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鱼和 “大梁王侯”交游考∗

2016-02-15 01:4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梁氏交游大梁

庄 吉

梁辰鱼和 “大梁王侯”交游考∗

庄 吉

明代曲家张大复 《梅花草堂集》记载的剧作家梁辰鱼和大梁王侯饮酒决赌之事,长期引为昆曲史掌故,但是关于大梁王侯的身份却皆不详其所指。通过对地方史料的逐字解读,结合梁氏本人诗文,最终解开了 “大梁王侯”身份之迷,初步理清了梁辰鱼和王用章交游的脉络,为梁辰鱼研究排除一大障碍。

昆曲;梁辰鱼;大梁王侯;身份;交游

一、“大梁王侯”之迷

对梁辰鱼的研究一直是昆曲史的重要课题,数十年来,专家们对梁氏的家族生平几乎梳理得一清二楚,鲜有不为人知的地方。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黎国韬、周佩文合著《梁辰鱼研究》,其中第三章 《梁辰鱼交往考略》的第二节 “梁辰鱼与王侯贵胄”,第一条 “大梁王侯”写得非常明确:

前文引过张大复 《梅花草堂集·皇明昆山人物传》卷八 《梁辰鱼》,述其与大梁王侯饮酒决赌事。大梁即今郑州,但所言王侯却不详其具体所指,姑存以俟考。[1]

从书中看,作者对梁辰鱼交往过的重要人物均有比较详实考证,独独 “大梁王侯”一人至今没有结论,著者 “姑存以俟考”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本文则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以期扫除梁辰鱼交往人物中的一个障碍。

二、梁辰鱼和大梁王侯的记载

梁辰鱼 (1520-1591),字伯龙,号少白,别署仇池外史。苏州府昆山县人。明代著名剧作家、曲家、诗人。有关梁氏生平事迹本文不作赘述。

《梁辰鱼研究》的引文中提到:“张大复 《梅花草堂集皇明昆山人物传》卷八 《梁辰鱼》,述其与大梁王侯饮酒决赌事。”经查明代昆山张大复所著 《皇明昆山人物传》卷八 “梁辰鱼”条云:

……公性善酒,饮可一石。大梁王侯请与决赌,左右列巨觥各数十,引满,轰饮之,侯几八斗而醉,公尽一石弗动。

时有梨园数辈,更互奏杂调,公倚而和之,其音若丝,无不尽态。侯大笑,乐谓:“伯龙之技,如香象搏兔。”具见全力如此。[2]

其实文中讲了两段故事,第一段说梁辰鱼善饮酒,酒量达到一石以上,“大梁王侯”听说后很是不服气,邀请梁氏进行一次喝酒比赛。宴席上左右两边各摆了数十只大酒杯,都满上酒,两人开始轰饮,“大梁王侯”喝到八斗时已经醉倒了,而梁辰鱼喝完了一石,就是十斗,居然不动声色。第二个故事则讲述了这位 “大梁王侯”雅好梨园戏曲杂调,而现场梁氏居然即兴与梨园子弟配合客串了一段,闻者以为梁辰鱼的歌声 “其音若丝,无不尽态”,大梁王侯听后大加赞赏:“伯龙之技,如香象搏兔”,认为梁辰鱼的声乐技巧太高了,即使唱个小曲也能把水磨昆腔发挥得淋漓尽致。足见这位“大梁王侯”在音乐鉴赏方面相当专业,他应该是梁氏的知音了。所以,昆曲研究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么精彩的段子。

与该条目内容相近的,还有清初 《康熙昆山县志稿》卷第十七中 “梁辰鱼”条:

……性喜饮,尝与大梁王侯决赌,侯八斗醉,辰鱼尽一石弗动。

时有梨园数辈,互奏杂调,辰鱼倚而和之,其音如丝,侯大笑,乐谓:“伯龙之技,如香象搏兔。”具见全力如此。[3]

大概是因为好酒之事只能入野史笔记之类,所以,之后在梁辰鱼的其他传记中不再提及,只保留“喜酒,尽一石弗醉”之类的简单交待,而梁氏和歌之事也一概隐去。由于旁证资料不足,当代的研究者仅从以上内容,就搞清楚这位 “大梁王侯”的身份确实有很大难度。

当然,如果仔细分析以上引用文字,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锁定这位 “大梁王侯”的真实身份。注意,张大复在文章中尊称梁辰鱼为“公”,当然这个 “公”不是代爵位官位,只是敬词;而在 “大梁王侯”称谓之后,张大复则用一个 “侯”字来特指,可见 “侯”也应该是尊称、是敬词,能否从这个 “侯”字上找到突破口呢?

“侯”字,通常有两种用法,一为姓氏,二是爵位。从引文的上下文意思看,基本排除姓氏的可能,是否 “侯”指的就是那个 “大梁王”的身份呢?

