心过程和支持系统,提出了以创新过程为主导的审计创新模型。汪元义、王向东(2000),金彬彬(2013)认为,任何创新并不是孤立的、可以任意分割的,都必须综合考虑总体目标以及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同时要兼顾创新和渐近性,才能提升审计方法创新的价值和审计质量。同时他们认为审计的空间、时间也应当作为一种要素考虑到审计方法创新中,空间、时间要素不仅能够显示已有的审计效果,而且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也会反映到其他要素上。通过融入空间、时间要素,从观念意识、制度建设与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审计方法进行创新。

(二) 风险管控层面的审计方法创新

审计也是一种风险管控工具,通过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在部门之间传递,保障各部门能够共享企业管理信息,从而避免信息孤岛效应导致的利益冲突,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控制力。同时,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时充分辨析和利用各要素与风险的关系,通过对要素之间的修正调整,从而使企业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以内。知识经济环境下,资本形态的重心、数据存在形式、财务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对于传统资本经济有很大的变化,这些无疑都会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叶陈刚、樊伟等,2000)。审计服务与审计监督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多年来由于对审计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服务与监督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妥善的建立,传统经济模式下审计服务与审计监督视为相互矛盾的关系(苏孜,2000)。知识经济环境下虚拟运营平台、虚拟支付结算以及知识资本在资本运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仅依靠审计服务与审计监督降低企业风险在可容忍范围内是无法达到的。通过审计服务与审计监督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与修正与风险呈现负相关的要素,才能使风险降低到可容忍水平。知识经济环境下各组成要素在资本运作中分工更加明细,企业的审计将逐渐由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承担,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和提高经济效率上(柳岸青,2002;薛云奎,1999)。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交互式的沟通和共享,结合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使审计体系更完整和系统运作井然有序(包强、李希富,2000)。风险管控层面的审计方法的创新,由于其能够实现各要素交互性,通过系统内部反馈,能够对各要素进行调整,从而保障系统高效运行。

(三) 技术应用层面的审计方法创新

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中资本与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知识资本(信息、人力资源以及知识等)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资本的运作模式、呈现形式以及交易支付方式多数情况都是基于虚拟平台进行的,这些变化不仅会给传统审计方法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信息的存储、修改以及输出的方式也给审计带来技术上的挑战。因此,知识经济环境需要在技术应用上进行创新,设计出适合此种环境特点的审计技术平台,结合此种环境资本结构的变化特点适当地调整审计的重心。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分别从企业管理的ERP环境、互联网技术等角度,针对网络时代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审计方法的新模式。ERP是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规划与整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改变了企业资本的组成,而且对财务管理进行大幅度的变革,使原有的审计观念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迟丽华,2008)。迟丽华认为,在ERP环境下,审计方法应当结合网络进行创新,实时跨时空在线获取审计数据,运用计算机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提示,在实时审计的情况下掌握企业的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地对企业风险较高的部分开展审计活动。马宁等(2000)则认为,企业的审计创新应当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通过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审计成员的创新能力设定评估基准。审计组织成员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不同环境下审计活动的成败。只有拥有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团队,才能使组织的风险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也有一些学者从技术创新的其他层面进行分析,认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资本形式多样化、资本结构复杂化以及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应当加强企业审计的技术管理,使审计工作能够及时掌控出现的任何情况,有利于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较高的审计效率(陈劲、耿雪松等,1997)。

(四) 经济责任层面的审计方法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产物,它是我国现行制度环境下的审计形式。它与其他审计模式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正体现了责任审计的包容性、融通性,极大地推动了审计理论创新。知识经济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集公共受托责任、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于一体,通过权衡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努力做好经济警察所负担的职责。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中,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需要,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蔡春、蔡利等(2011)认为,知识经济下应当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体制,通过建立不同审计环境与经济责任的结合模式,构建绩效与经济责任的报告体系。传统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经济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经济责任只有重新立意和拓展,与知识经济同向发展,才能使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更新等(2012)在经济责任研究的基础上,从审计动因、公共受托责任内涵、审计关系人以及审计理论框架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审计基本理论方面的创新。审计环境变化,审计理论框架的各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审计框架结构下开展审计方法的创新会极大地提高审计方法的适用性。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以国家为区域来划分经济的意识逐渐模糊,企业的经营往往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资本形态的区域差异化也越来越被淡化。被审计单位承担的经济责任也发生着变化,由于深受成长环境中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对地方性经济责任存在偏袒,他们通常会对总部的经济责任承担的较好,而对其他经营所在地或者非经营地而忽略了经济责任(Denise,Bedford,2013)。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做好对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的审计,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对执行社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承担好对公共受托责任的职责。

三、 基于整合研究方法的审计方法创新

知识经济的复杂环境对于孤立的审计路径是很难满足审计的需求,我们只有建立上述四条路径之间的联系,明确审计的最终导向,结合知识经济的具体特征,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效率、效果与经济性均衡的审计方法,笔者主要从管理协同与风险管控两个方向对审计方法创新的路径进行整合。

(一)以技术应用—经济责任—管理协同为整合路径

在整合研究视角下,将审计视为一个由管理协同、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经济责任共同组成的一个审计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是信息系统的基础,经济责任是信息系统的目标,管理协同与风险管控共同构成了信息系统的审计导向。不同的审计导向下揭示出的审计中特有的创新性质和规律有很大的区别,这些都会对审计方法的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与知识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审计方法创新,我们以构成审计信息系统的不同审计导向为主线,对技术应用与经济责任进行集成研究,揭示彼此的内在一致性,为审计方法创新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

