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祥先生致周传瑛函一通兼及其他

2016-02-15 02:08解旬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昆剧

解旬灵



张宗祥先生致周传瑛函一通兼及其他

解旬灵

摘要:浙江图书馆藏张宗祥先生手稿本《改编浣纱记七折》中,所附致周传瑛信函一通以及各折结尾的说明文字等,对于原文进行整理并对于相关人事稍加注释。信函之前以按语形式对于相关内容略加申述,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先生此信及说明文字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张宗祥;周传瑛;浣纱记;昆剧

张宗祥(1882—1965),浙江海宁硖石人。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张先生一生主要从事文教、图书馆事业,执掌浙江图书馆、西泠印社多年,学识渊博,识见独到,工诗能文,精于鉴赏,在文学、史学、考古、金石、书画、医学、音乐、戏曲、史地等各方面均有所建树,蔚成大家。浙江图书馆所藏张先生大量手稿,未曾揭载,关涉张先生平生所治各门学问,其中有昆曲剧本若干。笔者在董理相关部分,于先生所创作的《改编浣纱记七折》剧本之中,发见张先生1957年写给浙江昆剧团周传瑛先生的一封信①张宗祥:《改编浣纱记七折》剧本前附。浙江图书馆藏手稿本。,以及附在每折之后针对原剧改编之处所作的说明文字。此通信函兼相关说明文字,既展示了张先生深厚的昆剧专业素养,也从侧面显现出张先生对于包括昆剧演员和昆剧演出团体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关怀和扶持。

周传瑛(1912—1988),江苏苏州人。本名根荣,于昆曲传习所习艺期间,得艺名为传瑛。周传瑛先生是我国昆剧艺术建国后的代表人物,工小生。自1951年起,在其长期担任时已先后易名为“国风苏昆剧团”、“国风昆苏剧团”副团长、团长,及其后改组而成的国营“浙江省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团长期间,仍兼任主要演员和教师。其后,因为执导并主演的《长生殿》,被列为1954年世界文化名人;1956年,率领浙江省昆剧团晋京演出他本人参与改编、导演、主演的《十五贯》,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称为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他本人也被誉为“活况钟”。在晚年,更是倾心培育后起之秀,将自己一生六十馀年的宝贵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为新中国的昆剧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传瑛先生在昆剧发展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浣纱记》是中国明代著名戏剧家梁辰鱼(1521—1594)根据史书《吴越春秋》改编而成,第一次将世称“水磨腔”的昆山腔用于舞台,将昆山腔由文人清唱的案头曲目,演变为可供舞台演出的具体剧目。这一改变,在昆曲表演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因而该剧在昆剧发展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剧故事曲折、结构完整、唱词优美、音乐与剧情结合充分自然,计有四十五折①[明]梁辰鱼:《浣纱记》,浙江图书馆藏《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影印长乐郑氏藏明刊本,原书版框高二十一厘米、宽十四厘米。目录部分列出,上卷:家门游春谋吴伐越交征被围通噽允降送饯投吴捧心谈义养马打围越叹问疾效颦降赦(放归论侠宴臣访女);下卷:迎施遣求演舞寄子别施见主圣别采莲定计谏父死忠思忆被擒飞报同盟(誓师行成不允显圣吴刎擒噽治定泛湖)。,开拓了昆剧曲目以生旦悲欢离合抒发家国兴亡之感的传统。张先生此次改编,针对原剧冗长的戏剧编排和旁芜的情节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精简了剧目,改为七折②《改编浣纱记七折》,目录部分列出,第一折谋吴;第二折访施;第三折教舞;第四折进施;第五折采莲;第六折沼吴;第七折泛湖。,使得新剧更适合现代演出。每一折结束之后,张先生都针对梁氏原书情节或唱腔的设置在改编剧本中的相应改动和变化,作出了或详或略的说明,以期使得自己的改编意图为别人所充分了解(详见文后附录部分)。