在我国古代,爵位中 “侯爵”长期存在。比如,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天子封建,其中侯爵在周朝封建五等爵位中排列第二。当时人们就把帝胄贵族统称为 “王侯”。陈胜吴广起义,就打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到了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其中,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列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而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即民间所谓的 “百里侯”、“万户侯”。唐宋以后,人们开始把县令比作的 “百里侯”。

由此推断,文中提及的 “侯”很有可能是明代社会士绅对县令这个 “百里侯”的尊称。如果张大复的 “侯”指代的是县令,那么这位 “大梁王侯”会不会就是指代一位籍贯大梁的王姓县令?

查考昆山地方志 (清 《康熙昆山县志稿·职官》)可知,从嘉靖年间开始到明末,一共出现过以下几位王姓县令:王旸、王朝用、王庭、王应璧、王用章、王时熙、王忠陛[3]。其中仅王用章一人有传,其馀六人都没有详细记载。

那么,这位著名的 “大梁王侯”是否与昆山知县王用章有关呢?

三、昆山知县王用章其人其事

据清初 《康熙昆山县志稿·名宦》卷第十二“王用章”条目中,有关于他的生平记载:

王用章,字汝平,祥符人。嘉靖乙丑以进士知昆山。性通敏,能周知民情。甫抵县,按所部田赋及诸奉行催督之籍一览洞然。於是询诸父老,曲算其便。定雇役之法,清改兑之弊,免储搃之役。期年,民大悦。会抚院图头粮长之议下,用章廉知飞诡之弊为领赋者害,乃先将图甲清之,下令严限推收,令买主不苦在户催征,业主不乐客户影射,而七十二区之田尽书,乃按照田户以编役,按区照图甲以拨运,从此役均弊绝,民皆乐业焉。会海忠介浚吴淞江,工役浩繁,用章应机立办,民间若不闻有役者。忠介意在遏抑豪强,仕官之家重足而立,独昆邑赖用章主持,无敢有告讦者。听讼晨至夕,鞫绝无停留,后至公堂寂然。尝有雁降于庭,留止不去,人为赋 《来雁》以美之。己巳、庚午,县苦水灾,力请于忠介,得免漕粮改折,民赖以全。性洒落,能多饮而不醉。尝与士大夫从容山水间。一以私请则面目毅然矣。有某公者,父子怀嫌。适园亭落成,来请用章,饮酒阑,忽曰:“今日欲鞫一公事。”问何事?曰:“即公父子间事也。”呼其子出,因数其家事,委细具知,皆以至情开谕,一家骇服,叩头请罪,感泣誓终身慈孝,因复命酒,饮极欢,为题其堂曰 “遂初”,言遂为父子如初也。三年入计,考上上,民皆诣阙请留。海公疏请,迁为常州府同知,仍管县事。前后凡七年,召入为主客郎,竟不赴。归而饮酒赋诗,优游林下,以上寿终。昆民思之,建祠于玉柱塔之左。[3]

依据以上记载,马上要得出结论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王用章就是张大复提到的 “大梁王侯”,主要看能否挖掘以下几条关键证据:

证据之一,王用章的籍贯是否就是所谓的 “大梁”?

根据县志记载可知:“王用章,字汝平,祥符人。嘉靖乙丑以进士知昆山。”王用章是明代嘉靖乙丑科 (1565)三甲进士,援例授知县之职。关键点在于他的籍贯是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市,这下就对上号了。大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就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秦始皇统一六国,大梁城被秦军用大水冲坏。由于古人尤其是文人常常喜欢用古地名来指代自己的家乡,所以当时人们用 “大梁”来指代祥符也算情理之中。如是推论,“大梁王侯”很可能就是王用章了。但不知何故,《梁辰鱼研究》中如何得出 “大梁即今郑州”之说?

证据之二,昆山文人撰写的 《来雁赋》能否找到?

王用章的传记中提到:王知县善于断案,听讼从早到晚,一口气下来绝不停留,导致后来公堂上长时间没有人前来诉讼,衙门里变得冷冷清清。一次一只大雁降落在县衙的庭院里,居然还不肯走。坊间就传言,是王知县的公正廉洁、爱民如子才引来了这头大雁。于是地方上的文人墨客专门写一篇《来雁赋》来赞美百姓爱戴的王知县。

无巧不成书,《康熙昆山县志稿·艺文》中偏偏收录了一篇名为 《来雁赋 (有序)》,这篇诗歌是明代昆山著名文人俞允文所作。提到俞允文,从事梁辰鱼研究的专家都了解,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而且还是梁辰鱼的姑父,他写的诗文应该是非常有力的证据了。有意思的是俞氏在这首《来雁赋》前面写了一段长文,作为序,从而证实了笔者的推断。原序开篇这样说:

明府大梁王公以廉平惠爱为邑,而尤以文学缘饰之。百姓乂宁,彬彬有单父之理。隆庆二年十有一月,公在厅事,忽有翔雁降于公庭,依迟宛颈,留止不去。公乃异而畜之,不以笼槛,益用柔驯。咸谓:“公之理行,不惟孚於民,而且暨于翔泳矣。”……[3]

这下明白了,当时昆山地方的文人乡绅就是用“大梁王公”或 “大梁王侯”来称颂他们心目中的好知县——王用章的,因此,“大梁王侯”基本可以锁定了。

证据之三,王用章题写 “遂初堂”是否有过记载?

