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体位在小儿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6-02-14 07:58黄春叶黄少华闭金玉覃健英
微创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平卧侧卧位全麻

黄春叶 黄少华 闭金玉 覃健英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暨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 537100)

两种体位在小儿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黄春叶 黄少华 闭金玉 覃健英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暨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 537100)

目的 探讨两种体位在小儿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去枕侧卧位,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位。观察两组麻醉复苏期间出现呕吐、误吸窒息、需要吸痰例数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麻醉复苏期间出现呕吐11例(28.2%)、误吸窒息4例(10.3%)及需要吸痰5例(12.8%),观察组出现呕吐2例(5.12%),没有需要吸痰及误吸窒息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1例SPO2<90%,观察组SPO2均≥98%。两组SPO2比较,观察组SPO2(99.05±0.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6.59±4.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插管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采取去枕侧卧位,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减少或避免误吸窒息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体位;麻醉复苏;气道管理;小儿

小儿全身麻醉复苏期是麻醉中的另一高危时期,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下,部分或全部感觉功能丧失,保护性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使呼吸、消化系统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1]。如体位安置不当,很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及呕吐、误吸窒息等意外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安置合适的体位对于预防或降低上述意外情况的发生显得尤为关键。笔者采用两种体位对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复苏期间气道管理效果进行观察,旨在探索小儿全麻术后醉复苏期间的较佳体位,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50 d至10岁,平均(3.14±2.46)岁,疾病种类:腹股沟疝8例,鞘膜积液7例,尿道下裂、隐睾、包茎各5例,直肠息肉3例,肛门闭锁2例,脐疝、食管裂孔疝、多指畸形、腹部闭合性损伤各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1 d至9岁,平均(4.2±3.22)岁,疾病种类:腹股沟疝7例,鞘膜积液6例,尿道下裂5例,隐睾、包茎各4例,直肠息肉、肛门闭锁各3例,多指畸形、脐疝各2例,食管裂孔疝、胸壁淋巴管、阴囊外伤各1例。两组均无胃肠道及呼吸道疾病,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钠、硫酸阿托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手术结束返回监护室,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给予低流量吸氧,约束带约束双手。观察组采用去枕侧卧位(简称侧卧位):即患儿去枕侧卧位,用约束带将双手固定在同一侧床栏上,后背垫软枕。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位(简称平卧位):即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用约束带将双手分别固定在两侧床栏上。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复苏期发生呕吐、误吸窒息、吸痰例数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

1.3.2 评价标准 误吸及窒息[2]:呕吐物误入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3]:在输氧情况下,SpO2<90%,判断为低氧血症;SpO2≥96%,判断为SpO2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麻醉复苏期发生呕吐、误吸窒息的情况比较 对照组11例患儿(28.2%)出现呕吐,5例患儿(12.8%)需要吸痰,4例患儿(10.3%)误吸窒息,而观察组发生呕吐2例(5.12%),呕吐物能从口角流出易清理,无需要吸痰及误吸引起窒息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麻醉复苏期SpO2情况比较 对照组11例SpO2<90%,28例SpO2≥96%;观察组39例SpO2均≥98%。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误吸窒息、需要吸痰例数及SpO2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呕吐、误吸窒息、需要吸痰例数及 SpO2变化情况比较 [n(%),x±s]

3 讨 论

全麻术后复苏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全麻术后复苏期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期。麻醉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使舌肌张力减弱, 麻醉后气道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新生儿的咽喉保护性反射相对较弱,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另一方面,由于小儿呼吸、生理解剖的特点, 如小儿头大、颈短、舌相对较大,容易发生舌后坠, 舌后坠可造成不完全或完全上呼吸道阻塞[4]。同时小儿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对麻醉术后缺氧及CO2蓄积代偿能力均较差,加之术后遇不良刺激(如疼痛、吸痰)引起躁动,可导致呕吐、误吸、血氧饱和度下降[5,6]。因此,小儿全麻术后复苏期采取何种体位更有利于呼吸道的管理是临床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去枕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减少误吸窒息发生。 全身麻醉后胃肠蠕动减弱,胃内积存大量胃液和气体,术后烦躁、咳嗽、挣扎、吸痰刺激等均可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7];而小儿食道短,胃容量小,咽喉反射不健全,以及麻醉导致吞咽反射消失, 若呕吐物如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易吸入气管引起误吸、窒息甚至危及生命。从表1结果看到,两组出现呕吐、吸痰、误吸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1例出现呕吐,5例需要吸痰、4例出现误吸窒息,而观察组仅有2例发生呕吐,且呕吐物从口角流出易清理,无吸痰、误吸窒息病例。可能原因:对照组采用平卧位时由于气管的角度后移30°,致使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向气管深部流动,不易咳出或清除,易造成呼吸道堵塞[1]。而观察组采用去枕侧卧位时口角位于身体水平的最低处(在食管和口腔之下),呕吐时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流至低处易于排出,无误吸病例,无需吸痰,从而减少窒息风险。王永红[1]对139例非插管全麻术后患儿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平卧位发生呕吐4例(4.87%),侧卧位发生呕吐1例(1.75%)。本组出现呕吐例数较高的可能原因:与术中气管插管全麻容易损伤咽喉部及气道黏膜,导致术后口咽部不适感,更容易发生烦躁、咳嗽、恶心呕吐等有关。

去枕侧卧位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本研究中对照组有11例出现SpO2变化,SpO2<90%,出现口唇、面色轻度紫绀;而观察组则无此现象发生。原因可能是:对照组采取去枕平卧位时,膈肌上移使胸腔容积减小,肺运动受限,致使气道压增高、胸肺顺应性减少20%~30%,导致小儿的通气功能下降[8]。另外,平卧位时有可能出现舌根后坠尤其是肥胖的患儿,加之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等因素均影响通气从而导致SpO2下降。对照组有4例患儿体型偏胖,呼吸时出现鼾鸣音,SpO2<90%。而观察组采取去枕侧卧位,一方面有利于膈肌的活动及双下肺扩张,改善通气;另一方面克服重力作用避免气管后移,便于呕吐物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氧饱和度,此外,该卧位能有效预防舌根后坠现象,从而减少呼吸道堵塞、窒息的风险。因此,在小儿麻醉复苏期间,为提高气道管理的安全性,笔者建议采取去枕侧卧位,以使小儿平稳渡过麻醉复苏期。

[1] 王永红.对小儿手术后麻醉复苏期体位选择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5):2970-2971.

[2] 陶胜茹,蔡兴东,杨艳丽.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设计和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3):1960-1962.

[3] 孙静林,廉 伟.小儿腹腔镜术后低氧血症29例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5):529-531.

[4] 闭金玉,韦宏文.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舌后坠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52-1454.

[5] 沈 媛.循证护理对小儿全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47-48.

[6] 黄景贤,何二宁,甘伟耀.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微创医学,2013,8(4):412-414.

[7] 陈再兴.氯胺酮、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9):15-16.

[8] 郝 冬,张 锦.腹腔镜手术不同体位变化对呼吸力学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6):650-653.

黄春叶(1963~),女,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深静脉置管护理。

R 473.72

B

1673-6575(2016)06-0968-02

10.11864/j.issn.1673.2016.06.56

2016-09-18

2016-11-15)

猜你喜欢
平卧侧卧位全麻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