张先生此次改编的剧本,在角色设置上,也对梁氏原书未尽臻善之处做了改动。在改编剧本的目录之后,列有该剧细致的角色设定和安排③《改编浣纱记七折》,目录之后列出,越王生,夫人贴,范蠡小生,文种末,西施旦,东施丑,县官杂,执事杂,干将杂,陈音杂,门官杂,伯噽丑,泄庸净,计倪丑,太子友小外,船家杂,宫女众,军士众,院子院,侍女侍。,计有二十个角色,九种行当。在相关的改动之后,张先生针对角色设置的改动有相应的说明。张先生在致周传瑛先生的信中,对于安排演员饰演角色也进行了合理建议,足见先生对于浙江昆剧事业的熟悉和热情。据周传瑛先生自己的回忆,早在1930年前后,他在上海大世界搭班演出的时候,就曾得张先生教授过文化课④周传瑛口述、洛地整理:《昆剧生涯六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55-56页。“张宗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非常有学问,对昆曲很有研究。……兴之所至,他就给我们说戏,介绍作者,说剧情,讲曲文,解曲意。他讲得很透彻,对我们帮助很大,……大概是一九三〇年吧,……我们就到张先生家里去上课。他点了五个学生:我是小生,传芗、传芳、传蘅三个是旦,传浩是丑;选定了一本讲历史典故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作为课本,……这样,我们每天上午从马浪路步行到他的寓所——新闸路大通路培德里,总要走四十分钟左右,八点钟前赶到,读两个钟头书,回去吃完中饭赶日场。如此总有几个月时间吧,收益确实很大,对我以后在编戏、排戏、说戏方面很有帮助。我本来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在传习所也没有学到几个字,平时主要靠自己读曲文,学字很吃力,要说后来能粗通文墨,这还是张宗祥先生点出问题,帮助我们学习《幼学琼林》打的底子。”,对于他的演出以及后来的戏曲教学事业,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周先生终生对待张先生均以师事之。张先生不仅在学理上帮助昆曲艺人提高文化水平,而且身体力行,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他们的演出。1931年前后,传字辈艺人和恩主闹翻,艺人们自己组织了名为“仙霓社”的共和班。在这最为艰难的时刻,张先生给与了他们物质上的鼓励⑤《昆剧生涯六十年·仙霓社的新尝试》,第62页。“张宗祥先生又再次资助了我们”。。几十年如一日,二十馀年过去,当张宗祥先生和周传瑛先生人生轨迹于杭州再次交汇之时,他们延续了在上海的情谊,合力为昆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张先生以自己独到的艺术造诣,为浙江昆剧团以及以周传瑛为代表的浙昆演员奉献自己的热情,为他们改编剧本,并悉心指导他们的舞台演出,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推动昆剧艺术的发展。

通过张宗祥先生对于梁辰鱼《浣纱记》的改编,可以看出张先生对于昆剧艺术极为深厚的专业造诣。首先是戏剧结构方面的改进。一则原剧长达四十五出,全本搬演需要几天时间,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二则情节旁芜杂出,头绪纷乱,戏剧矛盾不够尖锐和集中。张先生改为七折,三个多小时即可全部演完(详见文后附录剧本封面张先生所批文字),既没有损害原剧的基本故事发展脉略,又符合现代剧场演出的时间规律。张先生为了坚持这一符合现代戏剧的创作规律,甚至不惜删减自该剧诞生以来,在昆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传统折子剧目《寄子》等名段。其次是角色设置的改进。张先生在第一折说明文字中提到“原书勾践小生,范蠡生,觉得不太协调,今把来对换了。范蠡是计然(即计倪)学生,年纪是轻的”(详见文后附录),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再次是唱腔曲牌的一些改进。诸如第一折、第二折、第四折、第七折的说明文字,张先生在曲牌、音乐方面均有详细具体的说明。还有就是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在改编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张先生在第六折说明文字中,对于为何改编剧将伯噽的最后处死改为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表现方式,做了详尽的解释。不仅是为了规避某些不合史实与自然规律的因素,也烘托了勾践痛快沉着的性格特征。还有第五折说明文字“夫差少年时亦有作为,且为一国之君,不应描写成少年无赖,故唱句中亦皆改去。如‘顿然心痒,恨不得就上牙床'等句”,也体现了张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严谨态度和对于史实的尊重。此外,改编剧还对一些违背历史事实的细节做了修订。如第三折说明文字所言,“曲中‘金莲'改‘华茵',因为当时女子尚未缠足,‘金莲'向来是形容小脚的典故;‘袅袅'改‘绰约',因为下句‘纷纷'两字,不能形容舞态,改作‘缤纷',就牵连到此二字”,第六折说明文字有“此折原曲有‘丹枫'等语,时令不合,改去”,这些都体现了一位剧作家所应保有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张先生在此通信函以及相关说明文字中,不仅从编剧的身份对于《改编浣纱记七折》一剧,做出了一定的理论上的剖析,也从专业演出的角度给予了浙江昆剧团实践性的指导意见。此函与剧本的说明文字在研究张先生戏曲艺术思想诸多方面,譬如张先生的戏曲创作上、张先生与昆剧艺术家交往的史实上、浙江昆剧团发展史上、昆剧改编与表演史上等均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值此张宗祥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特此揭示,以飨读者。

