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踪·交游·情怀∗
——试论江苏经历对汤显祖思想和作品的影响

2016-02-15 01:41:18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汤显祖江苏

徐 阳

行踪·交游·情怀∗
——试论江苏经历对汤显祖思想和作品的影响

徐 阳

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虽然是江西人,但他在南京为官期间活动广泛,广游江苏山水又关注江苏民生,与江苏籍文人多有交往,受到来自思想、政治主张、文学探讨等方面的影响,也留下了众多记录江苏的诗文,甚至在其作品中也多出可见江苏的影子。以江浙为核心的江南文化对汤显祖思想和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

汤显祖;江苏;交游;影响

汤显祖虽然是江西人,却长期在江苏居住,不仅广览吴地山水,而且与江苏籍文人多有交往。以江浙为核心的江南文化对汤显祖的思想和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思想和作品中形成了明显的江南和江苏印记。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秉赋,早负文名,“名蔽天壤,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邹迪光 《汤义仍先生传》)隆庆四年(1570),参加乡试获得第八名,次年会试因拒绝首辅张居正在科举中为其二儿子以张声势的要求而落第,此后两次不中,直至万历十一年 (1583)即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方中进士,次年出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从此开始了在南京的八年官宦生活。

尽管汤显祖通过科举踏上了仕途,但南京太常寺博士只是个七品小官,尤其是自永乐迁都之后,南京旧部所设的一套官僚机构虽名称、官阶虽与中央相同,实则只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已,因此少有公务可办。在这种情形之下,汤显祖 “壮心若流水,幽意似秋日”,无法施展自己的济世之才,因而整日闭户读书或畅意游览山水名胜。

据邹迪光 《汤义仍先生传》,汤显祖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汤义仍先生传》)他在 《寄傅太常》信中也说:“神乐观道书,多半弟手点摘。”[1]1329足见汤显祖在任上读书颇多,甚至连神乐观的道书都快读完了。

汤显祖不愿趋奉权贵,行为孤高放浪,他曾在诗里描述自己的行径:“贱子亦如人,壮心委豪情。文章好惊俗,曲度自教作。贪看绣裌舞,惯踏花枝卧。对人时欠伸,说事偶涕唾。眠睡忽起笑,宴集常背坐。敢有轻薄情?只缘迂僻过。”[2]261他谙官场潜规,一味诗酒风流。明末戏曲之风勃兴,文人雅士以听曲观剧为乐。时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等均居在南都,众人度新词以为戏,汤因作 《紫箫记》初稿,然仅写一半就招致非议,有人疑其借此剧本讽刺 “秉国首揆”张居正,此时虽距张居正去世已近十年,官场却仍有人认为这个剧本有碍,南京礼部长吏甚至还下令禁止 《紫箫记》刊行。《紫箫记》在南京被禁,涉及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之 “初梦”的创作活动受到窒碍。后来据此改作的 《紫钗记》虽在语言上受 《文选》影响偏于骈俪,戏剧情节也未得到充分展开,但这毕竟是戏剧大师汤显祖的首次尝试,为后来的戏曲创作积累了经验。在江苏南京孕育而成的 《紫箫记》无疑成为了汤显祖在戏剧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除了读书写作,汤显祖闲暇时常骑驴四处游览,比如他曾游天妃宫,为之赋 《天妃宫玉皇阁夕眺》诗:“绣岭平分草树前,清淮半出人家后,还缘梯路俯东轩,睥睨飞翻仪凤门。表里都城如玉切,高低道院似云屯。参差向北随形势,雉堵狮峰两迢递。可怜平圃不抽花,未许招山徒植桂。”[2]255游秦淮河时又作 《秦淮可游赋》有序:“庚寅晚夏望夕,风月朗清,人气萧爽……”[3]游历灵谷寺作《灵谷寺宝志塔上礼望孝陵遇雨》:“定水流功德,桥山合鬼神。冥冥松柏雨,曾洒属车尘。”[4]364“闲策蹇驴,探雨花木末,乌榜燕矶,莫愁秦淮,平陂长干之胜,而舒之毫楮。”(《汤义仍先生传》)诸如天妃宫、雨花台、木末亭、乌榜村、燕子矶、莫愁湖、秦淮河、长干里等南京风景名胜都留下汤显祖的足迹。汤显祖不仅游兴盎然,且诗兴很浓,每到一处必有题咏,以致南京人争相传抄,一时纸贵。除了游览南京名胜,汤显祖还曾到过江阴、仪征等地,曾于春日前往江阴泛舟梁溪河,作诗云:“横山断尾若龙蹲,烟雨平芜势独尊。日幕花溪泛桃水,太湖西去有双门”[5]50(《梁溪》),描绘梁溪源出惠山,西入五里湖、太湖的秀丽山水色;过春申故宫时有诗曰:“迷迷春草暮江阴,黄歇宫开竹坞深。去燕尚留七国语,离亭当日听琴心。”[5]247(《过春申故宫》)造访仪征时,谓 “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6](《青莲阁记》)江苏的景色、格局深深吸引了他,甚至在他以京察典赴北京归家后后觉得临川城太小,写了一首 《二京归觉临川城小》[2]264诗。谈到山水和作品的关系,汤显祖自己也曾经有 “俊得江山助”的感慨。江南山水的灵秀对汤显祖诗词和戏曲的影响,似乎由此可找到答案。

