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征辉 赵 川 陈晓辉 尚立芝* 李晓冰 李新民 侯俊琳
(1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
中医专业开设《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初探※
常征辉1赵 川2陈晓辉2尚立芝2*李晓冰2李新民2侯俊琳2
(1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
目的探讨开设《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方法,评价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方法组织中医专业学生,宣讲开设《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意义,组建团队、选题、实施、答辩与结项。结果完成四项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激发了中医专业的学生对中医药的学习积极性。结论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能提高医中医专业学生对医学实验的综合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中医学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我校中医专业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对中医、中药的基础记忆性的知识掌握较好,但缺乏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因中医药理论抽象难懂,在中医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针对上述现状,本团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学习和探索适合中医专业的教学模式[1-7]。新开设的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全过程都能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及学习中医中药的热情,最受学生青睐,基于此,在中医专业推广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势在必行。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为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基于医学生之前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团队形式独立设计并完成的综合实验[7-11]。选择合适的动物、制备稳定的动物模型、选用可行的基础医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动物行为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学、预防医学等实验方法与技术,研究和验证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等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解决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中医学术进步。
传统实验课的题目、实验原理、步骤与方法等都是固定的,实验结果大同小异。虽能验证基本理论、提高基本技能,但学生被动接受,对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而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融合所学中医、西医相关的基础知识、选用现代实验技术,自由组合科研团队,独立自主地开展包括选题、课题设计、研究准备、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答辩评审,形成研究报告等实践活动。实现开设《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宗旨在与加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每一个实验团队包括①学生团队:学生自愿组合,8~10名学生,选举正副组长各1名,记录员2名。②指导教师团队:由学生选择导师一名,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设计、方案制定、预实验、正式实验和结果分析讨论等全部内容;实验准备教师2名,实验仪器使用指导教师多名,特殊实验技术指导教师1名。③开题预审团队:实验管理中心教师3名。④答辩专家评审团队10名。
每个实验小组,安排一位实验准备老师,审核学生提交的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对具有可行性的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准备。导师和实验准备老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方案的可行性给予全程指导和修改,并给学生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法、仪器或检测指标。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并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题目和方案为特色,以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培养规范实验操作和增强团队意识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在指导老师擅长的专业领域设计实验项目,但不得把教师现成的科研项目相关内容整体或部分照搬到本实验项目中。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四项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疏肝解郁安神祛瘀方对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半夏厚朴汤对情志的影响、砒石与附子的急性毒理及部分中草药对其毒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实验执行时,授课教师在实验跟踪实验全程,及时解决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如何改正,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实验准备工作。同时可以讲授如何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如何进行临床试验或基础实验设计、科研数据统计及科研论文写作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及研究报告撰写。
包括研究结项报告的撰写和项目汇报答辩两个环节。在实验结束后提交结项报告并参加项目汇报。每人一份的基础上,形成全组一份结项报告。每人一份的结项报告要求所有同学内容不能完全重复,尤其是讨论部分和心得体会。小组结项报告由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完成。
项目汇报:全班同学一起参与项目汇报。每组由组长或推荐合适人选对实验项目的设计、操作及结果进行汇报(可以1人也可多人甚至全组同学,形式多样),汇报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汇报时间5~10分钟,要求汇报语言简练,逻辑清晰。由全体授课教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实验项目结果进行验收,每一组实验答辩结束,由专家组和其他实验组同学对实验答辩进行评分。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对学生项目进行汇编,并汇总每位学生的上课心得体会,及时反馈实验及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合适的解决方案。
采用百分制。其中形成性成绩占70%,结项报告占30%。形成性成绩包括组内学生自评(5分)、组内学生他评(7分)、组长评分(8分)、带教老师评分(20分)、组间评分(10分)、答辩专家评分(20分);结项报告评分(30分),在实验、结项报告和汇报幻灯制作结束时,进行学生自评、他评、组长评分和带教教师评分,项目汇报结束时进行组间评分和答辩专家评分,结项报告评分由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师进行统一评分。在上述评分中,学生评分30分,教师评分40分,实验报告评分30分,这种评分结构,既能体现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和对项目的贡献度,也能考核每一位成员在课题进行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多维度的评分也充分体现了成绩考核的客观、公正。
在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完成自主设计的综合实验内容,学生受益颇丰。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科研设计、实验实施、解决问题,以及从中又发现新的问题,激发进一步深层解决科学问题的激情与动力。
为验证“丹栀逍遥散”对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模型的作用,采用Morris水迷宫、DA敞箱实验、糖水实验,检测检测学习记忆功能,ELISA法检测血浆、脑组织匀浆中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证实,丹栀逍遥散能改善抑郁大鼠的记忆功能,可能丹栀逍遥散参与神经递质NE、Ach和5-HT的合成与释放。