俗话说 “清官难官家务事”,但是关于王用章清官能断家务事在他的传记中记载详详细细,而且他还亲自为那家人家题写了 “遂初”的堂名。查阅民国 《昆新两县续补合志·第宅园亭》,其中有一条目称:“养馀园,在马鞍山西麓。明吏科给事中许从龙辟,今废。”条目下则附有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撰的 《养馀园记》,文中写道:

吏科右给事中昆山许子,去其官之五岁而始为园,又逾岁而园成。其地闤阳而郊阴,右负城,左瞰山,竹木森秀,台榭馆扉之类,错居而各有所。窈窕静深,洁不容唾,规池矩沼,负抱宛转。皆许子之所意缔而手启者。邑侯大梁王君名其堂曰 “遂初”,取晋孙盛所为赋语也。……[4]

文中所称 “邑侯大梁王君”正是王用章,这里的 “邑侯”指代昆山县令,当然王世贞用 “大梁王君”而不用 “大梁王侯”来称呼王用章是有道理的,因为王世贞官至尚书,又是梁辰鱼的长辈,所以他在称呼王用章时就不必用 “王公”或者 “王侯”之类的敬词了。应该讲 “邑侯大梁王君”的表述比 “大梁王侯”要准确一点,至少不会产生歧义。

以上三重证据足以证明,张大复和 《康熙昆山县志稿》中所谓的 “大梁王侯”就是当时的昆山县令王用章无疑。

四、梁辰鱼和王用章的交游

回到梁辰鱼和 “大梁王侯”,也就是王用章的主题上来,张大复和地方志热情地记录了两人的交游故事,但只有饮酒决赌和梁氏和歌之事,除此之外,两人是否还有其他交集呢?据 《康熙昆山县志稿》“王用章”传记的记载:

三年入计,考上上,民皆诣阙请留。海公疏请,迁为常州府同知,仍管县事。前后凡七年,召入为主客郎,竟不赴。……[3]

王用章是嘉靖乙丑科的三甲进士,即于当年履新昆山,由于政绩卓著,三年后上司考核中,他被评为 “上上”,明代官员考核得 “上上”的官员原则上都会得到升迁的机会,但是由于昆山百姓再三向上级部门请求挽留,经江苏巡抚海瑞向吏部打了报告,同意提拔王用章为常州府的同知,仍然兼知昆山县政,这样王用章在昆山前后共主政了七年。

七年间,梁辰鱼以太学生的身份应该可以有机会与王用章一同交游,正如县志所载:王用章 “性洒落,能多饮而不醉。尝与士大夫从容山水间”。文中的 “士大夫”应当包括了指梁辰鱼、俞允文等一干文人、乡绅。

查考 《梁辰鱼集》的诗歌,可以发现梁氏与王用章的交游倡和比较频繁,粗略统计,大约有:《松云歌赠王明府》《月下同王明府坐凤凰石次韵》《春日同王明府登卧云阁》《王别驾、潘治中泛舟莲陂,限得疣字》《七夕同王别驾西郭莲塘泛舟一首》《七夕同王别驾用章莲塘泛舟次韵二首》《中秋夜泛舟石湖,闻王别驾亦有玉山之游,赋此奉寄》《送王别驾转客部郎员外》等,这些诗歌大多数是梁辰鱼和王用章等文人一起游历山水之间所作,足见王知县对昆山地方文人的重视、对梁辰鱼等人诗歌才华的推崇。

同时,从诗歌中对王用章的不同称谓也印证了县志中王氏官职的变化,在王用章任昆山知县时,梁氏尊称他为 “明府”,当王用章官居常州府同知后,梁氏又称其为 “别驾”。而他们交游的地点多是在昆山的玉峰山间或是泛舟湖荡。最后,当王用章离任昆山之际,梁辰鱼饱含深情地写下了 《送王别驾转客部郎员外》的长诗一首,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王用章的生平和主政昆山七年的政绩,这首诗足以鉴证两人的深厚友谊。全诗摘录如下:

江清日淡客不发,千山木叶空缤纷。使君别去一何早?附辙攀辕上长道。父老呼号不忍闻,秋原泪滴伤心草。君家原是大梁豪,十五弯弓佩宝刀。二十翩翩弄文翰,稜层紫气干云霄。赫奕声名一时起,当年占籍金闺里。小试原非百里才,琴堂澄冷如秋水。政简庭闲案牍稀,公馀时来坐翠微。花暗千村无犬吠,云开双舄看凫飞。化行三载民颂息,增秩依然治海邑。恩浃孤城十万家,声超诸郡二千石。一朝飞檄来天衢,侍从今看到羽仪。翱翔台省空羡尔,抚字黎庶将凭谁?冠盖倾城饯西郭,从此弦歌长寂寞。不持凄凉满路歧,坐见悲啼遍墟落。惭余偃蹇陋巷居,高轩常式使君车。不嫌尘网挂四壁,每投逸翰缄双鱼。逸翰时投积斐几,唱和盈盈在人耳。未许江东轻弃儒,但推海内有国士。感君别君还如何?身披薜荔山之阿。伫看极北云深处,兰台石室高嵯峨。功成金印应如斗,长啸烟霞一回首。仗剑始为黄鹤宾,绯衣终作赤松友。君不闻,王郎酒酣斫地歌莫哀,眼看千古穷达俱尘埃。君能异日扁舟访茂苑,我亦相期走马直上梁王台。[5]

诗中 “君家原是大梁豪”、“我亦相期走马直上梁王台”之句,明白无疑地道出了王用章的家乡,又一次证明了 “大梁王侯”即指王用章本人。同时,作者以无比感激的心情写道:“惭余偃蹇陋巷居,高轩常式使君车。不嫌尘网挂四壁,每投逸翰缄双鱼。逸翰时投积斐几,唱和盈盈在人耳。未许江东轻弃儒,但推海内有国士。……”感慨王用章多年来对自己的眷顾和唱和,足见两人的友谊非同寻常。最后,诗人唱道:“君不闻王郎酒酣斫地歌莫哀,眼看千古穷达俱尘埃。”诗中 “王郎酒酣斫地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王用章善饮的个性,也证明了张大复记载的两人饮酒决赌和伯龙和歌的故事是可信的。

结论

由于 《梁辰鱼研究》的著者在考证梁辰鱼和“大梁王侯”的交游过程中,把 “王侯”简单地理解为 “王侯帝胄”,导致搜索的视野仅局限在了明代朱姓诸王身上,幸亏明代没有 “大梁王”的封号,否则很可能出现 “张冠李戴”。

事实上,学者的一个小小疏忽,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新近出版的有关梁辰鱼的传记或 “学术专著”当中,已经出现了梁辰鱼与虚构的朱姓 “大梁王”在开封藩邸大摆筵宴之类的章节,甚至梁氏与所谓的 “大梁王”之间把酒言欢的场景对话演绎到了极致。而谨慎的学者则不得不绕开这一有趣的话题,实属无奈之举。

为了尽可能防止以讹传讹乃至戏说,本文通过逐字解读,并用地方史料作旁证,再结合梁氏本人诗文中的第一手资料,最终解开了 “大梁王侯”身份之迷,理清了梁辰鱼和王用章交游的脉络,为梁辰鱼研究排除最后一个障碍。

[1]黎国韬,周佩文.梁辰鱼研究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0.

[2]张大复.梅花草堂集皇明昆山人物传:卷八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5:37.

[3]叶奕苞.康熙昆山县志稿:卷第十七 [M].清康熙年间稿本.

[4]李传元.昆新两县续补合志:卷七 [M].1923年刻本.

[5]梁辰鱼.梁辰鱼集 [M].吴书荫,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

(责任编辑:周立波)

Research o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Liang Chenyu and the Nobility of Liang

ZHUANG Ji

The Anthology of Plum Cottage is the famous works of Zhang Dafu,which records the playwright Liang Chenyu drinking and betting with the nobility of Liang.This case was often cited for a long time,but who the nobility of Liang is cannot be confirmed.By an analysis of the local histories word by word as well as Liang’s poetry,the mystery of the identity of the nobility of Liang is uncovered.This discovery is useful to clarify the context of the friendship between Liang Chenyu and Wang Yongzhang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n Liang Chenyu.

kunqu opera;Liang Chenyu;the nobility of Liang;identity;friendship

J803

A

2016-03-30

庄吉 (1969— ),男,江苏昆山人,江苏省昆山市政协文史委昆山地域文化志家,主要从事昆曲和昆山文化方面研究。(昆山 215300)
∗本文系江苏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3JD008)

猜你喜欢
梁氏交游大梁
人是会变的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梁氏情境应激箱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作用
辽代定州梁氏兴盛原因研究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黑水城所出《慈觉禅师劝化集》作者宗赜生平交游新考
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白内障复明项目已惠及百余名患者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浅谈刘禹锡交游与创作之间的具体联系
重卡车架大梁开裂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