传瑛弟:

你三四次说起要致力这部《浣纱记》。今年回杭,又向我说“昆苏剧团”中各艺人,已在学唱剧中曲文。是的,这一剧本是值得注意的。一、这是一部历史剧。剧中主人是数千年来全国闻名的美人——西施。二、梁辰鱼为了帮助他创造昆腔的好友魏良辅,专心刻意来写成此剧扶助昆腔,使得能融会南北二曲,成一种独立的腔调,这就说明了此一剧本,可以作为昆腔的开山祖师。我想了许久,现在要拿来全部演唱,却有两种难处:(一)全书四十五折,连台排演,也得要四五日方能演毕;(二)梁氏此剧以《吴越春秋》一书为底本,又参加进一些其他材料,因之极为复杂。一忽儿说伍子胥,连“寄子”也编进去了。一忽儿说“王孙骆”,一忽儿又说晋君,千头万绪,闹得“不亦乐乎”,从而把主题倒反削弱。我的意思:现在演唱,非在三四小时内解决不可,此其一;非把主题突出、使观众了然剧本意义不可,此其二。根据这两点意见得出编改的原则是:将所有材料专围绕在西施一个人身上,无关的一切删去,比较有关的可以在道白曲文中反映一二。其它如预言、鬼神、报应等等,当然一点不留。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观众完全明了“浣纱记”三字意义。但是又须明确认定这一剧本,究竟为什么要排演?我意思是:梁氏编剧时,仅仅谈到复仇,起发一点狭义的爱国观念而已。现在应该在弱肉强食帝国主义者侵略弱小民族一方面着眼。况且当时越国确是指定地区种葛,以供吴国贡品,这就是古代帝国主义者侵略弱小民族的事实。现在世界上侵略者未尽消灭之前,是可以排演的。根据这一理由,拿它改变了立场,让勾践夫妇,仍以复仇为主,拿主要人物西施,改变成反抗帝国主义的人物,我认为并不十分违背事实的。其次,这是一部昆腔经典剧本,唱昆曲的剧团,当然有责任要排演它。主要人物产生在诸暨,在浙江的昆曲剧团,尤其要排演它。因此我就大胆地、草率地,动手改编,成此剧本。

我近来外貌不大改样,其实耳朵、眼睛,都打了折扣。尤其是怕冷、怕烦、怕动,已经十足显得衰老了。不趁此刻动手,恐怕更没有机会搞好它;又恐怕或者有人拿来改编成“话剧加唱”,脱离了昆腔的畴范,所以匆匆地写出此稿。存在着问题很多:一、删改得是否适当。二、演唱时要占多少钟点。第一点可由团中将此稿寄北京、上海,让韩世昌、白芸生、俞振飞许多同志和其它爱好戏曲者尽量提出意见,在明年二月底汇齐,进行修改。第二点我原拟将“回营”一折加入,所以“谋吴”一折中有“文大夫行贿”一语,后觉过长删去。但如果嫌短,仍旧可以改动加入(必须改动,方好加入)。倘照现编七折演唱尚觉时间过长,必须删节,那就只好在“教舞”、“进施”两折中设法了,但极愿不再删减。

