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是家,不是牢房

2016-02-14 23:37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施冬芳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纲课标数学课程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施冬芳

课标是家,不是牢房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施冬芳

2014年3月30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高课标修订工作,章建跃博士倡导“大家都来关心高中数学课标的修订”,在文[1]概要谈了他对课标的意见和修订建议.所提意见和建议中肯实在,读后很有感触,使我想起国际知名数学教育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李秉彝先生“大纲是家,不是牢房”主张.本文以“课标是家,不是牢房”化用李先生观点,从一线教师角度,谈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普高数学课标的修订提出一些期望.

一、课标是家,温馨、民主、自由、和谐应是其主旋律

把课标喻为家,缘于家予人的温馨、温暖,是人安全的港湾和依靠,课标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给予最大可能的人文关怀和爱护;教育即生长,课标是家,就应保证每位受教育者地位的平等、交流的民主、思想的自由;家的作用是努力将每位孩子培养成人、成才,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广阔的世界,也拓宽家的怀抱.当然,课标是家,反过来,也要求每位“家”的成员,对家也要尊重,也要尽自己的责任,因为“家有家规”、“家有家教”.

李秉彝先生说:“一切工作都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因此,教数学不能仅仅只教数学本身,还应当成为培养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一部分.换言之,超出大纲的教学将很快成为一种正常运作,而不是特殊情况,教学大纲是家,而不是监狱,不过,在学会创新之前,学生必须认真的先学守规矩,然后才打破规矩.”李先生针对的是新加坡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可能他们的大纲强调数学内容多些,在能力、创新素养等方面平衡不够.这一点也可从文[3]得到进一步印证,“三、新加坡数学教学大纲……我们一直讲要注重过程,要怎么注重呢?一方面我们要在课程大纲里标明学习经验是什么;另一方面是讲情境……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非常好,新加坡的学生就比较差,要求学生去黑板上解题,顺便解说一下,学生常说:‘都写在那里了,还解说什么呢?’所以我们要加强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先生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启发有:不应只是数学内容的界定和要求,对一些重要的观念、理念,在阐释、表述方面要清晰、明了,不能笼统、模糊;要方便课标的执行,不至于因歧义和误会引发实践操作的走样、变形.课标是家,课标制定和修改就要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差异性,使课标具有弹性,特别是中国国情,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城乡差异等,虽然有的专家指出,现行课标是基本的、保底要求,但教学实践证明,有些“保底的”也存在操作实现困难,如实际问题函数模型处理、统计中的大数据和图表的处理,不少学校就缺乏必要的硬件和技术支持.课标是家,要体现家的和谐,高中数学课程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大问题,现今高中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下降得厉害,这与初中的要求和训练有很大关系.

要更好理解课标是家,感受和张扬温馨、民主、自由、和谐主旋律,我们有必要从课程概念和分类的角度认识(数学)课程标准.这里介绍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I. J.Goodlad)的课程概念,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简单地说,“正式的课程”对应课程标准,为国家的有法令意义的课程文件;理想的课程是一种理论设计模型,体现的是课程专家、研究团队等的研究水准;领悟的课程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指课堂或课外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这样我们从五种课程间关系可以得到一些认识: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行为,作为文件,具有法令意义,是领悟课程、运作课程的依据,理想课程为课程标准提供参考,最终要落实到经验课程.教师是中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教师对具体从教班级学生的理解,都会影响课程标准实施.所以,不同教师教学呈现差异,同一教师面对不同学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克服误解和偏差,努力提高课程修养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但也要包容差异,允许个性.

课标是家,就要突出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家的主心骨”地位.影响一线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高考.华东师大鲍建生教授调研发现,“考纲”的执行力强于“课标”,“课标”中评价体系不易操作.课标是家,就要彻底改变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和以考纲替代课标现象.《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此指出:“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在“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中说以后不设考纲,高考以课标为标准.若真的实现这一设想,那么一线教师对课标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就会见长,课标的落实也就会有大改观的可能.