文人交游,古来有之,交往的方式本多种多样,有宴集、馈赠、游赏、唱酬、问疾、祝寿、怀念等。汤显祖与当时江苏籍文人交往的方式也大约如是。据不完全统计,《汤显祖全集》中与籍贯在今江苏范围内的文人有关的诗文超过163篇,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由此也可见汤显祖与江苏文人交往的密切和广泛程度。

交往最为密切、对汤显祖影响最大的是吴江真可和尚。真可和尚字达观,号紫柏,是晚明四大高僧之一。汤显祖和达观的相遇极具神秘色彩,在《与汤义仍》一书中,紫柏追述了他与汤显祖的交往过程[7]。

汤显祖一生五遇达观 (实为四次,第一次两人未曾谋面),每次见到,双方除谈国事外,就是谈佛事、佛理。达观是禅理深、机锋健的高僧。他的一次次阐发对汤显祖的思想确实起到了引导作用。汤曾致书友人管东溟说:“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之雄,听以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1]1295此三人,明德师指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李百泉即李贽,是反理学思潮中最杰出的思想家;可上人即指著名禅僧达观。在情感上,汤显祖对达观是完全尊重和崇敬的,但是他也并非完全认同达观的观点。达观从禅理出发主 “理”,汤则认为 “理明则情消,情消则性复,性复则奇男子能事毕矣!虽死何憾焉。”[7]汤显祖的创作基点和戏曲理论的核心都在于“情”,但这种 “情”却不完全等同于凡俗意义的情爱和情欲,往往上升到与 “理”对等的哲学层面,这与达观对他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

除达观外,与汤氏交游往还的较为出名的江苏文人还有顾宪成、高攀龙、张凤翼、邹迪光等。

顾宪成,江苏无锡人。他因万历年间 “国本”之争和上疏营救陈有年触怒神宗,被削职还乡。遂与弟允成、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讲学之余常讽议朝政,当时朝士多响应和,名声渐旺,被称为东林党。汤显祖早在南京任上就很佩服顾宪成的品节,罢官后彼此常有书信来往,讨论时事政治,联系密切。他们对于当朝权贵的行径相当不满。顾宪成曾致信汤显祖:“不谓时局纷嚣至此!吾辈入深不密,自是快事。独弟血性未除,又于千古是非丛中添个话柄,岂非大痴!幸老兄一言判此公案。先弟事定录奉览。暇中能不靳抆拭否?望之,望之!”[8]顾宪成在心中向汤显祖表示自己仍然在为朝政之事感到愤怒,这与汤显祖洁身自好的品性不谋而合。因此,在 《答顾泾阳》中,汤显祖也表达出真切的关照和想念,从这些诗文我们也可以窥见汤显祖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的深厚情谊。