演出时在团中人员上的支配。我建议由你及张娴①张娴(1915—2006),江苏苏州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张凤霞,工旦角。京剧师从杨小培,先唱老生,后改花旦。后唱昆剧,师从王传淞。创造了《长生殿》中的杨贵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娘,《牡丹亭》中杜丽娘等艺术形象。父亲张柏生,配偶周传瑛,两姊张艳云、张凤云皆为戏曲界人物。扮越王和夫人,传淞②王传淞(1906—1987),江苏苏州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1921年入昆剧传习所,师承沈月泉、沈斌、陆寿卿等,后曾参加国风苏剧团,1956年国风苏剧团改组成浙江省昆苏剧团,因排演改编昆剧《十五贯》而轰动剧坛。他在其中出演娄阿鼠一角,亦因塑造人物神态逼真、技艺精湛而蜚声中外。著有《丑中美——王传淞谈艺录》一书。扮伯嚭,朱国梁③朱国梁(1903—1960),浙江镇海人。苏剧兼昆剧著名演员。本名阿国,初学评弹,后从张柏生学唱苏滩。1929年4月,他与张凤云共同创办国风社,应接苏滩堂会,并于游乐场演出。早在三十年代初,他即尝试将苏滩《花魁记》、《白蛇传》等折子戏串连,整理成本戏演出。尔后,又将自编历史剧《林则徐》,昆剧改编本《呆中福》、《翡翠园》等搬上苏剧舞台,使曲艺形式的苏滩逐步发展成苏剧。1941年8月将国风社易名为“国风苏剧团”,并经历了一条极为艰难曲折的创业道路,一直坚持到解放,为苏剧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朱国梁也是昆剧事业的支持者,四十年代初,仙霓社散班后,他接收王传淞、周传瑛等昆剧“传”字辈演员入团,使行将断绝的昆剧演出得以依附于苏剧舞台而薪传不息。朱国梁工丑行,兼老生、净角。演唱口齿清,咬字准,音色美,韵味浓。对艺术严肃认真,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在昆剧《十五贯》中饰演过于执,把一个自命不凡、但实际上是主观主义草菅人命的官僚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扮吴王,传铎④包传铎(1920—1997),江苏苏州人,昆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根生,入昆曲传习所习艺得艺名传铎。工末行。1949 年2月起,参加国风苏剧团及后来改组而成的浙江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担任演员兼教师。1956年4月随团赴京演出改编本昆剧《十五贯》,轰动全国。他在戏中担任周忱一角,演得很有气势,颇合身份,评价甚高。扮文种。范蠡、西施,唱做多,分两小生、两旦扮演。小生团中本有两人,旦角尤多,但必须择扮相好、嗓音好、身段好、生合式,可以仔细研究。

龚祥甫⑤龚祥甫,苏昆表演艺术家。工小生,《十五贯》中出演熊友兰。浙江昆剧团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龚世葵(1938—)之父。病得如何?许多小宝宝想必思想上、身体上、艺术上,多有进步。希望他们更大大的有进步。翻过头来,替老一辈作榜样。好么?我怕烦,就拿给你的信,写在这一剧本前面,作为说明,好么?祝你们进步团结,一切顺利。

张宗祥 一九五七·十·三十

如果你们唱“教舞”中的【二犯江儿水】,就会感到抑扬婉转,表现出众舞情况来。唱“采莲”中【右轮台】,就会感到热闹繁华的场面。唱“泛湖”中的【南北对曲】,就会像听到喁喁对语的情形。所以向来曲牌,虽不明分哀乐,可以随便处理;但是能够精心选择,实在也可以代表出剧中情节来的。又及

附录

第一折【说明】:

梁氏《浣纱记》,从吴越檇李战事说起,其中穿插伍子胥等许多事迹,几乎拿一部《吴越春秋》材料尽数归入记中。在当时连台续演,原可铺排尽致。今则须在三小时至四小时之间演完,自不能仍用此例。而且其中有许许多多事迹,与西施关系极少,何必牵入,反致本题不突出。现在故以原书《宴臣》一折(亦名《谋吴》)改编为第一折。此折原书作勾践归国未临朝政时事,今将他推迟几年,理由是求合史实。原书旨在报仇,这就成为夫差勾践两人私事。今改成求脱吴国羁绊,免去贡役,以见古代帝国主义之侵略,且史实上实亦如此。原书勾践小生,范蠡生,觉得不太协调,今把来对换了。范蠡是计然(即计倪)学生,年纪是轻的。原书【锦堂月】重三阕、【醉翁子】重一阕,今皆不重,既可节省唱工,又不失昆戏规律(凡改编之意,已见此条者,下不重见)。