二、课标不是牢房,不能画地为牢,要敢于创新、突破

课标是家,主要从正面“遵循”的角度要大家怎样理解、怎样做;课标不是牢房,则从否定视角看课标.立德树人,尊重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那就要鼓励创新,寻求突破.牢房,意味着专治,也就意味着没有自由.教育是培养独立思考、有独立精神的人,再好的东西,如果是专治的、强制性的,它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数学课标必然要遵循和体现这些价值要求和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对课标的修订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一线教师,也不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和手脚.课标实验稿就鼓励和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从1999年起参加国家教委主持的研制工作,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研制核心组成员.他是新课程开发和推广工作杰出的一线教师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课标不是牢房,要敢于和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教育.课标的制定与修改肯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参与者必然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科学,对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但不能因此放弃阅读,特别是经典的教育名著,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应尽可能地加以研读,了解一些教育史,感悟些许教育哲学,有助于高屋建瓴看今天的课改,更好地领会课标精神和要求.原上海教科院顾泠沅副院长在回忆其恩师刘佛年先生时有感慨地指出,一线教师有好多经验,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和理论概括,往往只开花不结果,站不住脚,有幸得到刘佛年先生的指导,系统阅读和研究了各种教育流派,梳理清“源”与“流”关系,才使“青浦经验”又开花又结果,“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修得正果.

课标不是牢房,把学生的个性放在教学注意的中心,因材施教,超出大纲、超出课标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运作”.永远没有至善至美的课标,课标的权威是相对的,特别是面对活生生的人,丰富多彩、个性迥异的学生,教条和迷信是教育最大的敌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苏氏多次主张教师要有“两套大纲”,要根据班上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和任务,不同层次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优等生、“天才生”的培养更是主张要超越大纲,拓宽他们的智力背景,让他们阅读、接触其感兴趣学科的前沿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中指出:“要防止差生的学业落后的现象,就必须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正因为他们接触了许多不一定要识记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就更容易了.”从苏霍姆林斯基上述论点看出,如果教师引导得法,超出大纲(课标),不仅有利于优生培养,也能使“差生”得到正能量和学业改进.当然,苏霍姆林斯基是基于他的教学研究得出上述观点的,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但对于要改变当前中国教育教学困境的教育者来说,结合而今实际情况对“超出大纲(课标)”的教学进行研究仍有其积极意义.譬如,当前对“英才教育”的缺失就引起了教育界的重大关注,张奠宙先生在文[4]中对课标修订提出两个关注问题,第一个就是“英才教育”.张先生说:“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是一个很正确的的口号,可惜没有实行……片面理解“教育公平”以抑制英才教育,大家都被逼在高考的同一起跑线上,很不妥当.李秉彝先生在“新加坡数学教学50年”演讲中干脆说:“画地为牢,怎么可能有创造力?所以,没有超出教学大纲之说,最多只能说是超出考试大纲.”

课标不是牢房,一线教师要密切关注课标修订新变化,积极、主动地收集、思考和吸取新理念,研究新课题.譬如,新课标提出“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就很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和研究,理顺从1962年的大纲提出了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三大能力到本世纪初的高中数学的课改大纲发展为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大能力再到六大核心数学素养轨迹历程.再譬如张奠宙先生文[4]中对课标修订提出两个关注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即“数学内容的教学知识(Mpck,MKT)”的课题研究.作为2003年《标准》制定组组长之一,张先生对其得失自然是中肯有力的,借用先生的原话:2003年《标准》重点在提倡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因而改革的力度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内容的调整,至于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本质,怎样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揭示内在联系等方面关注的不够,对数学内容的教学知识进行研究,是未来数学教育的重点课题.

三、结语

课标的修订是一项重大、艰巨、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对新课标充满期待并在期待中做好自己的准备.M·克莱因说:“好教师能使任何教科书都作出奇迹,克服差课程的缺陷,而差教师却会把好课程和好学生教坏.”所以,一线教师关键是把自己培养成“好教师”,使好课程锦上添花,为真正实现数学育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1.章建跃.大家都来关心高中数学课标的修订[J].中小学数学(高中),2014(9).

2.李秉彝,文.数学课程的设计[J].黄兴丰,译.数学教学,2011(9).

3.李秉彝.新加坡的经验[J].数学教学,2013(12).

4.张奠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回顾与展望[J].中学数学月刊,2013(3).

5.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张永春.数学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Y

猜你喜欢
大纲课标数学课程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