对朝廷腐败的失望和义愤填膺使汤显祖与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作为一个戏剧作家,汤显祖与 《红拂记》作者张凤翼也曾有交往。张凤翼,长洲人,是一位能写会演的戏曲全才。早在汤显祖在南京为官时,就曾作 《金陵歌送张幼于兼问伯起》诗,回忆了自己与三张的情谊,并表达了自己对张凤翼清高品格的敬慕。张凤翼则有诗 《汤义叔过小园夜谈赠之,因寄声孟弢诸君》,可见汤显祖早年确曾到过苏州。张凤翼年长汤显祖二十岁,可以说汤在从仕、交游、为学、创作的过程中都曾经受到张凤翼的影响,但对张主张 “俗唱”、压缩传奇规模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认为戏曲创作应该以 “情”、以“真”为主,绝不能粗制滥造。

另一位无锡文人邹迪光则对汤显祖极为推崇,最早撰写了 《汤义仍先生传》,这也是当时较为全备的关于汤显祖生平的记载,至今仍广为征引。

汤显祖21岁参加江西乡试中举,后来他在回忆这次秋试中说:“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留名佳丽城,希心游侠窟。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神州虽大局,数着亦可毕。了此足高谢,别有烟霞质。”[2]245汤显祖是踌躇满志地参加选拔,已经想象着将来为国家建树勋业。然而等待他的是屡试不中,身居闲职。诗言志,歌咏言,从汤显祖的诗文中就可以看出他内心情绪的变化和处世态度的转变。而许多作品中均有着显见的江苏印记或江苏情结。

早在汤显祖任太常寺博士时,监察御史刘子威(长洲人)曾两次写信与汤显祖讨论音律,《玉茗堂尺牍》中有 《刘子威侍御论乐》、《再答刘子威》两封信,汤显祖在这两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音律的看法,他不主张以 “岁差”来缘定音律,更反对用古律来正今乐,认为“声依永,希微在兹”[1]1315、“《管子》《吕览》,度数律元,已有殊论。迁歆而后,愈益悠缪”[1]1315。认为歌声是唱的,乐声是人谱的,两相依依、加入情感方能自然。太常寺本身的职责是主管祭祀礼乐,汤显祖对来信作出解答大有在其位谋其政之意。但更有可能是在寂寞中开始讲求音声,从而也对音律具有了自身的见解。