技术应用是信息系统中的技术维度,它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技术创新团队与技术管理三个方面构建审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体系。审计人员或者工程人员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审计的具体操作流程编制成程序,实现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企业组织的变动情况与任意时间段的财务信息,审计人员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跨时空的审计活动。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一些复杂、不便于人工进行的审计。管理协同为导向,并不与技术应用相矛盾,而是通过加强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技术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强调技术创新团队、技术手段与技术管理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审计组织来讲建立一个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不仅要有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团队,还要有专业的技术管理能力,这样审计信息系统会更加完整。同时,管理协同为导向下经济责任审计并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的不同成分之间以及经济责任与技术应用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彼此承担审计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共同构成了审计信息系统。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经济责任与国际化经济责任并非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审计活动。因此,我们以管理协同为导向,将经济责任与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技术应用为了保障经济责任的履行,信息系统中的经济责任反馈的信息通过与审计人员进行交互,便于审计人员及时掌握审计活动中的效率与效果。对阻碍审计活动开展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审计信息系统进行调整,确保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够协调一致,使审计活动的开展能满足特定环境的需求。

(二)以技术应用—经济责任—风险管控为整合路径

以审计活动中的风险管控为导向,对技术应用与经济责任进行整合的审计方法创新,将审计活动视作一种经济服务,在服务自身的基础上融入技术应用和经济责任因素。此方法主要从审计活动的微观层面,通过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以及审计风险各种职能活动在组织中的作用和联系层面进行分析,构建以审计服务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体系。这种审计服务框架结构,使信息在审计各部门能够实现共享,增强了组织对企业风险或者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知识经济环境下加强对审计的风险管控,有利于避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审计服务稳定性的冲击,可以使组织在控制自身风险的同时灵活自如地应对特定环境的变化。

风险管控导向下审计服务对技术应用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它们不仅要能够实现审计服务的基本要求,还要确保企业风险水平或者审计服务的风险降到最低,以减少由于审计服务的技术因素给组织和管理带来的风险影响。但是,审计应用更多的是通过设计一定的程序,使输入到服务软件中的数据即时分析并向审计人员报告审计服务风险较高的领域或者存在风险的模块,审计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风险内容进行再审计,将企业风险或审计风险降低到可容忍水平。风险管控导向下,技术应用中的各个方面不再是围绕如何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以及构建审计信息系统,而是更多的将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这种理论框架是审计服务以技术应用进行审计方法创新的基础和平台,使不同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交互作用分析运营状态中的风险要素,及时掌握当前状态下的企业风险或审计风险。审计经济责任的大小往往是通过审计服务风险来体现,风险管控导向下我们应当密切联系经济责任层面。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它们希望通过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间接地给社会公众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可以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还可以利用股价信息提高企业的价值水平。因此,企业有强烈的风险管控意愿,而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来实现。

四、 结论与启示

为了研究知识经济下审计方法创新的路径,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并运用整合研究方法,同时对创新方法的效率、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考量,提出了审计方法创新的路径。而从管理协同、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经济责任四个层面进行审计方法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不同层面的联系。因此,我们运用整合研究方法研究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够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其在审计系统中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审计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多种目标的审计方法创新路径。

笔者将审计目标、程序及方法等视为一个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独自承担相应职责的同时又与其他部分保持联系,通过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传递及时发现审计中不适用的审计方法,从而能够根据具体的审计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审计方法进行创新。但是,知识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往往涉及相关及非相关内容,审计方法的创新仅从四个层面进行构造显得较为骨感。因此,拓展知识经济下的审计方法,特别是在整合研究方法下构建审计信息系统还有待完善。本文从整合研究方法的视角研究知识经济下的审计方法创新,不仅丰富了审计方法的内容,而且为审计实务中审计业务开展提供了审计方法的借鉴性意见。

[1]包 强,李希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创新对策[J].审计研究,2000,(1):30-31.

[2]蔡 春,蔡 利,朱 荣.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创新发展的十大思考[J].审计研究,2011,(4):17-19.

[3]陈 光.企业协同创新管理的高标准定位与审计[J].管理学报,2005,(3):327-332.

[4]陈 劲,史 密.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中加比较[J].科研管理,1997,(6):21-28.

[5]迟丽华.ERP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6):92-96.

[6]金彬彬.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审计创新对策[J].经济研究,2013,36:156-157.

[7]柳岸青.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审计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2):78-80.

[8]刘更新,许富荣.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基本理论的四大创新[J].会计之友,2012,(10):17-19.

[9]蔺 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综述[J].科研管理,2004,25(3):19-23.

[10]马 宁,官建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内容及审计基准[J].中国软科学,2000,(5):80-85.

[11]苏 孜.对我国审计监督的反思与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0(2):17-19.

[12]汪元义,王向东.知识经济与审计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5):3-6.

[13]薛云奎.重心转移:从资源到技术[J].会计研究,1999,(1):17-21.

[14]叶陈刚,樊伟军.审计的变革——21世纪审计发展的趋势[J].审计研究,2000,(4):21-28.

[15]Burgelman R A,Kosnik T J,Vanden Poel M.Toward an Capabilities Audit Framework[J].Strategic management,1988,(1):31-44.

[16]Denise,Bedford.Expanding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Integrating Triple Bottom Line Factors into Knowledge Economy Index Models and Methodologies[J].现代会计与审计,2013,(2):278-286.

[17]Vittorio Chiesa,Paul Coughlan,Chris A Voss.Development of a Technical Innovation Audit[J].Innovation management,1996,(13):105-136.

责任编校:田 旭,马军英

2016-07-30

赵晓东,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理论。

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5.019

F239.0

A

1007-9734(2016)05-0118-05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要素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