第二折【说明】:

原书《游春》一折,范、施订婚。事既突然,又蹈袭才子佳人老一套。此折是合《游春》、《捧心》、《迎施》诸折,剪裁改造而成的。曲牌则用《游春》,删去【绕池游】、【水红花】重者两阕。原本用韵由麻转支,一折两韵,向有此例。惟可用一韵的,还是用一韵,唱时较协调。故【玉抱肚】二阕仍用麻韵。凡昆曲,一折曲牌,实有一定。首用何牌,次用何牌,不可任意删移,方合规律。梁氏此书,比较正确,尤宜注意。

第三折【说明】:

此折为唱工重头,而且音节至佳,是梁氏为安排唱调最注意之作,故均照原文,但改白文。曲中“金莲”改“华茵”,因为当时女子尚未缠足,金莲向来是形容小脚的典故;“袅袅”改“绰约”,因为下句“纷纷”两字,不能形容舞态,改作“缤纷”,就牵连到此二字。此折重唱,比较闷。

第四折【说明】:

此折照原书节去【二郎神】、【啭林莺】四曲,非独事实应节,以曲论亦觉太多可省,且仍合规律。

第五折【说明】:

此折原曲有“丹枫”等语,时令不合,改去。夫差少年时亦有作为,且为一国之君,不应描写成少年无赖,故唱句中亦皆改去。如“顿然心痒,恨不得就上牙床”等句。

第六折【说明】:

此折合许多删去节目中事迹,写成一页总帐,做一小结束。独有太子之死,叙得较明,因要借他来作战场的对手,其他连夫差行成自刎,一概略去,以图简省。伯嚭之死,各书记载不同,但原剧本作为鬼神阴谴,既入迷信,又违史实。盖各书叙述虽不同,为越所杀则同。今来一个当场出采,比较痛快;一方面又反映出了勾践的性格(战时如要热闹,可再添

入莫邪统率女兵)。

第七折【说明】:

此折亦原书唱工最重之折,故仅删去【北梅花酒】、【南锦衣香】两曲,惟词句因求合事实,改动较多。西施之死,战国末期人,已有“西子之沉以其美也”之说,可知他是从伍大夫,不是从范大夫。既拿唐人诗句,勉强作一翻案,在戏剧中原无不可。但必要先订婚,后赐金烛结婚,这种俗套排场,我是认为污蔑西施的,所以尽皆删改。

封面:

寄到后盼写一信来。可油印数十份,征求意见。原稿还我,我要留作纪念。

交给传锟他们看了,认为局面紧凑,三小时馀可以演完。你们再考虑考虑看。

参考文献:

[1]张宗祥.改编浣纱记七折[M].浙江图书馆藏手稿本.

[2]梁辰鱼.浣纱记[M].浙江图书馆藏《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影印长乐郑氏藏明刊本.

[3]周传瑛,口述;洛地,整理.昆剧生涯六十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周立波)

One Letter from Mr. Zhang Zongxiang to Zhou Chuanying and Other Things

XIE Xunling

Abstract:Mr. Zhang Zongxiang's manuscript Seven Acts of Adapted Notes of Washing Gauze in Zhejiang Library attached the letter to Zhou Chuanying as well as the explanatory text at the end of each act. It sorts out the original text and gives a little comment on related things. Before the letter,explanation of relevant contents is given in the form of commentaries to help the rea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Mr. Zhang's letter and the intent of the narration.

Key words:Zhang Zongxiang;Zhou Chuanying;notes of washing gauze;kunqu opera

中图分类号:J820. 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简介:解旬灵(1974— ),女,安徽灵璧人,文学博士,浙江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市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副编审,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城市历史文脉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研究。(杭州310027)

猜你喜欢
昆剧
罗周昆剧创作论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论传统曲律赋予新编昆剧的艺术性与传播力——从罗周新编昆剧的曲调创作谈起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蔡正仁年过古稀,依旧高昂
《牡丹亭》: 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
身体的意义:论昆剧身段谱的戏曲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