汤显祖虽积极入世,但是现实的黑暗却总在不断摧毁着他济世安民的 “兼济”理想。于是,在他很多与江苏有关的作品中就充满了对民生状态的关注和对 “时困”的纠结和忧虑。

当汤显祖身处太常寺,与之为邻的就是由宠信宦官实习特务童子的锦衣卫,他每天听到隔壁墙内行刑者的威吓和受刑者的呼号,愤而写下 《锦衣鸟》一诗。[4]347万历十四年到十七年连年发生水旱灾害,饥饿病疫夺取了众多百姓的生命,江苏也未能幸免。汤显祖于万历十四年作 《丙戌大水》[2]247万历十五年江南大水,汤又作诗 《京察后小述》[2]261其万历十六年 《寄问三吴常吏》曰:“钟陵今若何,帝都非可问。白骨蔽江下,赤疫骈门进。豪家终脱死,泛户春零烬。人多地欲痒,物极天为震。”[2]269题名 《疫》之诗云:“西河尸若鱼,东狱鬼全痩。江淮西米绝,流饿死无覆。炎朔递烟煴,生死一气候。金陵佳丽门,轠席无夜书。”[2]266万历十七年,南京、浙江大旱,太湖干涸。汤有诗《己丑立秋作》[9]连续四年,江苏一带灾情严重,传为瘟疫,尸骨不收,造成白骨蔽江,赤疫骈门的惨境。但是当时的官府却漠视民间疾苦。汤显祖对于这些灾难痛苦做不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但他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员,却只能把灾荒情况记录下来,将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诉诸笔端。随之而来的是各省普遍闹灾,流亡群众纷纷起义,官吏催科不已,朝内派系斗争剧烈,但统治者却无力解决。汤显祖对朝廷无比失望,遂借彗星事上 《论辅臣科臣疏》,锋芒直指张居正、申时行等朝廷重臣甚至神宗本人。神宗震怒,下诏切责,汤显祖由是被贬为徐闻典史,再调任遂昌小县,直至汤显祖彻底失望,弃官归里。

回到家乡临川的汤显祖才开始全身心的戏曲创作,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江苏地名。比如 《紫钗记》中出现南京景点,第三出有 “南都石黛”,南都即南京,第二十五出又有句曰:“是江干桃叶凌波渡”,桃叶渡也是金陵名胜,《牡丹亭》中杜宝被围淮阴;《南柯记》中出现了扬州孝感寺、润州甘露寺,《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也引发了汤显祖与江苏文化的又一层关联,由 《答吕姜山》、《答孙俟居》两封信揭开了汤沈之争的序幕。汤显祖信中说:“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1]1302其中的吴中,即今天的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和大本营。汤氏在 《答凌初成》中又谓:“不佞生非吴越通,智意短陋,加以举业之耗,道学之牵,不得一意横绝流畅于文赋律吕之事……始知上自葛天,下至胡元,皆是歌曲。曲者,句字转声而已。”[10]这里虽然承认了自己对于昆曲的生疏,但对于 “文辞”和 “曲律”的结合却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力求丽词俊音的冥然会合、相得益彰的境界,显然比 “死守曲律”更高一筹。汤显祖与苏州文人的这场交流不啻于戏曲界的一场革命,她直接催生了戏曲理论界的 “双美说”,对明清戏曲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当然,如果从精神和内质的角度看,汤显祖和江南江苏的更为密切的联系则在于 《牡丹亭》乃至 “四梦”与江南文化的水乳交融,在于 “四梦”与昆曲的相得与互美。对此,不宁师曾把 “四梦”与昆曲的际会称为 “中国文学和中国戏曲最美丽的邂逅”,此又别属另题,宜另辟专文论之。

[1]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四十四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八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3]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二十一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990.

[4]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十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5]王立人.无锡诗词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6]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三十四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1173.

[7]紫柏真可.与汤义仍 [M]//紫柏尊者全集;卷二十三//禅宗全书:五十.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1989:570.

[8]顾宪成.与汤海若 [M]//泾皋藏稿;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9]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九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281.

[10]汤显祖.汤显祖全集:卷四十七 [M].徐朔方,笺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1442.

(责任编辑:周立波)

Influence of Jiangsu on Tang Xianzu’s Thought and Works

XU Yang

The great dramatist Tang Xianzu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born in Jiangxi,but when he secured an official position in Nanjing,he played everywhere in Jiangsu.He pay much attention to people’s livelihood.He had extensive contacts with intellectuals born in Jiangsu.They discussed the thought,political and literature.Therefore,he left a lot of poetries and articles recording Jiangsu.In conclusion,The Southern Culture had a huge impact on Tang Xianzu.

Tang Xianzu;Jiangsu;friendship;influence

J803

A

2016-03-30

徐阳 (1992— ),女,江苏常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戏剧戏曲方向研究。(苏州 215123)
∗本文系江苏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3JD008)

猜你喜欢
汤显祖江苏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4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汤显祖
心声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2
江苏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4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戏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42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8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