上述过程中,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中医中药的热情,他们迫不及待的想验证。①“半夏厚朴汤”对抑郁症的作用,抑郁症多因痰气郁结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懑,或者咳嗽喘急。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之法。半夏厚朴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处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和紫苏叶组成,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开郁泻热,镇静安神之力。方中取小柴胡汤之主药,以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升清降浊;辅以茯苓利三焦水湿,桂枝平冲降逆,龙骨、牡蛎镇静安神;佐用大黄泻热祛实。诸药相配,共奏疏肝气、泻郁火、定肝魂、镇心神之功,使肝胆之气得以调畅。方中重用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之品,亦能有效预防双相抑郁容易转躁的问题。③柴胡疏肝散:抑郁症多为情志所伤,肝郁气滞,伤在气分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柴胡疏肝散功用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症,因此抑郁症可用柴胡疏肝散。④血府逐瘀汤:抑郁症多为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所以主要在气血方面治疗,选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三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⑤甘麦大枣汤:该方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效。主治脏躁,证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泣,不能自主,心烦意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本方为治脏躁的常用方。临床以精神恍惚,悲伤欲泣为辨证要点。学生未曾进入临床观察,急切想用学到的方法和技术验证半夏厚朴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甘麦大枣汤对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并与氟西汀相对照。大学生学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中医药的作用及其机制,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学术进步及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大学生学会了检测砒石与附子的急性毒理作用,部分食品添加剂(高果糖玉米糖浆、丙二醇、苋菜红)的毒副作用,由此也学会了检测其他食品及其添加剂、中药及西药的治疗与毒性作用观察,将为他们环保意识的建立,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可能是医生、或医学教师、或医学管理人才,他们树立了预防和合理治疗疾病的理念,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本团队学生学会了动物的饲养与分组、药物质量的控制、不同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及依据,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制备、小鼠急性毒理模型的制备、大鼠和小鼠灌胃给药、生物学行为的观察与结果采集,生理指标的记录,血液、大脑、海马标本的采集与血清、脑组织匀浆的制备、现代的实验技术(ELISA、PCR、PT-PCR、常规病理标本制备等)、常用仪器(足底电击盒、水迷宫、药理生理多用仪、分光光度仪、显微镜、图像采集与数据分析系统)及精密仪器(精密天子天平、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生化指标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NE、Ach和5-HT)与结果采集,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修校,科研成果的汇报与科研论文的写作等。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医学知识、科学技术,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该模式值得推广。
[1]胡兆华,艾文兵,简道林.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5-106.
[2]刘军,张振宇.TBL教学法在妇产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12:61-63.
[3]刘海梅,闫福曼,徐进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3,35(4)183-185.
[4]依香为,张递思,李云涛,等.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115-117.
[5]尚立芝,季书,张紫娟,等.基于心血管活动调节及心力衰竭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PBL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137-139.
[6]尚立芝,季书,高剑峰,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46-148.
[7]尚立芝,季书,王峰,等.T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和硕士生综合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20-122.
[8]尚立芝,季书,谢文英,等.基于COPD中西医临床研究对研究生实施TBL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6):99-100.
[9]尚立芝,季书,高剑峰.多元教学法在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中优化组合[J].光明中医,2015,30(8):1806-1808.
[10]尚立芝,王琦.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在生理学中的优化组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91-92.
[11]尚立芝,季书,高剑峰,等.基于呼吸系统整合性模块课程对研究生实施PBL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11-13.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the the 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in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 Zhenghui1,ZHAO Chuan2,CHEN Xiaohui2,SHANG Lizhi2*,LI Xiaobing2,LI Xinmin2,HOU Junlin2
1.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2.Basic Medical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f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and to evaluate teaching effect of its.Methods We organized student in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eached significance about to establish the 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formed a team,selected a subject,implemented,replied,and gave post-project.Results The four contents of the 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completed,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 in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inspired.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ere improved in the M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rehensive design;experiment teaching;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0.010
1672-2779(2016)-20-0020-03
杨杰 本文校对:郝志友
2016-04-15)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No:2014YJX001);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项目(No:2015JCJX10);河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No:CXXM[2015]0017,CXXM[2015]0063);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苗圃工程项目(No:MP2014-78)
*通讯作者:lzshang2014@163.com